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糧房村貧困戶孫勝利,因右下肢殘疾行動不便,幫扶人員要求將其送到西安唐城醫院住院治療,他親自開車將病人送到醫院,並協助辦理好入院手續。家屬心意過於不去,讓他吃飯,被婉言拒絕。李儉村貧困戶邢東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療,共計先後接送四趟次。這樣的事還有很多。2017-2018年共計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220餘人次。廟婭村貧困戶韓穩栓等,符合辦理慢性病條件,他親自到縣合療辦給予辦理送到貧困戶手中,並詳細講解合療使用報銷辦法。

2018年5月份,他多次與西安未央區、港務區幫扶領導協調,為灞源15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免費配置醫療器具9種類,價值18萬餘元。未央區為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配置辦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與鎮政府、6個村委會反覆協調溝通,使6個村衛生室搬入村委會。1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糧房村貧困戶孫勝利,因右下肢殘疾行動不便,幫扶人員要求將其送到西安唐城醫院住院治療,他親自開車將病人送到醫院,並協助辦理好入院手續。家屬心意過於不去,讓他吃飯,被婉言拒絕。李儉村貧困戶邢東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療,共計先後接送四趟次。這樣的事還有很多。2017-2018年共計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220餘人次。廟婭村貧困戶韓穩栓等,符合辦理慢性病條件,他親自到縣合療辦給予辦理送到貧困戶手中,並詳細講解合療使用報銷辦法。

2018年5月份,他多次與西安未央區、港務區幫扶領導協調,為灞源15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免費配置醫療器具9種類,價值18萬餘元。未央區為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配置辦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與鎮政府、6個村委會反覆協調溝通,使6個村衛生室搬入村委會。1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7年6月份開通一站式服務結算,貧困戶在我院住院全部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並免費接送。落實貧困戶住院四重保障報銷政策,積極排查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情況。在排查中發現,青坪村二組貧困戶張養鋒存在四重保障未報銷完的情況,患者已經放棄報銷。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困難,他親自收集相關報銷資料,親自去縣合療辦為其報銷,當張養鋒接到1千多元補償款時感激不盡。近兩年來他始終堅持把黨的扶貧政策、合療政策給老白姓執行好、用好。194戶貧困戶家家戶戶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與194戶貧困戶472人在健康扶貧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8年12月15日,國家脫貧攻堅檢查考核組對灞源鎮西河寨村、青坪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檢查考核驗收,健康扶貧工作零問題零扣分。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糧房村貧困戶孫勝利,因右下肢殘疾行動不便,幫扶人員要求將其送到西安唐城醫院住院治療,他親自開車將病人送到醫院,並協助辦理好入院手續。家屬心意過於不去,讓他吃飯,被婉言拒絕。李儉村貧困戶邢東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療,共計先後接送四趟次。這樣的事還有很多。2017-2018年共計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220餘人次。廟婭村貧困戶韓穩栓等,符合辦理慢性病條件,他親自到縣合療辦給予辦理送到貧困戶手中,並詳細講解合療使用報銷辦法。

2018年5月份,他多次與西安未央區、港務區幫扶領導協調,為灞源15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免費配置醫療器具9種類,價值18萬餘元。未央區為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配置辦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與鎮政府、6個村委會反覆協調溝通,使6個村衛生室搬入村委會。1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7年6月份開通一站式服務結算,貧困戶在我院住院全部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並免費接送。落實貧困戶住院四重保障報銷政策,積極排查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情況。在排查中發現,青坪村二組貧困戶張養鋒存在四重保障未報銷完的情況,患者已經放棄報銷。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困難,他親自收集相關報銷資料,親自去縣合療辦為其報銷,當張養鋒接到1千多元補償款時感激不盡。近兩年來他始終堅持把黨的扶貧政策、合療政策給老白姓執行好、用好。194戶貧困戶家家戶戶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與194戶貧困戶472人在健康扶貧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8年12月15日,國家脫貧攻堅檢查考核組對灞源鎮西河寨村、青坪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檢查考核驗收,健康扶貧工作零問題零扣分。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熱血甘灑 忠魂為公

