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文丨許小貓 編輯丨栗子

推薦 | 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六月的日曆翻過,2019年上半年結束了,親愛的家長們過得還好嗎?

這段時間,我收到很多家長關於孩子“幼小銜接”的困惑,言語裡滿是焦慮和不安:

孩子中班結束了,接下來到底上大班,還是幼小銜接班更好?

孩子馬上就要入小學了,聽說入學有測試,可是孩子聽說讀寫能力很一般,就連安安靜靜坐個30分鐘都辦不到,好擔心他到時候跟不上,現在臨時抱佛腳來得及嗎?

都在說幼小銜接班,到底應該銜接些什麼?

的確,“幼升小”是每個有學齡前孩子的家庭都關心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小學,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內容,孩子是否順利平穩銜接,能否愉快開啟求學生涯,直接影響孩子的後續發展。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這個問題,以期解決家長們的困惑。

一、大班or幼小銜接班?

背後藏著父母深深的焦慮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再見了,我要去幼小銜接班了,真捨不得你們。”

兒子班上一位同學,因為選擇從大班退學再參加幼小銜接班,媽媽帶著他來跟全班同學告別。

看著純真的孩子們擁抱惜別,眼淚連連,坐在教室一角的我,也忍不住眼眶發紅。

我問這位媽媽,孩子既然如此不開心,為什麼不讓他和同學一起度過大班時光?

她告訴我:

  • “你都不知道,幼小銜接班名額太有限了,我好不容易才給孩子成功報名,怎麼能捨棄?”
  • “孩子現在什麼都不懂,我們只讓他們開心,不助推一把,孩子未來就毀了。不信你看看那些高考狀元,哪個背後沒有父母的奮力託舉啊!”

看到孩子媽媽興奮的表情,我不禁想到閨蜜的經歷。

去年6月,閨蜜女兒幼兒園畢業,夫妻倆還沒來得及慶祝孩子成長的喜悅,首先就迎來了一大摞幼小銜接培訓班手冊。

原本就對女兒學習特別上心的爺爺奶奶,這下子坐不住了,指責閨蜜不是個有遠見的媽媽,這個社會競爭如此激勵,閨蜜還只想著帶孩子玩,這樣對孩子不是“愛”而是“害”。

並且,他們列舉了很多真人真事,都是孩子上了幼小銜接班,進入小學後成績優秀,後來發展得很好的案例。

結果,原本開明的老公也站在公婆一邊,要求閨蜜趕快退掉所有的旅行計劃,聯繫幼小銜接班。

閨蜜不敢拿孩子的前途開玩笑,到處諮詢報班情況,這才知道暑期裡的幼小銜接班有多搶手,後來還是輾轉託人,才順利進入一個幼小銜接班。

當然,孩子因為旅行計劃取消而大哭一場,閨蜜沒有再提。

二、合理的幼小銜接,確實對孩子成長有利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什麼時候開始上?上多長時間最合適?

對於家有4-5歲的孩子的家長來說,這三個問題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有調查顯示:70%的家長從孩子3歲就考慮這個問題。自教育部發文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等小學課程內容後,這個數據非但沒有下降,反而逐年攀升。

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 家長A:“現在的幼兒園不再教授小學課程了,孩子到小學入學測試什麼都不會,導致與好學校失之交臂,多可惜!”
  • 家長B:“幼兒園要求家長教孩子閱讀和寫字,我們平時忙工作,沒有時間為孩子開展輔導,還好有幼小銜接班來救命!”
  • 家長C:“大家都在學,我不願意孩子輸在起跑線……”

不可否認的是,對部分孩子和家庭來說,幼小銜接確實有一定幫助。

我見過這樣一對夫妻,他們都在外地工作,每年春節才能回家一次。孩子由爺爺奶奶幫忙照看,平時吃穿用度自是十分細緻,說到教育卻是毫無辦法。

為了孩子以後能跟上小學課程,爺爺奶奶將孩子從幼兒園大班退學,直接送進幼小銜接班,並且學習效果也不錯,5歲的孩子能將100以內的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倒背如流。

三、不合理的幼小銜接,

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興趣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然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上幼小銜接班。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放在兒童教育上,這句話堪稱真理。

兒童發展心理學指出,4-6歲是幼兒遊戲關鍵期,幼兒通過遊戲來認識世界和提升能力。

從小班、中班再到大班,幼兒園會設置連貫的課程,通過將知識融入遊戲之中,潛移默化的方式來讓孩子學會在集體中生活,掌握小學入學時必備的基礎知識。

研究人員指出:“讓過小的孩子掉到枯燥的課業中,他們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部分父母打亂這個順序,直接把孩子從大班退學,進入幼小銜接培訓班,看似是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對5歲的孩子來說,從前是幾個小朋友圍在一張桌子,老師也會哄著自己,如今每人一張課桌,課堂上也不能隨意走動和說話,孩子真的難以忍受。

