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不完美媽媽 文章 奇葩說 精英爸媽 2019-09-15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愛的缺失

根據研究表示,3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若是父母缺席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是不安的,這種不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愛和關懷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若是缺少愛的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走向自卑、內向等等。

童年時期父母的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潛意識裡的不安定後期難以彌補,而這種缺失便是形成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

2. 成長環境的壓抑

父母所提供的成長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成,高壓生活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愛的缺失

根據研究表示,3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若是父母缺席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是不安的,這種不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愛和關懷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若是缺少愛的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走向自卑、內向等等。

童年時期父母的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潛意識裡的不安定後期難以彌補,而這種缺失便是形成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

2. 成長環境的壓抑

父母所提供的成長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成,高壓生活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在孩子潛意識裡,只有自己成績特別的優異,才會換來父母的笑臉,一旦考砸一點,父母就會嚴厲斥責。人本身有著趨利避害的能力,有些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笑臉,孩子就慢慢學會妥協,拼命地努力,唯恐自己做的不好而使父母心情焦躁。

討好父母成了學習的第一原因,這種心態一旦形成,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3. 父母的影響

有些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的人,父母在慢慢影響著孩子的選擇和成長樣貌。有些家長自我評價很低,認為自身價值不高,總是在被人面前矮上一頭,過度照顧對方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也會下意識的引導。

比如:“不要去別人家,怪添麻煩的”、“人家給的東西,別瞎要,我們還不起”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這種家庭生活在長大,孩子很難不去討好別人,不形成討好型人格。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愛的缺失

根據研究表示,3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若是父母缺席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是不安的,這種不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愛和關懷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若是缺少愛的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走向自卑、內向等等。

童年時期父母的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潛意識裡的不安定後期難以彌補,而這種缺失便是形成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

2. 成長環境的壓抑

父母所提供的成長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成,高壓生活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在孩子潛意識裡,只有自己成績特別的優異,才會換來父母的笑臉,一旦考砸一點,父母就會嚴厲斥責。人本身有著趨利避害的能力,有些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笑臉,孩子就慢慢學會妥協,拼命地努力,唯恐自己做的不好而使父母心情焦躁。

討好父母成了學習的第一原因,這種心態一旦形成,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3. 父母的影響

有些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的人,父母在慢慢影響著孩子的選擇和成長樣貌。有些家長自我評價很低,認為自身價值不高,總是在被人面前矮上一頭,過度照顧對方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也會下意識的引導。

比如:“不要去別人家,怪添麻煩的”、“人家給的東西,別瞎要,我們還不起”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這種家庭生活在長大,孩子很難不去討好別人,不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一生,

馬克吐溫曾說過:我給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他的母親給予了他真正的愛,這樣的愛才能夠培養出小天使。


▌ 面對孩子“討好型人格”,父母應該怎麼做?

1. 舒適的生長環境

家庭是孩子生存時間較長的地方,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時間皆是童年時期,這個階段備受環境的影響。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我們十分理解,但是過度的壓抑只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得不償失。

因此,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一個自由的生存空間,適當和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給孩子安全感。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愛的缺失

根據研究表示,3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若是父母缺席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是不安的,這種不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愛和關懷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若是缺少愛的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走向自卑、內向等等。

童年時期父母的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潛意識裡的不安定後期難以彌補,而這種缺失便是形成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

2. 成長環境的壓抑

父母所提供的成長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成,高壓生活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在孩子潛意識裡,只有自己成績特別的優異,才會換來父母的笑臉,一旦考砸一點,父母就會嚴厲斥責。人本身有著趨利避害的能力,有些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笑臉,孩子就慢慢學會妥協,拼命地努力,唯恐自己做的不好而使父母心情焦躁。

討好父母成了學習的第一原因,這種心態一旦形成,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3. 父母的影響

有些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的人,父母在慢慢影響著孩子的選擇和成長樣貌。有些家長自我評價很低,認為自身價值不高,總是在被人面前矮上一頭,過度照顧對方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也會下意識的引導。

比如:“不要去別人家,怪添麻煩的”、“人家給的東西,別瞎要,我們還不起”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這種家庭生活在長大,孩子很難不去討好別人,不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一生,

馬克吐溫曾說過:我給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他的母親給予了他真正的愛,這樣的愛才能夠培養出小天使。


▌ 面對孩子“討好型人格”,父母應該怎麼做?

1. 舒適的生長環境

家庭是孩子生存時間較長的地方,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時間皆是童年時期,這個階段備受環境的影響。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我們十分理解,但是過度的壓抑只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得不償失。

因此,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一個自由的生存空間,適當和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2. 無條件的愛

很多討好型人格的生存都是因為父母的愛有加成,以某樣東西為媒介要挾孩子,否則就得不到愛,常見說法為“你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這種恐嚇式的愛,對於孩子來說無疑不是害怕的,害怕父母若有若無的愛,擔心父母隨時的離開。

患得患失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用討好來換取父母的愛。因此,為了杜絕討好型人格的產生,父母一定要無條件愛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愛的。

3. 鼓勵和認可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最大原因是自我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沒用和過度需要被人關注。究其根源,這樣的孩子是太缺愛,他們無法獲得父母的愛和信任,認為自己無法得到想要的一切,一直在否定自己。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鼓勵和認可是最能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事情,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童年生活應該是簡單而純粹的,像一隻小鳥自由自在的飛翔,但是“討好型人格”並非一朝一夕可以修改的,需要父母不斷的努力和幫助,才能讓孩子脫離這個死循環。

