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不完美媽媽 春節家書 小屁孩兒 2019-08-21
"

文|文兒

只要是個普通人,都會慢慢的老去,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在中國現在人口老齡化越發加劇的狀況之下,老人們的晚年養老生活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有些老人會為了給子女分擔一些生活壓力,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些老人則認為子女辛苦歸辛苦,自己的生活也要保證。

最常見的行為就是老人拿出全部的積蓄甚至賣掉房子,來給兒子買房娶妻生子,至於自己會選擇跟兒子住一起。但其實買了房不代表這房子就是老人的,很多情況下老人住著自己買的房也不一定踏實,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

文|文兒

只要是個普通人,都會慢慢的老去,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在中國現在人口老齡化越發加劇的狀況之下,老人們的晚年養老生活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有些老人會為了給子女分擔一些生活壓力,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些老人則認為子女辛苦歸辛苦,自己的生活也要保證。

最常見的行為就是老人拿出全部的積蓄甚至賣掉房子,來給兒子買房娶妻生子,至於自己會選擇跟兒子住一起。但其實買了房不代表這房子就是老人的,很多情況下老人住著自己買的房也不一定踏實,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自己有房那就是底氣,不用看人臉色

鄰居家的老大爺一直都和老伴單獨住在老房子裡,只有節假日才會去兒女家一起住,但過不了很長時間,夫婦倆人就回來了,說還是自己家自在。雖然兒女都讓老人多和自己住,說在老房子裡出點什麼意外都不能及時發現,但夫婦倆還是執意自己住,只在平時多走動一下看看孫子。

大爺自己說,孩子再是親生的,長大成了家也得稍微避著點,何況還有兒媳婦和女婿,終究隔了層關係,那是人家的小家庭。要是在一個屋簷下住著,有什麼矛盾什麼意見也只能心裡憋著,時間長了受不了,自己有房想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自在著呢。所以當初老人子女一直說要把老房子賣了,老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房子就是底氣,不想看人臉色就回自己家多舒坦。

"

文|文兒

只要是個普通人,都會慢慢的老去,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在中國現在人口老齡化越發加劇的狀況之下,老人們的晚年養老生活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有些老人會為了給子女分擔一些生活壓力,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些老人則認為子女辛苦歸辛苦,自己的生活也要保證。

最常見的行為就是老人拿出全部的積蓄甚至賣掉房子,來給兒子買房娶妻生子,至於自己會選擇跟兒子住一起。但其實買了房不代表這房子就是老人的,很多情況下老人住著自己買的房也不一定踏實,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自己有房那就是底氣,不用看人臉色

鄰居家的老大爺一直都和老伴單獨住在老房子裡,只有節假日才會去兒女家一起住,但過不了很長時間,夫婦倆人就回來了,說還是自己家自在。雖然兒女都讓老人多和自己住,說在老房子裡出點什麼意外都不能及時發現,但夫婦倆還是執意自己住,只在平時多走動一下看看孫子。

大爺自己說,孩子再是親生的,長大成了家也得稍微避著點,何況還有兒媳婦和女婿,終究隔了層關係,那是人家的小家庭。要是在一個屋簷下住著,有什麼矛盾什麼意見也只能心裡憋著,時間長了受不了,自己有房想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自在著呢。所以當初老人子女一直說要把老房子賣了,老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房子就是底氣,不想看人臉色就回自己家多舒坦。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給兒子買了房,自己倒成沒房一族了,住著不踏實

還有的老人說花了所有積蓄給兒子買了房,結果自己成了沒房一族,給兒子買房的時候很堅決,等到自己沒房住了心裡空落落的。本來說是跟兒女一起住,雖說給老人養老是兒女應盡的孝心,但是真住進去了,也依舊是寄人籬下,住著不踏實。就拿生活習慣來說,老人再愛乾淨,也總會招年輕人嫌棄,兩代人過不到一塊兒去,不是這有差異,就是那有摩擦,時間長了誰看誰都鬧心。

"

文|文兒

只要是個普通人,都會慢慢的老去,這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在中國現在人口老齡化越發加劇的狀況之下,老人們的晚年養老生活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有些老人會為了給子女分擔一些生活壓力,犧牲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些老人則認為子女辛苦歸辛苦,自己的生活也要保證。

最常見的行為就是老人拿出全部的積蓄甚至賣掉房子,來給兒子買房娶妻生子,至於自己會選擇跟兒子住一起。但其實買了房不代表這房子就是老人的,很多情況下老人住著自己買的房也不一定踏實,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自己有房那就是底氣,不用看人臉色

鄰居家的老大爺一直都和老伴單獨住在老房子裡,只有節假日才會去兒女家一起住,但過不了很長時間,夫婦倆人就回來了,說還是自己家自在。雖然兒女都讓老人多和自己住,說在老房子裡出點什麼意外都不能及時發現,但夫婦倆還是執意自己住,只在平時多走動一下看看孫子。

大爺自己說,孩子再是親生的,長大成了家也得稍微避著點,何況還有兒媳婦和女婿,終究隔了層關係,那是人家的小家庭。要是在一個屋簷下住著,有什麼矛盾什麼意見也只能心裡憋著,時間長了受不了,自己有房想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自在著呢。所以當初老人子女一直說要把老房子賣了,老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房子就是底氣,不想看人臉色就回自己家多舒坦。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給兒子買了房,自己倒成沒房一族了,住著不踏實

還有的老人說花了所有積蓄給兒子買了房,結果自己成了沒房一族,給兒子買房的時候很堅決,等到自己沒房住了心裡空落落的。本來說是跟兒女一起住,雖說給老人養老是兒女應盡的孝心,但是真住進去了,也依舊是寄人籬下,住著不踏實。就拿生活習慣來說,老人再愛乾淨,也總會招年輕人嫌棄,兩代人過不到一塊兒去,不是這有差異,就是那有摩擦,時間長了誰看誰都鬧心。

人到晚年,有房和沒房生活有什麼區別?70歲老人的答案有點扎心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老人還是要給自己留個落腳的地兒

老一輩的話沒說錯,別人有總歸不如自己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說的直白點父母都要往後排的。總把希望寄託在兒女的身上,那是註定要傷心的,不是說兒女一定不孝順,而是成家之後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很多時候顧不上老人。想讓自己晚年活的舒服點自在點,那一定要給自己留個落腳的地方,在兒女家過得不順心了,想回來隨時都能回來,不用有太多顧忌讓自己憋屈。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