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女兒共成長'

"



文/盧義宏

"



文/盧義宏

我與女兒共成長

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我也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已的女兒聰明、漂亮、可愛、懂事、優秀。但是,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卻走了一段彎路。

由於工作的關係,對於女兒5歲以前的教育和成長,我參與得很少。我在外地工作,一年半載才回一次家,在外面,我總是幻想女兒能朝著理想的方向成長,想像著每次回家見到女兒一定會大變樣,會變得聰明瞭,懂事了,長高了。然而每次回家除了長高了一點之外,其他的並沒有朝我想像中的方向發展,有些行為甚至讓我失望,當時想著,她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的,也就沒有多放在心上,直到今年回家看到女兒不僅沒有多少進步,而且還養成了很多缺點和不好的習慣,比如膽小:見到陌生人就躲,不敢大聲說話,路上看到個小貓小狗也怕得要命;嬌氣:不願走路,出門沒走幾步就要抱,睡覺起床還要別人脫衣穿衣,甚至吃飯也要人喂;任性:見到什麼就要買什麼,達不到目的就哭,對她說話語氣重一點,馬上眼淚就出來了,哭、似乎成了她達到目的的唯一武器。這時,我才深感問題的嚴重性,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多麼重要,特別是父親的角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決定放下工作,多陪陪女兒。

我知道,女兒的這些壞習慣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和她媽媽要上班,帶她的任務就落在了外婆身上,“溺愛”是老人帶孩子的統一標籤,“捧在手心、含在嘴裡”是老人帶孩子的具體行動,出門抱在懷裡,背在肩上,放學關門在家,不能離開視線半步,沒有自由活動空間,吃、穿、玩、睡所有一切都由她代勞。女兒在襁褓中是這樣帶,如今女兒五歲了還是這樣帶。我曾問女兒,你都五歲了,怎麼還這麼膽小,怎麼還要抱?女兒說:外婆不讓我自已走,怕我摔跤,外婆也不讓我出門,怕我被別人偷走了。女兒接著說:爸爸,其實我也很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我也想一個人去買玩具。

"



文/盧義宏

我與女兒共成長

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我也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已的女兒聰明、漂亮、可愛、懂事、優秀。但是,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卻走了一段彎路。

由於工作的關係,對於女兒5歲以前的教育和成長,我參與得很少。我在外地工作,一年半載才回一次家,在外面,我總是幻想女兒能朝著理想的方向成長,想像著每次回家見到女兒一定會大變樣,會變得聰明瞭,懂事了,長高了。然而每次回家除了長高了一點之外,其他的並沒有朝我想像中的方向發展,有些行為甚至讓我失望,當時想著,她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的,也就沒有多放在心上,直到今年回家看到女兒不僅沒有多少進步,而且還養成了很多缺點和不好的習慣,比如膽小:見到陌生人就躲,不敢大聲說話,路上看到個小貓小狗也怕得要命;嬌氣:不願走路,出門沒走幾步就要抱,睡覺起床還要別人脫衣穿衣,甚至吃飯也要人喂;任性:見到什麼就要買什麼,達不到目的就哭,對她說話語氣重一點,馬上眼淚就出來了,哭、似乎成了她達到目的的唯一武器。這時,我才深感問題的嚴重性,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多麼重要,特別是父親的角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決定放下工作,多陪陪女兒。

我知道,女兒的這些壞習慣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和她媽媽要上班,帶她的任務就落在了外婆身上,“溺愛”是老人帶孩子的統一標籤,“捧在手心、含在嘴裡”是老人帶孩子的具體行動,出門抱在懷裡,背在肩上,放學關門在家,不能離開視線半步,沒有自由活動空間,吃、穿、玩、睡所有一切都由她代勞。女兒在襁褓中是這樣帶,如今女兒五歲了還是這樣帶。我曾問女兒,你都五歲了,怎麼還這麼膽小,怎麼還要抱?女兒說:外婆不讓我自已走,怕我摔跤,外婆也不讓我出門,怕我被別人偷走了。女兒接著說:爸爸,其實我也很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我也想一個人去買玩具。

