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

無條件地愛孩子,全身心地接納孩子,這些育兒道理已經被說爛了,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地理解並且運用呢?

也許你會覺得:我努力工作,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好更優越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夠無條件愛孩子嗎?沒錯,父母的確是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父母跟孩子溝通中說出來的那些話,是不是真的讓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無條件的愛”呢?

"

無條件地愛孩子,全身心地接納孩子,這些育兒道理已經被說爛了,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地理解並且運用呢?

也許你會覺得:我努力工作,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好更優越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夠無條件愛孩子嗎?沒錯,父母的確是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父母跟孩子溝通中說出來的那些話,是不是真的讓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無條件的愛”呢?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父母說:你怎麼才考這麼點分,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父母否定我,覺得別人更好)

當孩子嚷著要先吃冰淇淋時——父母說:不可以,現在是午飯時間,不能吃冷飲。(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你不重視我的意見)

當孩子沒有按照約定收拾好玩具時——父母說:喊你收拾又沒有收拾玩具,你怎麼搞得!(聽在孩子耳朵裡就是:你已經判定我就是收不好,我也不收了)

瞧,這就是孩子對大人態度的解讀。也許很多父母都低估了語言的力量,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對小小的他們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評判,會讓孩子以為這是父母對他這個人的評判,即使再調皮的孩子,即使當時以為覺得他根本沒有聽進去,都無一例外。

"

無條件地愛孩子,全身心地接納孩子,這些育兒道理已經被說爛了,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地理解並且運用呢?

也許你會覺得:我努力工作,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好更優越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夠無條件愛孩子嗎?沒錯,父母的確是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父母跟孩子溝通中說出來的那些話,是不是真的讓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無條件的愛”呢?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父母說:你怎麼才考這麼點分,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父母否定我,覺得別人更好)

當孩子嚷著要先吃冰淇淋時——父母說:不可以,現在是午飯時間,不能吃冷飲。(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你不重視我的意見)

當孩子沒有按照約定收拾好玩具時——父母說:喊你收拾又沒有收拾玩具,你怎麼搞得!(聽在孩子耳朵裡就是:你已經判定我就是收不好,我也不收了)

瞧,這就是孩子對大人態度的解讀。也許很多父母都低估了語言的力量,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對小小的他們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評判,會讓孩子以為這是父母對他這個人的評判,即使再調皮的孩子,即使當時以為覺得他根本沒有聽進去,都無一例外。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還是上面的場景:

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可以這樣說——我們一起看看,這次的題目都有什麼樣的類型吧(不刻意關注成績,關注試卷本身)這個試卷真的挺難呢(肯定孩子的成績)接下來可以一起看看具體有哪些錯題,為什麼錯。如果孩子當下很沮喪,那麼可以先放下卷子,做點其他的事兒,平復後才來看錯題。

當孩子要吃冰淇淋,可以這樣說——冰淇淋真的很好吃呢,你現在很想馬上吃到(描述感受理解孩子),現在我們吃完午飯,午睡起來後就可以吃了(把拒絕轉換成期待)。我們先想想要吃什麼口味的呢?現在趕緊吃飯,睡覺醒來就可以吃了。(進一步強化期待)

錯誤的說話方式就是一把鈍刀,偶爾一兩次沒有關係,但是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大了,別讓我們的以愛為名說出口的話,到了孩子耳朵確實“否定、不認可或不愛”。

"

無條件地愛孩子,全身心地接納孩子,這些育兒道理已經被說爛了,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地理解並且運用呢?

也許你會覺得:我努力工作,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更好更優越的環境和條件,還不夠無條件愛孩子嗎?沒錯,父母的確是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父母跟孩子溝通中說出來的那些話,是不是真的讓孩子感受到了這種“無條件的愛”呢?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父母說:你怎麼才考這麼點分,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孩子。(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父母否定我,覺得別人更好)

當孩子嚷著要先吃冰淇淋時——父母說:不可以,現在是午飯時間,不能吃冷飲。(在孩子心裡是這樣理解的:你不重視我的意見)

當孩子沒有按照約定收拾好玩具時——父母說:喊你收拾又沒有收拾玩具,你怎麼搞得!(聽在孩子耳朵裡就是:你已經判定我就是收不好,我也不收了)

瞧,這就是孩子對大人態度的解讀。也許很多父母都低估了語言的力量,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對小小的他們有著巨大的影響。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評判,會讓孩子以為這是父母對他這個人的評判,即使再調皮的孩子,即使當時以為覺得他根本沒有聽進去,都無一例外。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還是上面的場景:

當孩子考試考得不好時,可以這樣說——我們一起看看,這次的題目都有什麼樣的類型吧(不刻意關注成績,關注試卷本身)這個試卷真的挺難呢(肯定孩子的成績)接下來可以一起看看具體有哪些錯題,為什麼錯。如果孩子當下很沮喪,那麼可以先放下卷子,做點其他的事兒,平復後才來看錯題。

當孩子要吃冰淇淋,可以這樣說——冰淇淋真的很好吃呢,你現在很想馬上吃到(描述感受理解孩子),現在我們吃完午飯,午睡起來後就可以吃了(把拒絕轉換成期待)。我們先想想要吃什麼口味的呢?現在趕緊吃飯,睡覺醒來就可以吃了。(進一步強化期待)

錯誤的說話方式就是一把鈍刀,偶爾一兩次沒有關係,但是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大了,別讓我們的以愛為名說出口的話,到了孩子耳朵確實“否定、不認可或不愛”。

不要讓你說的話對孩子傳遞著“我不愛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