王喜峰29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在工作中也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鎮政府的無數次獎勵。2013年灞源中心衛生院被西安市評為衛生先進單位。他本人連續三年被衛生院評為優秀工作者。2017年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2018年被鎮黨委、鎮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糧房村貧困戶孫勝利,因右下肢殘疾行動不便,幫扶人員要求將其送到西安唐城醫院住院治療,他親自開車將病人送到醫院,並協助辦理好入院手續。家屬心意過於不去,讓他吃飯,被婉言拒絕。李儉村貧困戶邢東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療,共計先後接送四趟次。這樣的事還有很多。2017-2018年共計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220餘人次。廟婭村貧困戶韓穩栓等,符合辦理慢性病條件,他親自到縣合療辦給予辦理送到貧困戶手中,並詳細講解合療使用報銷辦法。

2018年5月份,他多次與西安未央區、港務區幫扶領導協調,為灞源15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免費配置醫療器具9種類,價值18萬餘元。未央區為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配置辦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與鎮政府、6個村委會反覆協調溝通,使6個村衛生室搬入村委會。1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7年6月份開通一站式服務結算,貧困戶在我院住院全部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並免費接送。落實貧困戶住院四重保障報銷政策,積極排查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情況。在排查中發現,青坪村二組貧困戶張養鋒存在四重保障未報銷完的情況,患者已經放棄報銷。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困難,他親自收集相關報銷資料,親自去縣合療辦為其報銷,當張養鋒接到1千多元補償款時感激不盡。近兩年來他始終堅持把黨的扶貧政策、合療政策給老白姓執行好、用好。194戶貧困戶家家戶戶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與194戶貧困戶472人在健康扶貧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8年12月15日,國家脫貧攻堅檢查考核組對灞源鎮西河寨村、青坪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檢查考核驗收,健康扶貧工作零問題零扣分。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熱血甘灑 忠魂為公

王喜峰29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在工作中也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鎮政府的無數次獎勵。2013年灞源中心衛生院被西安市評為衛生先進單位。他本人連續三年被衛生院評為優秀工作者。2017年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2018年被鎮黨委、鎮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9年8月25日凌晨兩點多傳來噩耗,王喜峰同志因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再此之前,他已經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於1至5月份個人累計休假僅有14天。8月24日一大早參加完上級單位會議,他來不及吃飯又開車返回醫院,立即組織召開了鄉醫工作會,對最後一位鄉村醫生囑咐完具體事項已是下午五點多,晚上十一點左右,他還在準備著迎接第二天健康扶貧督導檢查工作。凌晨時分他忽然覺得胸部不適,服下值班醫生開的藥後情況稍有好轉,同事建議去縣醫院做個詳細檢查再好好休息休息,但他還是以第二天需要開展健康扶貧工作為由堅守在工作崗位,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病情突然加重惡化,整個人一下子從床邊重重的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隨後被緊急送往縣醫院,經過全力搶救最後還是不幸離開了我們。

"

以生命赴使命,甘灑熱血見忠魂

王喜峰,男,1969年10月出生於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磨岔溝村,1991年12月參加工作,醫師職稱,中共黨員,2010年10月任灞源中心衛生院院長至今。王喜峰同志長期紮根基層,對健康事業不離不棄,執著堅守,在山嶺地區一待就是29年。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繼承父業 立志行醫

王喜峰的家住在秦嶺深山灞源鎮磨岔溝村,灞水源頭,群山環抱之中。鎮衛生院位於灞源街,距縣城45公里,轄區服務人口17585人,27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88平方公里,素有七溝、八岔,東西兩走之稱,屬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絕大多數自然村分佈在崇山峻嶺之間,交通極為不便,道路險阻,從家裡到灞源鎮買東西來回往返需4個多小時。王喜峰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名醫生,小時候,當他看到父親每每診治好一個個病人後,家屬上門感謝時的激動心情,當看到因交通不便、缺醫少藥、技術落後,病人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離去的悲痛場面,年幼的他暗記於心,立志長大當一名醫生,傳承父業,決心為山區的老百姓診治疾病。1987年9月他考入藍田縣衛生學校,1990年畢業後,當時衛生局考慮其父親在山區工作了一輩子,決定把他分到藍田縣川道衛生院就近工作。在分配體檢時,王喜峰知道消息後自己跑到衛生局當時的政工科,強烈要求返回家鄉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大山成長起來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憨厚、堅韌、不服輸的性格。上班剛開始,沒有幾個人願意找他看病,他並沒有氣餒,日診臨床、夜讀書,刻苦學習,勤奮專研,儘可能的多學習、多掌握臨床醫學知識,力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對一知半解的問題他經常請教其父,請教本院老師,謙虛謹慎,一絲不苟。在山區工作中,他找出一些巧道,要讓患者信服,就要值急診班。在值急診班的日日夜夜裡他救治了無數患者,經過長期鍛鍊,患者及親朋好友看病都喜歡找他。正是靠著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熱情和藹的服務態度,再加上手腳勤快、隨叫隨到,在灞源山區小鎮,他在衛生院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身邊群眾常說“這娃實在,看病還好”。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勤勉敬業 躬身務實

