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不完美媽媽 日本 德國 新聞 澳大利亞 沫沫的靜好歲月 2019-05-09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昨天看到甘肅14歲少年被學校5名同學群毆致死的新聞,心中一直沉甸甸的,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總以為學校應該永遠都是一方淨土,有藍的天、白的雲、綠的樹、間或潺潺流水、青青草坪,四季的鮮花在微風中搖曳,孩子的笑聲在校園裡飄蕩,老師在諄諄教導,同學是相互友愛……

但每每校園霸凌事件出現在公眾面前,總是會有血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而受傷的孩子,即便是在最後得到了相關的幫助,也一定會有好長一段時間的陰影要獨自面對,甚至許久許久都走不出來,直至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生活、家庭和事業。

別隻是感嘆這個世界怎麼充滿暴力,我們無力去改變世界,但是我們要知道,如何才能夠真正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霸凌?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兒童心理學家如是說】

澳洲一項關於霸凌的研究發現,全球霸凌事件最高發的地方之一是澳洲的小學。

他們發現,年齡在8至14歲之間的學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每隔幾周就要遭受霸凌,有時還會更多。

兒童心理學家Kimberly O'Brien博士通過對霸凌事件的分析指出:因為與眾不同常常遭到霸凌的孩子,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的,而且他們會被越來越多次的選為霸凌目標。

如何有效避免霸凌事件的發生呢?

1、孩子可以做自信的自己

孩子不會僅僅因為與眾不同而被霸凌,他們被霸凌的原因是,雖然他們與眾不同,但是並沒有擁有自己,反而對自己的與眾不同感到焦慮和難堪,從而讓自己有些怯懦。

所以與其教孩子去融入去適應,不如教他們對那些讓他們與眾不同的東西要抱有自信。有自信的孩子,往往會由心而生一種力量,這是一種讓“壞人”無法直視的能力。

2、孩子有足夠的交際能力

同樣重要的還有廣泛的交際,不管孩子的年紀有多大。和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同學交往,和興致相投的朋友交往,和鄰居以及家族裡同齡的孩子交朋友。這樣,就算孩子被欺負了,在被欺負的圈子之外,孩子一直都是有朋友的。

3、家長冷靜、靈活的處理方式

對於家長來講,當得知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了,可能是個情緒複雜的時刻,很多家長反應是直接去找熊孩子的家長甚至是找那位熊孩子,然而如果處理不好,這就是一種容易讓事態升級或者讓孩子的遭遇雪上加霜的處理方式。

所以,家長的感情用事無濟於事,給不了孩子什麼幫助,與其這樣,不如和老師和校長說說孩子的事;甚至可以尋求警察的幫助。

4、父母對孩子的關心重於一切

此外,家長永遠不要將孩子關心在意的事置之不理,或者對孩子泛泛而談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如果讓孩子感覺家長不相信他們或者漠不關心,那麼就有各種機會讓他們不再跟家長提及此事,並且開始把他們遇到的問題埋在心裡,直至最終發酵成為悲劇。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教育專家如是說】

教孩子學會勇敢面對現實,而不是逃避、恐懼,這一點很重要。

在德國、在日本,老師對於孩子們之間最初的衝突(還沒有發展到“霸凌”的地步),不管是吵架、冷戰還是打架,很少第一時間出手干預,除非孩子的安全會受到傷害。

他們不會因為兩個孩子之間的“戰爭”就去懲罰孩子、警告孩子、在黑板上寫出調皮孩子的名字或者戴有色眼鏡看他們。

當然,這些老師並非是無所作為,而是會花時間去觀察情況。

在衝突的過程中,有時候他們會將孩子叫到一邊與他們單獨聊天;有時候他們會直接與孩子們談論公平與友善,或者直接講述與孩子們遇到的問題有關的故事;有時候他們什麼都不做。

而在衝突過後,老師會幫助孩子們思考他們的行為,強調他們的行為帶給其他人的影響,之後他們會後退讓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曾有一項研究比較了中國與日本四年級與五年級孩子,探索了他們對打架及相關行為的看法。