"

文|精英爸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期《奇葩說》的嘉賓方舟表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雖然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仍是抹不去自我的這種討好感,過度在意他人感受的自己活得實在是太累了,她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徹底走出來。

昨天帶孩子一起去吃飯,因為蘸料的原因和孩子他爸發生了分歧,說話的聲音稍微大了那麼一點,一回頭就發現孩子在偷偷抹眼淚,樣子好可憐。她發現我看到她後,連忙擦乾眼淚,笑臉相迎。回到家後,我問她哭的原因,一開始她並不告訴我,多問了幾次,她才說她認為爸爸媽媽吵架了,是因為她。

事實上,孩子這麼懂事的原因並不只是明事理而做出的選擇,而是習慣性的忍讓,過度在意周圍人的感受,忽略了自身的真實想法,一味地想要討對方開心。

這樣的孩子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格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無疑是殘忍的。他們在不斷地委屈自己,滿足他人,根本不會拒絕。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 過分在意對方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是指從心理層面上恐懼和對方吵架,害怕對方生氣,一旦出現意見分歧,就會第一時間附和對方而壓制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過於關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常見,經常表現為與朋友交往方面,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明明心裡很難受,但是看到對方滿足還是會很開心,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 總是取悅別人

取悅就是討好別人,從而取得他人的喜歡。討好型人格不僅僅是關注對方,更會無條件取悅對方,降低姿態,哄別人開心。

孩子經常表現在父母面前,故意做出一些事情,小心翼翼的看父母的反應,若是父母開心,內心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缺愛的表現。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3. 喜歡說“對不起”

“對不起”原本是一種反思自我,爭取他人原諒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最為簡單的道歉方式。但是,如果這種話經常出現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進行什麼事情,都有一種抱歉的味道,那麼也就是討好。

孩子喜歡說“對不起”,一旦發生任何問題,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錯,第一反應是對不起,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討好型人格。

也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這種表現是明事理,是懂事的象徵,事實上這種乖巧懂事就是最典型得一種討好型人格,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些別人期待的事情。生活在的老好人就是如此,默默奉獻自己,活得小心翼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1. 父母愛的缺失

根據研究表示,3歲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若是父母缺席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孩子內心必定是不安的,這種不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愛和關懷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若是缺少愛的陪伴,那麼孩子的性格很容易走向自卑、內向等等。

童年時期父母的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潛意識裡的不安定後期難以彌補,而這種缺失便是形成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重要原因。

2. 成長環境的壓抑

父母所提供的成長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成,高壓生活下的孩子最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在孩子潛意識裡,只有自己成績特別的優異,才會換來父母的笑臉,一旦考砸一點,父母就會嚴厲斥責。人本身有著趨利避害的能力,有些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笑臉,孩子就慢慢學會妥協,拼命地努力,唯恐自己做的不好而使父母心情焦躁。

討好父母成了學習的第一原因,這種心態一旦形成,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3. 父母的影響

有些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就是這樣的人,父母在慢慢影響著孩子的選擇和成長樣貌。有些家長自我評價很低,認為自身價值不高,總是在被人面前矮上一頭,過度照顧對方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也會下意識的引導。

比如:“不要去別人家,怪添麻煩的”、“人家給的東西,別瞎要,我們還不起”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這種家庭生活在長大,孩子很難不去討好別人,不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一生,

馬克吐溫曾說過:我給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他的母親給予了他真正的愛,這樣的愛才能夠培養出小天使。


▌ 面對孩子“討好型人格”,父母應該怎麼做?

1. 舒適的生長環境

家庭是孩子生存時間較長的地方,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時間皆是童年時期,這個階段備受環境的影響。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我們十分理解,但是過度的壓抑只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得不償失。

因此,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一個自由的生存空間,適當和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2. 無條件的愛

很多討好型人格的生存都是因為父母的愛有加成,以某樣東西為媒介要挾孩子,否則就得不到愛,常見說法為“你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這種恐嚇式的愛,對於孩子來說無疑不是害怕的,害怕父母若有若無的愛,擔心父母隨時的離開。

患得患失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用討好來換取父母的愛。因此,為了杜絕討好型人格的產生,父母一定要無條件愛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愛的。

3. 鼓勵和認可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最大原因是自我心理暗示,認為自己沒用和過度需要被人關注。究其根源,這樣的孩子是太缺愛,他們無法獲得父母的愛和信任,認為自己無法得到想要的一切,一直在否定自己。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鼓勵和認可是最能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事情,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的童年生活應該是簡單而純粹的,像一隻小鳥自由自在的飛翔,但是“討好型人格”並非一朝一夕可以修改的,需要父母不斷的努力和幫助,才能讓孩子脫離這個死循環。

孩子總是習慣性忍讓,“討好型人格”,正在靠近你的孩子

今日話題互動:你家孩子是討好型人格嗎?你是如何幫助他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告訴我們,我們一起交流進步!

————————

聽精英爸媽講述育兒故事,分享育兒知識,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

育兒不易,希望我的點滴經驗能幫助你們在育兒的路上不迷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