從醫29年來,他始終把病人當親人,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工作當事業幹,長期堅守在醫療一線。1995年5月母親患病,經查為膽結石,需手術治療。他把母親送到縣醫院後交給妻子,當晚返回醫院繼續工作。在母親手術治療期間,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中途也未能去探望,老母親病癒後說“他娶了個好妻子,兒子靠不住”。衛生院值班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20多年來,特別是當上院長16年多,春節、五一、國慶節在他腦海中從來沒有休假的概念,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過。每年的三十晚上,他帶上家屬在醫院過春節,和職工相聚在一起。父母能理解,親朋好友卻不理解。春節就是團聚的日子,朋友家他沒有時間去,親戚家禮讓人捎,親朋好友都認為他不懂世禮,不講人情而怨他。但他從來沒有怨言、無怨無悔,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衛生院的工作中去,精心、熱心、耐心為患者排憂解難。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嚴格醫院管理,事無鉅細。雖然是院長,但他更認為自己是一名普通職工,大到病人的診治,衛生院的建設發展,小到晚上關廁所燈、打掃病房衛生、給患者鋪床、給花園澆水,他都親力親為。一些職工看見了反倒不習慣,可他笑著說“我就是工頭,大家幹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我要撲下身子,和大家一塊幹”。

馬樓衛生院曾經是全縣出了名的爛攤子,十年換了8任院長,2003年9月縣衛生局任命王喜峰擔任馬樓衛生院院長,該院當時在崗職工8人,其中6人有的在外開診所,有的回家另謀生計。9月30日帶著局領導的重託,帶著家人的不捨,他離開灞源中心衛生院,到達新的工作崗位。到任後,他首先對藥房現有藥品進行盤點、清理,及時下架過期藥品。可是最常用的青黴素已缺貨達十餘天,當時衛生院已無錢進藥。他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3000元交給出納,讓衛生院先進藥。由於連陰雨,衛生院後圍牆倒塌28米,在經費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他東拼西湊,硬擠出2000元落實維修。為了節省資金,他利用下班時間,組織職工撿拾爛磚塊,連壘院牆的老師傅都說:“他壘了一輩子牆,還沒見過國家單位這樣幹工作,真是個過日子的人”。由於醫療不景氣,馬樓衛生院10年間無人問津,幾乎被當地群眾遺忘。上有玉山中心衛生院,下有普華中心衛生院,312國道從門前經過,要想讓老百姓相信,自願來看病,其難度可想而知。面對困境,王喜峰採取了看似最笨,但也是最管用的辦法,他利用一個月時間騎上自行車走村入戶,跟老百姓席地而坐,在田間、在集市、在農家、在路上,共同探討分析群眾對衛生院的意見和建議,所需和所盼。最後梳理彙總了“收費高、值班沒人、服務態度差”等三條主要原因,針對並不難破解的癥結,他利用給中小學體檢之機,把馬樓衛生院的簡介、工作流程、收費價格、服務承諾印在學生體檢回執單背面,小手拉大手,讓醫院的新變化家喻戶曉。同時,嚴格規範醫院內部相關管理制度,當年11月份門診、住院病人大幅度回升。儘管眼前有了變化,但衛生院設施簡陋、人員不夠、無設備、病人取暖做飯等一系列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看到這種情形,他把自己的取暖煤爐,灶具搬到病房讓患者先用。隨後跑衛生局要器械,到兄弟單位借設備。至誠感動患者,互信更加和諧。由於良性循環、規範管理,親情服務,馬樓衛生院一年一個新臺階,連續5年被縣衛生局評為綜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他的帶領下,馬樓衛生院打了一個既艱苦又漂亮的翻身仗。由於管理有方、收費低,周邊鄉鎮病人慕名而來,原有的病房不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他又多方協調、籌資資金,在市、縣衛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後, 一座嶄新的住院樓落成。當地的群眾及醫院職工歡呼稱讚,此時的他臉上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一定要關心職工生活,尤其是有困難的職工家庭”,這是他多年來管理醫院的心得,只有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更大的激發職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工作之餘,他深入職工宿舍和同志們拉家常,敘友情,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在大家心裡,王院長是他們真正的“主心骨,幹事業的人”。這一點,每每提起,在馬樓轄區、在整個衛生院現在還反響良好。

