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不完美媽媽 丙辛老師 2019-09-03
"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懂道理、明事理的孩子,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明事理,改變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很多時候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希望孩子能有所改變。但是,效果怎麼樣呢?

"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懂道理、明事理的孩子,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明事理,改變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很多時候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希望孩子能有所改變。但是,效果怎麼樣呢?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自我感覺基本上沒用。比如,我家孩子更小的時候有個啃指甲的毛病,每次給她剪腳指甲的時候(手指甲都被啃光了,所以都不用剪),我都要跟她講啃指甲的壞處,平時一有機會也會跟她講,甚至把蛔蟲的圖片、故事拿來嚇唬她,然並卵,她的手指甲依然從不用剪。後來,有一天她突然說想再去動物園看孔雀開屏,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我就答應她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要她能讓我為她剪兩次指甲,每月一次,做到了就可以去動物園。她滿口答應了,雖然之後還在啃,但是據她自己說,她已經會注意不要啃指甲了,只是有時候沒注意。這也算是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是跟講道理卻無關,吸引她的是孔雀。

"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懂道理、明事理的孩子,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明事理,改變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很多時候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希望孩子能有所改變。但是,效果怎麼樣呢?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自我感覺基本上沒用。比如,我家孩子更小的時候有個啃指甲的毛病,每次給她剪腳指甲的時候(手指甲都被啃光了,所以都不用剪),我都要跟她講啃指甲的壞處,平時一有機會也會跟她講,甚至把蛔蟲的圖片、故事拿來嚇唬她,然並卵,她的手指甲依然從不用剪。後來,有一天她突然說想再去動物園看孔雀開屏,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我就答應她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要她能讓我為她剪兩次指甲,每月一次,做到了就可以去動物園。她滿口答應了,雖然之後還在啃,但是據她自己說,她已經會注意不要啃指甲了,只是有時候沒注意。這也算是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是跟講道理卻無關,吸引她的是孔雀。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瞭解到孩子在12歲之前主要是感性思維,12歲以後才逐步形成理性思維,因此,成人式的講道理對孩子可能真的不合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現在我女兒已經九歲了,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我說說,在跟她交流的過程中,有一次我們父女倆也針對講道理這個問題進行過一次探討,她告訴我:“爸爸,其實你們講的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你們在講道理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聽你們在講什麼,我在想別的事情。”

"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懂道理、明事理的孩子,因此,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孩子能明事理,改變一些不良習慣,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很多時候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講,希望孩子能有所改變。但是,效果怎麼樣呢?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自我感覺基本上沒用。比如,我家孩子更小的時候有個啃指甲的毛病,每次給她剪腳指甲的時候(手指甲都被啃光了,所以都不用剪),我都要跟她講啃指甲的壞處,平時一有機會也會跟她講,甚至把蛔蟲的圖片、故事拿來嚇唬她,然並卵,她的手指甲依然從不用剪。後來,有一天她突然說想再去動物園看孔雀開屏,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我就答應她了,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要她能讓我為她剪兩次指甲,每月一次,做到了就可以去動物園。她滿口答應了,雖然之後還在啃,但是據她自己說,她已經會注意不要啃指甲了,只是有時候沒注意。這也算是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但是跟講道理卻無關,吸引她的是孔雀。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瞭解到孩子在12歲之前主要是感性思維,12歲以後才逐步形成理性思維,因此,成人式的講道理對孩子可能真的不合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現在我女兒已經九歲了,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我說說,在跟她交流的過程中,有一次我們父女倆也針對講道理這個問題進行過一次探討,她告訴我:“爸爸,其實你們講的道理我都明白,但是你們在講道理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聽你們在講什麼,我在想別的事情。”

父母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沒有用?該怎麼講?

女兒的話讓我陷入了思考,我們做父母的給孩子講的道理其實都是一些很淺顯的做人道理,可能孩子們通過閱讀、看電影、上課、人際交往等方式,很多都明白了,關鍵其實是孩子們還不能把道理和日常行為結合起來,也就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關於知行合一,別說孩子們,其實成年人很多人也是做不到的,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很多時候可能確實是對孩子們太苛求了。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完全放棄對孩子做人道理的積極引導。希望孩子做好,首先自己做好,身教大於言傳,這個已經是很多父母的共識了,在此不做贅述。

那麼,除了父母自身的示範效用,還可以以什麼方式來對孩子進行引導呢?

單純講道理的方式顯然是很難有效果的,從我女兒的反饋可見,講道理時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孩子是在被動地聽大人的說教,所以真的會是你講你的,她想她的。我們現在做產品都在強調客戶的參與感,其實教育孩子一樣需要孩子的參與感。現在孩子也大一些了,所以我會更多地通過與孩子聊天來了解她的一些想法,然後把想講的道理形成一個問題跟她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來進行引導。比如她在學校跟同學鬧了矛盾,很生氣,想各種招說要報仇,我想光講道理肯定沒用,也不知道怎麼講。於是我就進行角色扮演,假如我是她的同學,讓她來報仇,然後我按照小孩子的思路跟她一起探討同學接下來的反應會是什麼,設想各種可能。很多時候,她的氣就消了,也明白了她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

各位優秀的父母還有哪些方式來讓孩子更懂事呢?歡迎留言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