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博士發現頂級軍工材料,美國數家科研機構上門爭搶合作機會

材料科學 美國 大學 殲-20 軍事帝 軍事帝 2017-11-07

現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055萬噸驅逐艦、殲-20戰鬥機、國產航母、墨子號、東風導彈家族等一系列鎮國重器的背後,是千千萬萬個科學家默默付出的結果。

奮戰在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們,有青年一代的佼佼者;也有本應退休頤養天年的老前輩,如設計過兩彈一星芯片的黃令儀,她66歲再度出山扛起中國龍芯的研發,轉眼就是16載。

今天所介紹的這位科學家為中國掙了不小的“面子”,就連美國數家科研機構都主動上門與中國合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女博士發現頂級軍工材料,美國數家科研機構上門爭搶合作機會

現代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主要方向就是發展高強度、高韌性的金屬材料,解決金屬疲勞的問題。以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發展為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要使用從美國進口的鋁合金,就是因為我國在材料科學上存在短板。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人的材料可以承受幾千度的高溫,而中國的材料卻要將溫度降低幾百度。俄羅斯的軍工產品為何壽命短,不耐用?原因就與俄羅斯的材料科學不過關有著密切的關係。

材料問題是中國軍工發展必須面臨的難題,但這一難題卻被我國一位女科學家破解了。

盧磊,1997年7月獲中科院金屬所工學碩士學位,2000年6月獲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後留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工作。

中國女博士發現頂級軍工材料,美國數家科研機構上門爭搶合作機會

僅僅4年後,盧磊就率領團隊發現了具有超高強度和導電性的新一類納米結構金屬——納米孿晶金屬銅,2009年又發現了納米孿晶銅中的極值強度和超高加工硬化效應。一個又一個世界性難題被盧磊攻克。也在該領域進行研究的美國突然找上中國。

當初,有數家美國頂尖科研機構和大學找上門,最終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獲得與中國合作的機會,2010年,美國兩家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盧磊研究員和盧柯研究員合作,利用大規模分子動力學計算模擬,發現在納米孿晶金屬中的位錯形核可主導材料的塑性變形過程,該成果發表於2010年4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一時間在全球引發轟動。

中國女博士發現頂級軍工材料,美國數家科研機構上門爭搶合作機會

2012年12月11日,盧磊憑藉其在高強高導金屬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不僅盧磊對中國材料科學產生重大影響,她的二哥就是中國最為著名的材料科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原所長,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目前,盧磊依舊奮戰在科研一線,主要從事塊體金屬納米材料的研究工作,包括材料的製備、微觀結構、熱穩定性,機械性能及其變形機理研究。(zh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