由於工作能力強,業務精,負責任,加之本人主動請戰,2010年9月份縣衛生局調王喜峰同志到藍田縣最遠的山區灞源中心衛生院擔任院長。灞源是他的家鄉,他曾在那裡工作過,深知當地人情風俗、生活規律、生存條件,全鎮以粗重農業為主,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安全意識差,突發衛生事件及急診危重病人比較多。他到任後,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醫療核心及財務後勤等管理制度,並與臨床醫生、鄉村醫生簽訂醫療、合療相關責任書,在工作中他始終以醫生、以職工、以鄉黨、以朋友角色參與其中,在衛生院只有17名職工,工作繁雜的情況下,2014年業務收入達到110萬元,創歷史之最。加之衛生院承擔著瀘陝高速灞源段的急診搶救任務,多年來,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在他的帶領下,醫院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安全運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情繫群眾 救死扶傷

“自己是農村人,深知農村經濟情況、深知農村缺醫少藥,衛生局把山區的醫療工作交給我,我就必須事無鉅細的把工作幹好,把該想的都想到,把該做的都做實,讓老百姓滿意,管好一個衛生院造福一方老百姓”,“我是山裡長大的,山區更需要我,更需要一個負責任的院長”。每當有人問起他怎麼不想著調出山外,他總是這樣說。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1年5月,轄區內廟埡村三組的劉榜娃家發生食物中毒,一家5口生命垂危。衛生院接到急救電話,他立即做好上報的同時,帶上救護工作人員,迅速奔赴現場開展急救工作。對三名危重病人就地搶救,隨後立即安排救護車、醫生、護士把病人轉送到縣醫院。同時,組織公衛科迅速開展疾病流調,快速成功地處理了這起事件,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2013年正月初二,正是春節團聚的日子,急促的120電話響起,瀘陝高速灞源秦嶺隧道西口發生車禍,請求急救。他放下碗筷,跟隨120急救車立即奔赴現場。由於大雪中一個四歲小男孩被甩出車外,雖然只是表皮傷,但天氣寒冷,渾身衣服溼透,不停的打冷戰,他立即抱上車,脫下隨身穿的棉大衣包住小男孩抱在自己的懷裡,第一時間送到縣醫院,由於搶救及時,病人轉危為安。

2013年7月1日,當人們沉侵在慶祝黨的生日喜慶氣氛時,下午四時許,120接到緊急電話,瀘陝高速上村路段發生特大車禍,一商洛客車側翻。他帶領醫務人員迅速達到現場,發現傷病員達20餘人,傷勢各不相同。一方面他立即上報縣衛生局,一方面他當即決斷讓救護車先護送8名重傷員到縣醫院,送到後又趕緊返回,第二次轉送傷員9名。由於轉送及時,未發生二次死亡,受到市政府的高度評價,事後多名患者返回衛生院,當面感謝,大家說“多虧醫院轉送及時,挽救了大夥生命,還我們家庭一個幸福”。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3年8月份的一天,家住秦姑村三組的王淑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多年,突然氣喘氣促,肺部感染,持續高熱,打來求救電話後,正是半夜三點多,要求出診診治。得到這個情況後,他和業務院長一同前往,經細緻檢查後,決定接回衛生院治療,家屬以兒女在外打工, 家裡無人照管為由,不願到衛生院治療,經他反覆說服後,患者才進院接受診治,待一切安排好,病人病情穩定後已是第二天早上7點鐘,他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工作中去。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他每天重複著這樣忙碌而又奔波的身影,每天過著平凡而又緊張的生活。