我與女兒共成長

女兒的這句話,讓我看到了改變她的信心。但是要想讓她改掉這些習慣,還得一步一步的來。我首先從她的膽小入手,都五歲了,明年就要上一年級,一個連話都不敢大聲說的孩子怎麼能上小學呢?但是這膽子怎麼練呢?既不能把她一個人丟到陌生的地方,或者找些鬼片給她看,那樣只能加深她的恐懼,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我想到了一檔電視節目《第一次任務》,這是一檔幼兒成長見證紀錄片,每期有幾個3至5歲孩子,給他(她)們一個任務,讓他(她)們獨立去完成。我找來這節目的錄像帶和女兒一起看,一邊看一邊啟發和鼓勵她。這些和女兒同齡的小孩子一下子激起了她的極大興趣。不時的問這問那,爸爸,她怎麼一個人出去買東西啊?她的媽媽呢,怎麼不陪她啊?爸爸,她一個人出去,路上沒有壞人嗎?看到有小孩不願一個人出門,哭起來了,我激勵她:“這個小朋友還在哭,你覺得好不好啊?”“不好,這小朋友真丟人,還哭”女兒回答。是呀,小朋友哭多丟人啊,你以後也不要哭了好嗎?我及時啟發她。“好的”女兒不好意思起來。看到小朋友完成了任務,回家和父母慶祝的場景,女兒也一臉羨慕,我抓住時機對她說:我們也像這個小朋友一樣,你自已去買東西好嗎?女兒還沉浸在節目的興奮中,馬上興高采烈的接受我的提意:好啊,好啊,我也要自已去買東西。趁著她的熱情還沒過,我馬上帶她出門,給她一塊錢,讓她自已去買棒棒糖,女兒一路小跑著過去,到了商店門口,又站住了,往商店裡探了探,又跑了回來,我問,怎麼又回來了?“爸爸,我怕,女兒扭捏起來。你想不想像電視上的小朋友那樣勇敢啊?別怕,你去吧,爸爸在後面看著你呢?我不斷鼓勵她。女兒又轉身過去,走到商店門口,又站著了,朝我這邊望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一會,女兒拿著一個棒棒糖出來,飛快的跑到我身邊,爸爸,我買到了,我自已買的糖,女兒驕傲的向我炫耀。有了第一次成功,接下來就順利多了,不僅是買吃的,現在,她用的本子,鉛筆,書包,一切文具都是她自已挑選購買,有時週末,還獨自下樓給我們買早餐。

"



文/盧義宏

我與女兒共成長

和所有的家長一樣,我也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已的女兒聰明、漂亮、可愛、懂事、優秀。但是,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卻走了一段彎路。

由於工作的關係,對於女兒5歲以前的教育和成長,我參與得很少。我在外地工作,一年半載才回一次家,在外面,我總是幻想女兒能朝著理想的方向成長,想像著每次回家見到女兒一定會大變樣,會變得聰明瞭,懂事了,長高了。然而每次回家除了長高了一點之外,其他的並沒有朝我想像中的方向發展,有些行為甚至讓我失望,當時想著,她還小,長大了自然就會變好的,也就沒有多放在心上,直到今年回家看到女兒不僅沒有多少進步,而且還養成了很多缺點和不好的習慣,比如膽小:見到陌生人就躲,不敢大聲說話,路上看到個小貓小狗也怕得要命;嬌氣:不願走路,出門沒走幾步就要抱,睡覺起床還要別人脫衣穿衣,甚至吃飯也要人喂;任性:見到什麼就要買什麼,達不到目的就哭,對她說話語氣重一點,馬上眼淚就出來了,哭、似乎成了她達到目的的唯一武器。這時,我才深感問題的嚴重性,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多麼重要,特別是父親的角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決定放下工作,多陪陪女兒。

我知道,女兒的這些壞習慣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我和她媽媽要上班,帶她的任務就落在了外婆身上,“溺愛”是老人帶孩子的統一標籤,“捧在手心、含在嘴裡”是老人帶孩子的具體行動,出門抱在懷裡,背在肩上,放學關門在家,不能離開視線半步,沒有自由活動空間,吃、穿、玩、睡所有一切都由她代勞。女兒在襁褓中是這樣帶,如今女兒五歲了還是這樣帶。我曾問女兒,你都五歲了,怎麼還這麼膽小,怎麼還要抱?女兒說:外婆不讓我自已走,怕我摔跤,外婆也不讓我出門,怕我被別人偷走了。女兒接著說:爸爸,其實我也很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我也想一個人去買玩具。