同事女兒就是這種情況。

原本活潑可愛的樂樂,進入幼小銜接班卻吃不下也睡不著,看醫生多次,也沒發現什麼異樣。

直到一天晚上,樂樂在夢中哭著叫喊小夥伴的名字,同事這才知道,女兒想念幼兒園的好朋友和集體做遊戲的快樂,陌生的環境和枯燥的課程令她感到壓力太大。

同事後悔不迭,趕快把女兒送回幼兒園大班,當女兒迴歸原來的生活,很快恢復了往日的陽光與活力。

同事女兒的經歷並不是個例。

心理學上說,熟悉穩定的環境能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如果環境突然改變,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會隨之遭到破壞。

此外,孩子經過幼小銜接班的學習,雖然進入小學後輕輕鬆鬆考到班級第一,但這種現象往往到小學二年級就消失了。

很多小學老師反映,有的孩子過早接觸小學課程,上課不認真,臨近期末就匆忙“抱佛腳”,是導致三年級成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這和美國的一項調研不謀而合:上過培訓班的孩子,一年級後學習態度急劇惡化,二年級時各項測試都表現得極其糟糕。

四、不上幼小銜接班,並不等於零準備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近日,常州某小學給學生布置了一項期末作業,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即將進入一年級的學弟學妹及其父母提一些建議。

你還在為孩子“幼升小”著急焦慮嗎?

超過95%的學生在留言中表示,參加幼小銜接班、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沒有意義,勸學生父母放鬆心態:“不要擔心沒提前學拼音、口算會輸在起跑線上,未來的學習生涯比的是耐力,搶跑幾步根本沒用。”

深以為然,好的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日積月累的澆灌。

對於處在幼小銜接時期的孩子來說,要想不“搶跑”也能跟得上,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從以下四個方面做準備:

1生活能力準備

很多孩子進入小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沒有生活老師圍著自己轉,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負責,往往很不適應。

因此,要想孩子更快適應新環境,父母需要提前引導孩子做好生活能力的準備,比如:

  • 獨立上衛生間,不要家人協助自己;
  • 養成規律作息、早上不賴床晚上不熬夜;
  • 放學回家後合理安排個人生活;
  • 主動為家裡分擔家務,在集體生活中能更快投入其中,等等。

只有孩子在生活上能夠自理,學習上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2基礎知識準備

朋友兒子被譽為小神童,3歲會從1數到100,5歲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

當被問及教育祕訣,朋友說並沒有刻意訓練孩子,平時在家是通過撲克牌遊戲來教兒子練習加法的。

魯迅先生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家長可通過帶孩子做益智遊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掌握基礎知識,比如通過擺放卡片和水果的方式來感受數學概念,通過對玩具準確分類來形成分類概念等。

3社交能力準備

進入小學後,面對一個更大的環境和更多的同學,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直接決定孩子能否愉快開啟求學生涯。

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創造情境,讓孩子學會溝通與協作,享受與人交往的快樂。

  • 和小朋友發生爭執時,該怎麼處理?
  • 遇到問題時,如何合理向他人求助?
  • 對於集體活動總是很排斥,應該怎麼克服?

通過這樣的情境設置和演練,孩子逐步變得開朗熱情,就能更好地書寫豐富精彩的人生。

4學習習慣準備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

當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會面臨很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專注力不夠,很難堅持40分鐘不走神,課後寫作業也速度很慢,容易分心。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培養學習習慣來改善,如幼兒園裡記住老師佈置的作業,回家後複述作業內容,完成作業後再玩耍,對於作業難點,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同時,父母鼓勵孩子獨立整理書桌,陪孩子寫作業時先制定規則,由此逐漸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這樣,當孩子進入小學就能最快縮短磨合期,尋找到自己的節奏。

布穀老師說:

愛因斯坦曾說:“當一個人把他在學校學到的所有知識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

是啊,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培養,而是一種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只有孩子擁有對學習的熱愛和養成良好的習慣,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其實成長是一場馬拉松,比起搶跑的幾步,能堅持到最後,才足夠美好。

不管上不上幼小銜接班,只有我們用心去陪伴孩子,才會在不經意的驀然回首間,迎來孩子的綻放驚喜。

許小貓

又名原心。高校教師,二孩媽媽,多平臺簽約作者。原創文章被人民網、人民日報、十點讀書、讀者、凱叔講故事、洞見等平臺錄用轉載,全網閱讀量過億。

願和你一起以理性看世界,以溫情暖人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