2014年春節值班,他三番五次推讓副院長回家陪同多病的母親過春節,自己留下來值班、帶班。臘月29日下午,回到藍田縣城家中他接妻攜子,帶上鍋碗瓢盆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川流不息的縣城車流中,返回冰天雪地的衛生院。雖然寒冷孤獨,但只要一踏入醫院大門,他的心卻很暖。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灞源中心衛生院由於擴建要求,需要徵地。現如今徵地難度可想而知,困難重重,歷任院長都半途停止。但他卻多方奔走,甚至半夜登門拜訪、求情,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給衛生院徵得一畝地,為衛生院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事醫院管理及臨床醫療雙重工作以來, 王喜峰每天除了到各科室檢查、囑咐、安排工作、上門診、查房以外,沒有什麼太轟動的大事,總結起來只是一個字“忙”。29年來診治的病人十餘萬人次,出診近萬人次,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在他的腦海中,沒有節假日,衛生院就是他的家。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崇尚醫德 無悔人生

王喜峰的父親身患肺癌、糖尿病、腦梗、心梗等多種疾病,需要定期到西安複查、放化療,每次他都是因為醫院健康扶貧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只能把老父親託付給妻子和兄弟照料,即使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時,他也是匆匆來看望一眼便又匆匆返回到工作崗位,只對親屬囑咐說“好好照顧咱爸,我醫院事情多工作忙,有啥事隨時電話聯繫”。在現今醫患關係緊張的大環境下,太多的人不理解醫生,甚或有更多的誤解。但是,他作為一名鄉下醫生,卻一直沒有這種感覺,更多感受著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受著病人痊癒後回家時跟他道別的喜悅心情。在醫改工作中,實行合作醫療和藥品零利潤之後,病人的醫藥費用負擔更輕了,花費更少了,病人因花費少而治好了病, 感激他時,他老是一句話,黨的惠民政策好, 我們是執行者,必須執行好,把黨的惠民政策及時送到千家萬戶。行醫對他說不僅是職業,還是一種守護。公衛工作給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由不願意到自願檢查,經歷的太多。他29年如一日,堅守在秦嶺深山這片熱土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擔任院長期間,更是愛院如家;待病人如親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在工作中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無數次獎勵, 也使得他的生活更加充實,忙碌中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成就感。不和別人比吃喝,只和別人比工作,無論未來的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一如既往的堅持行走在健康路上。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不忘初心 心繫扶貧

平時日常工作時,他經常性的從上級單位開完會,顧不上吃中午飯便馬不停蹄地趕回醫院召開鄉醫工作會議,及時傳達上級工作精神並作出具體部署,忙完後才想起來簡單的吃上一口飯對付一下,轉過身又開始操勞起醫院的各項工作,晚上一兩點還在辦公室寫材料,研究工作方案已成為家常便飯,家人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數不清多少次的勸說要注意身體,勞逸結合,最後他還是堅持著自己工作優先的老習慣,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和熬夜,使他比同齡人看起來蒼老了很多,同時胃病,高血壓等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曾經有次工作中突然自覺胸口疼痛難受,在前往縣醫院檢查路途上病情有所緩解,由於心裡還操心著醫院,到了縣醫院只是簡單的做了檢查便又反身回到崗位繼續工作。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6年10月10日在藍田縣醫院新區參加縣衛計局“健康扶貧,送醫送藥”活動安排會後,立即返回衛生院,按照會議精神及時召開院務會。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抽調衛生院合療、醫療、公衛科9人及部分村衛生室負責人,歷時15天對全鎮27個行政村國貧系統中的貧困戶進行全面體檢。篩查出3名糖尿病、37名高血壓患者。對3名糖尿病及37名高血壓病人開始分組入戶送藥、送健康知識手冊、宣傳健康扶貧政策並定期隨訪。2017年春節後,針對全鎮194戶472名在冊貧困戶、對800名65歲以上老年人制定了詳細的健康體檢工作方案。3月10日進村入戶對上述人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體檢。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記不住,他立即安排人員印製5000份彩色溫馨告知單,送到貧困戶手中,並做詳細講解,提高了貧困戶對健康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他組織醫護人員拉著儀器上門體檢,經院務會研究協商制定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方案。並全程代辦出入院相關手續。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糧房村貧困戶孫勝利,因右下肢殘疾行動不便,幫扶人員要求將其送到西安唐城醫院住院治療,他親自開車將病人送到醫院,並協助辦理好入院手續。家屬心意過於不去,讓他吃飯,被婉言拒絕。李儉村貧困戶邢東利患肝硬化腹水到市九院住院治療,共計先後接送四趟次。這樣的事還有很多。2017-2018年共計免費接送貧困戶出、入院220餘人次。廟婭村貧困戶韓穩栓等,符合辦理慢性病條件,他親自到縣合療辦給予辦理送到貧困戶手中,並詳細講解合療使用報銷辦法。

