《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曹操 藝術 羅貫中 電影 307電影館 2017-04-18

血染徵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

唯有常山趙子龍。

——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而其中最喜歡的武將,當屬趙雲。熒幕上也不乏其藝術化的形象,接下來要說的電影,就是譭譽參半、爭議頗大的一部——《見龍卸甲》。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見龍卸甲》由李仁港執導,劉德華、李美琪、洪金寶等主演,於2008年上映。影片從趙子龍參軍開始著筆,講述了其在夜襲曹營、於千軍中救阿斗等大小戰役中獲封常勝將軍,而後出師北伐,血染沙場的傳奇一生。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導演李仁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人設和大框架基本未變,但是為了劇情推進簡單流暢、加強戲劇衝突和凸顯人物特點,還是進行了一些添加和再造。畢竟,用短短一百分鐘刻畫三國大格局之下的一個人物,且還是感情色彩濃厚的一個英雄,太難了。而觀眾們也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詬病所在。對於這種觀點,我想說的是:這是一部電影,我們是純粹的觀影者。電影要傳達的並非歷史本身,而是歷史中應該傳承的忠孝禮義。這部片子的有些臺詞處理確實不當,但瑕不掩瑜,從配樂、攝影、情感表達方面來講,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因洪金寶飾演的羅平安失職沒有保護好阿斗,子龍請命前去營救,以功補過。

千軍萬馬,子龍一往無前。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影片為表現戰爭的慘烈程度大量運用了快速剪輯和慢鏡頭。畫面的快速切換中,這邊是煢煢一人,而對面是潮湧而來的士兵,不斷的殺傷,不斷的受傷;子龍殺敵的怒吼和敵人噴濺出的鮮血在慢鏡中顯的尤為悲壯。這是李仁港拍攝戰爭場面的一貫手法,同樣的方法在其之後的《鴻門宴》中也有應用。

殺的興起,子龍翻身上馬,長驅直入曹操所在營帳,冷槍凌厲,曹操無奈用青釭劍抵擋,子龍槍尖一挑,青釭劍順勢入手。而後緊勒馬韁,疾馳跳躍,來到山崖的另一邊。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轉身面對曹操軍隊,放肆大笑。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曹操問道:“來將可留姓名?”

“常山趙子龍!”

鋒芒初露,一身是膽,救人奪劍,全身而退,何等英勇霸氣!

全軍退守鳳鳴山!”

子龍率領的趙家軍從鳳鳴山開始隨劉備征戰,而在北伐中於曹軍狹路相逢,無奈退守鳳鳴山。

挑燈看劍,戰場上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恍惚間,他們已經打了一個圈,現如今,又回到了起點。而他們,已經鬚髮俱白。

子龍問羅平安:“大哥,到底我們為何而戰?”羅平安不語。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鳳鳴山寺廟中的一尊佛像和其背後的佛經多次出現在鏡頭中,其中經文處更有一處特寫: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英雄也會陌路?皆為命數吧。

大哥,為我卸甲。”

影片的最後,曹嬰識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蜀軍潰敗,援軍被滅,退守鳳鳴山的趙家軍猶如困獸。

子龍深知大勢已去,在佛像前已悟透命數,淡看成敗。他雙眼噙淚,輕輕對羅平安說:“大哥,為我卸甲”。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陣前,子龍一襲素衣

,對面曹軍雄兵百萬,視若無物,輕蔑一笑,提槍上馬。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在悲壯的背景音樂下,漫天飛雪中,子龍駕馬直驅,衝向曹軍。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一人,一槍,一馬,一聲長嘯。

畫面淡入淡出,回憶一幕幕浮現:昔日征戰天下的五虎上將、千軍中救阿斗奪寶劍,戎馬一生,忠肝義膽!而此刻,他直面無法取勝的對手,卸甲並非懦弱,而是他選擇接受宿命,無關生死。

此役,只為戰而戰。

《見龍卸甲》——唯有常山趙子龍

畫面定格在此,後事如何,留給影迷自己去想象。

影片最後的的三分鐘是全篇的精華,無論是畫面、燈光還是配樂,這些因素結合的太完美了,每每看之聽之,不覺胸襟坦蕩,暗自傷懷。尤其是影片的配樂,黎允文的電影配樂在《猛龍》中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見龍卸甲》中更是超越前作,將劇情和配樂契合到極致。

電影終歸是電影,它是一種藝術載體,而不是像教科書般的嚴苛厲求。有人說,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電影有缺點再正常不過,但不至於毫無亮點,希望大家用欣賞的眼光、寬容的心態對待每位電影人的誠意付出。

嗯,我說的是“電影人”的“誠意付出”,對於近幾年拍電影圈錢的幾波人不予置評,大家隨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