我與女兒共成長

女兒的這句話,讓我看到了改變她的信心。但是要想讓她改掉這些習慣,還得一步一步的來。我首先從她的膽小入手,都五歲了,明年就要上一年級,一個連話都不敢大聲說的孩子怎麼能上小學呢?但是這膽子怎麼練呢?既不能把她一個人丟到陌生的地方,或者找些鬼片給她看,那樣只能加深她的恐懼,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我想到了一檔電視節目《第一次任務》,這是一檔幼兒成長見證紀錄片,每期有幾個3至5歲孩子,給他(她)們一個任務,讓他(她)們獨立去完成。我找來這節目的錄像帶和女兒一起看,一邊看一邊啟發和鼓勵她。這些和女兒同齡的小孩子一下子激起了她的極大興趣。不時的問這問那,爸爸,她怎麼一個人出去買東西啊?她的媽媽呢,怎麼不陪她啊?爸爸,她一個人出去,路上沒有壞人嗎?看到有小孩不願一個人出門,哭起來了,我激勵她:“這個小朋友還在哭,你覺得好不好啊?”“不好,這小朋友真丟人,還哭”女兒回答。是呀,小朋友哭多丟人啊,你以後也不要哭了好嗎?我及時啟發她。“好的”女兒不好意思起來。看到小朋友完成了任務,回家和父母慶祝的場景,女兒也一臉羨慕,我抓住時機對她說:我們也像這個小朋友一樣,你自已去買東西好嗎?女兒還沉浸在節目的興奮中,馬上興高采烈的接受我的提意:好啊,好啊,我也要自已去買東西。趁著她的熱情還沒過,我馬上帶她出門,給她一塊錢,讓她自已去買棒棒糖,女兒一路小跑著過去,到了商店門口,又站住了,往商店裡探了探,又跑了回來,我問,怎麼又回來了?“爸爸,我怕,女兒扭捏起來。你想不想像電視上的小朋友那樣勇敢啊?別怕,你去吧,爸爸在後面看著你呢?我不斷鼓勵她。女兒又轉身過去,走到商店門口,又站著了,朝我這邊望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一會,女兒拿著一個棒棒糖出來,飛快的跑到我身邊,爸爸,我買到了,我自已買的糖,女兒驕傲的向我炫耀。有了第一次成功,接下來就順利多了,不僅是買吃的,現在,她用的本子,鉛筆,書包,一切文具都是她自已挑選購買,有時週末,還獨自下樓給我們買早餐。

我與女兒共成長


嬌氣任性,這也是非改不可的壞習慣,外婆把從襁褓中的育兒習慣一直貫徹落實到女兒五歲,大有長期落實下去之態。女兒上下幼兒園都是車接車送,雙腳沒有沾過地,更別說自已走路了。當我宣佈以後上幼兒園必須自已走路,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時,女兒沒有反對,甚至有些興奮。由於女兒支持,實施起來就容易多了,每天早上,定時叫醒女兒,帶著女兒出門,為了不讓女兒每天走路覺得枯燥而失去耐心,一邊走一邊找一些新鮮的東西給她看,路邊花壇裡開放的鮮花,公園裡的大樹,綠化帶的植物,街上的小貓小狗,這些都能激起她無限的興趣。有時候,教她背一些古詩,複習一下老師課堂上教的拼音,數字加減法的運算,過馬路怎麼看紅綠燈。總之,這一路步行,不僅鍛練了她的意志,還是一個認識社會學習知識的好途徑。幾個月堅持下來,她的嬌氣沒有了,出門都是步行,前幾天我們去爬山,幾百級的臺階,她一口氣爬上去,速度比我還快。嚐到了自已走路的樂趣,在家裡,什麼事都是自已動手,自已穿衣,吃飯,刷牙,自已上廁所,並形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放學回家先寫作業,然後吃飯,晚上看一會書後就睡覺。女兒變了,甚至有時候還教育我們大人,之前,女兒做作業或是看書,我便在旁邊看手機,有時播放視頻聲音大了影響到了女兒,次數多了,女兒提出抗議:爸爸,你看手機影響我了,還教育我:爸爸,不能長時間看手機的,看手機對眼睛有害。

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往往都步入了一個誤區,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不讓她去做,在和女兒相處的這段時間中,女兒也教育了我,讓我明白了,小孩子沒有那麼柔弱,她們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強得多,對待小孩的教育也應隨著她的年齡逐漸改變。

帶著與女兒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的心態去教育女兒,去參與到女兒的成長中,我覺得自己也在慢慢成長。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想到做一個誨人不倦、謙虛好學與女兒共同成長的家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