當被問及為什麼他們不應該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百分之九十二的中國兒童表示他們不想陷入麻煩,不管是來自家長的,還是老師的,以及打架本身所可能帶來的傷害。而大部分日本兒童並未提到打架所帶來的直接後果,而是坦誠他們不打架是因為打架會傷害別人以及自己。

真實經歷令孩子們變得成熟。

所以,當孩子們從小開始需要面對一些“衝突和戰爭”的時候,家長不要過早的介入,更不要越俎代庖的替孩子去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自己去面對,勇敢面對,才是正確的選擇。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社會學專家如是說】

面對霸凌,家長要教會孩子自保的能力。

平日裡的強身健體很重要,讓孩子在學習之餘好好的鍛鍊身體,有強健的體格對自己來講本就是一種保護色。

身邊有值得交往的朋友也很重要。最好不落單,不惹事兒,但也絕不能怕事兒。

比如說當遇到不公平的衝突時,即對方的身高體重比自己超出許多,或者對方的人數比自己多上許多,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跑”是一種方法,但不是最佳的方法。因為當衝突發生,“跑”只會讓對方產生一種莫名的愉悅感,更想去追擊。這一點從自然界弱肉強食的動物鬥爭中足以窺見一斑。

“鬥狠”也是一種辦法,不過屬於“損敵五百,自損一千”。也就是讓自己對準對方人群中最弱的一個,狠命打。這種打法通常會讓對手措手不及,也許從此就給自己留下餘地。只不過發現對方帶殺傷性武器時,一定要及時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就是要保護自己身體的要害部位,臥底屈膝,雙手護頭,護著自己的頭、胸和腹部很重要。

“大聲呼救”以及“示弱”也是一種方法,遇到突發性、有預謀的校園霸凌,倘若孩子不是處在蒙圈狀態,完全可以向周圍求救,甚至是向對方示弱來保全自己。

要知道,沒有什麼比生命更珍貴,而父母則把孩子看的比自己的命更珍貴。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給孩子安全教育更在於平日裡的點滴積累】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安全、平靜、美滿的世界,讓他們可以幸福、從容、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離開父母的小家,社會這個大家庭是何其的複雜?人性之善惡,往往也不過是一念之間。

所以,與其給孩子營造一個“天下太平”的假象,不如撕開傷口,教他們學會在血淋淋的傷口裡看到事實、能夠思考、足夠應變。

當身邊有悲慘的事情(校園悲劇)發生時,權威頻道的新聞報道一般最為直觀和客觀。但是很多父母可能覺得太過於殘忍而選擇對孩子有所隱瞞或者不知從何說起。

其實現在的孩子獲得信息的渠道真是太多了。

許多學齡兒童從朋友和同學那裡得到信息,或者從網絡、視頻等渠道看到一些畫面。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邊看新聞邊討論, 然後幫助他們消化消息。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年齡越大, 他們就越能理解和處理信息。如果孩子年齡還比較小,可以選擇適當的部分和孩子討論。

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安心,讓他們知道父母會盡自己所能的保護他們;同時可以告訴稍大一點的孩子在遇到不同的突發情況下應該怎麼應對, 比如找到安全的地方、找到最近的出,、以及在遇到麻煩時如何聯繫自己;

如果孩子感到焦慮或害怕,不妨儘可能的陪伴著他們,和他們有親密的肢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源源不斷的愛。

避免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怎麼做才有效?看不同領域的專家怎麼說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但凡孩子遭遇到什麼,即便是他不說,但是生活中總是會有蛛絲馬跡的症狀。

例如孩子突然拒絕上學;身上無緣無故有傷口,腫脹和淤青;飲食上的顯著變化,胃口不佳或暴飲暴食;希望改變上下學的路線;做的作業不如從前或者以前愛玩的現在不大玩了……

出現這些情況,倘若父母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察覺,並且及時伸出自己有力的雙臂來擁抱孩子、幫助孩子,他們一定會敞開心扉,悲劇就會避免。

所以,面對校園霸凌的出現,能夠第一時間有效救助孩子,或者讓事情防範於未然的,只有為人父母者,平日裡對孩子有足夠的細心、體貼和關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