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藏區:藏族導演用鏡頭記錄時代

光影中的藏區:藏族導演用鏡頭記錄時代

4月24日,萬瑪才旦在青海西寧,電影首映見面會上。圖片由電影宣傳方提供

新華社西寧4月27日電(記者白瑪央措)“如果我告訴你我的夢,你也許會遺忘它;如果我讓你進入我的夢,那也會成為你的夢。”這是導演萬瑪才旦新片《撞死了一隻羊》中的一句藏族諺語。26日,這部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

這是萬瑪才旦的第六部藏語電影,取景於海拔5500米的可可西里,講述了一個高寒藏地的溫暖故事。影片監製王家衛表示,這部電影借藏族人的眼睛去看世界:“裡面有他們的思維方式,他們的生活狀態,還有他們對關係的理解。”

“隨著近年來少數民族電影事業的發展,藏族導演開始不約而同地透過內視角關注藏區人民的生活與情感狀態。”萬瑪才旦在電影首映見面會上說。

人們在關注影片情節脈絡的同時,也對電影中多處藏族傳統與現代元素交織的意象深感好奇。萬瑪才旦說,電影中人物的行為與觀念離不開藏文化的根基,但希望開放式的結尾能夠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49歲的萬瑪才旦出生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一個小村莊。他曾在縣城當小學老師,又到西北民族大學讀藏語言文學,碩士畢業再次回鄉工作。直到2002年,萬瑪才旦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學習,是電影改變了他的人生。

2005年,正值中國電影誕生100週年,萬瑪才旦的第一部電影《靜靜的嘛呢石》獲得第25屆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

“沒有史詩般宏偉的敘事, 沒有獵奇視角下的風景堆砌。”很多人認為,與傳統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相比,他的電影總能平靜地呈現出當代藏區人民在堅守傳統文化與擁抱現代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

從《靜靜的嘛呢石》到《撞死了一隻羊》,萬瑪才旦從業十幾年來,目睹了藏地優秀影片不斷湧現。在他的影響下,鬆太加、拉華加、德格才讓等導演先後脫穎而出,並屢有佳作獲獎。藏地題材電影開始引起國內外電影界的關注。

“過去藏區題材的電影大多喜歡展現高原風光或是神祕的宗教元素,而較為缺少對人性的關切。”鬆太加希望觀眾能夠感受鏡頭中細膩的人物情感,產生共鳴。

光影中的藏區:藏族導演用鏡頭記錄時代

拉華加在拍攝電影《旺扎的雨靴》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8年,鬆太加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阿拉姜色》獲得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編劇。影片講述了年輕的母親患病,丈夫與兒子陪她踏上了為前夫盡遺願的拉薩之旅的故事。“這是一個普通藏族家庭的故事,描述的是人性共通的情感,它可以發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鬆太加說。

萬瑪才旦認為,電影雖然是一門藝術,卻也涉及現實層面,越來越多的本土導演將藏區的文化生活用電影生動地記錄下來。“這對保護和傳播藏文化有很大的意義。”

在傳播藏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年輕一代的藏族電影人也開始尋求電影新的表達方式。2018年,青年導演拉華加的電影《旺扎的雨靴》入圍柏林電影節的“新生代”競賽單元。影片透過兒童的視角講述了小男孩旺扎為了得到一雙夢想中的雨靴所經歷的故事。“藏區在電影中只是作為一種背景,藏族元素為電影提供更豐富的敘事線索。”拉華加說。

這些年,萬瑪才旦等藏族導演的電影之路鼓舞了很多藏地年輕人。

“這個時代賦予了藏族青年導演更多的可能性,對我們而言他們既是希望,也是責任。”投身電影行業的第11年,鬆太加回到家鄉,成立了同德縣穹慶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2017年,穹慶影視同德拍攝製作基地入駐同德縣省級扶貧產業園區。

“我希望可以把這裡打造成藏區影視拍攝、影視人才培訓、文化娛樂產業基地。”鬆太加說,電影藝術在這裡悄然播種的同時,也為偏遠的高原小鎮帶來了更多活力。

萬瑪才旦也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在熱愛電影的同時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希望我們營造的這個夢,也能成為你的夢的一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