2018年5月份,他多次與西安未央區、港務區幫扶領導協調,為灞源15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免費配置醫療器具9種類,價值18萬餘元。未央區為4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配置辦公桌椅、病床等,提升了村衛生室的服務設施,改善了服務環境。與鎮政府、6個村委會反覆協調溝通,使6個村衛生室搬入村委會。19個省定貧困村衛生室全部達到標準化要求。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2017年6月份開通一站式服務結算,貧困戶在我院住院全部實行一站式結算服務,並免費接送。落實貧困戶住院四重保障報銷政策,積極排查貧困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情況。在排查中發現,青坪村二組貧困戶張養鋒存在四重保障未報銷完的情況,患者已經放棄報銷。但考慮到患者的經濟困難,他親自收集相關報銷資料,親自去縣合療辦為其報銷,當張養鋒接到1千多元補償款時感激不盡。近兩年來他始終堅持把黨的扶貧政策、合療政策給老白姓執行好、用好。194戶貧困戶家家戶戶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與194戶貧困戶472人在健康扶貧工作中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18年12月15日,國家脫貧攻堅檢查考核組對灞源鎮西河寨村、青坪村脫貧攻堅工作進行檢查考核驗收,健康扶貧工作零問題零扣分。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熱血甘灑 忠魂為公

王喜峰29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山區醫療衛生事業。在工作中也飽嘗到酸、甜、苦、辣,同時也獲得了眾鄉親的呵護和肯定,更獲得了衛生行政部門、鎮政府的無數次獎勵。2013年灞源中心衛生院被西安市評為衛生先進單位。他本人連續三年被衛生院評為優秀工作者。2017年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員,2018年被鎮黨委、鎮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9年8月25日凌晨兩點多傳來噩耗,王喜峰同志因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再此之前,他已經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甚至於1至5月份個人累計休假僅有14天。8月24日一大早參加完上級單位會議,他來不及吃飯又開車返回醫院,立即組織召開了鄉醫工作會,對最後一位鄉村醫生囑咐完具體事項已是下午五點多,晚上十一點左右,他還在準備著迎接第二天健康扶貧督導檢查工作。凌晨時分他忽然覺得胸部不適,服下值班醫生開的藥後情況稍有好轉,同事建議去縣醫院做個詳細檢查再好好休息休息,但他還是以第二天需要開展健康扶貧工作為由堅守在工作崗位,大約一個多小時以後,病情突然加重惡化,整個人一下子從床邊重重的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隨後被緊急送往縣醫院,經過全力搶救最後還是不幸離開了我們。

甘灑熱血見忠魂   追記健康扶貧路上的尖兵戰士王喜峰

他喜愛山區的父老鄉親,熱愛秦嶺山區這片熱土,他更加熱愛自己從事的衛生事業,無論現實生活的道路多麼艱辛和曲折,為了山區父老鄉親身體健康,為了健康扶貧工作的精準落實,為了衛生事業更加輝煌,他都兢兢業業地幹好本職工作,為山區醫療事業奉獻出了自己的健康、智慧和生命。以生命赴使命,王喜峰同志以自己的忠誠、乾淨和擔當,彰顯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述寫了衛健鐵軍別樣的人生。來源 藍田融媒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