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不完美媽媽 讀書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2019-06-09

我深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同時我也相信,有些父母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在愛著孩子,而孩子卻被我們愛得千瘡百孔。

我忘記從範登讀書的哪一期聽到了“善良的惡毒”這個詞,我認為用這個詞用來形容不恰當的愛,挺貼切的。

先從一個比較緩和的案例說起,由淺入深。

(一)比較——父母含沙射影的聊天,卻怪孩子想得多!

昨天在讀書會上,一個朋友分享了一個小案例。

她說她女兒總是想得多,她和她老公在說話,她女兒總是往自己身上想。

我就問:“你和你老公說了什麼話?女兒怎麼想到自己身上的?”

她說:“我就和我老公閒聊,聊到了一個小女孩特別優秀,什麼方面特別好之類的,我老公也表示認同。結果我女兒就說:‘你們不就是覺得我沒有她好,對嗎?’我聊天的時候根本就沒往這裡想,她聽了卻這麼想,事兒多吧?

我又問:“那你誇的那個女孩優秀的那個方面,你女兒做得怎麼樣?”

她笑了:“她做得就是不太好啊!和人家差距很大。但是那天我真的是和我老公閒聊,沒有含沙射影。”

我當時笑了,也許她只是沒有意識到她在含沙射影的心態。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

“難道這樣聊天都不行嗎?那孩子豈不是太玻璃心啦?還不能在孩子面前誇別的孩子啦?這樣是不是有些過分小心了呢?”

彆著急,我接下來給她舉例,讓她換位思考。

不妨我們也跟著一起體會一下。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舉例:老公與女兒閒聊別人家的媽媽】

我知道這位媽媽一直覺得自己胖,總是想減肥,卻總是付出不了行動。

於是為了讓她感受她女兒的心情,我對她說:

“你現在想象一下,如果你老公對你女兒說:‘某某的媽媽身材可好了!人家每天都早起跑步,特別自律。難怪氣色總是那麼好,那麼年輕呢!’注意哦,你老公沒有任何想讓你向那個媽媽學習的想法,就是單純和女兒在閒聊。你聽了這些話以後心情會如何?”

她當時苦笑了一下:“我老公求勝欲很強的,他不會說這樣的話。如果他真的說了,那就是不想過了!

通過這樣的換位思考,她終於明白了,不是她女兒事兒多,而是她做得不太合適。

老師總是在課堂上表揚一部分同學,這很正常,沒被表揚的孩子也不會太受傷,因為那只是老師。

可是媽媽是最愛我的人,最接納我、欣賞我、認可我的人。這樣一個人,卻總是在我面前提到別的孩子有多好,對我的傷害是很大的。

就如同老公應該是最愛我、懂我、欣賞我的人,可是他若總是在我面前說起別人老婆有多好,那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下去了。

有誰會因為老公誇獎別人老婆的語言,而奮發圖強,向被誇的那個老婆學習,變得越來越好,以圖讓老公滿意?

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就別要求孩子做到!

這是一件很小的時候,還談不上惡毒的語言。

之所以說這個,是想告訴大家:

即使含沙射影的話,也能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認為媽媽不愛她,認為自己不夠好。

不是我們說話要多麼謹小慎微,而是孩子現在的自信度還不夠強大,需要他最信賴的父母給予不斷地認可與鼓勵。等到他青春期了,長大成人了,他就不會因為你某句話而特別傷心了,因為他不但有了自己的力量,而且還有了分辨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我們要學會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惡毒的話,即使是出於善良的惡毒,也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二)什麼是善良的惡毒?

如果一個家長,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著孩子,比如他們特別想要男孩,結果生了個女孩,然後對這個女孩百般不滿意,但凡不順心,或者女孩做一點錯事,都會破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加。

這不是善良的惡毒,這是赤裸裸的惡毒!

善良的惡毒,是建立在善良的基礎上,建立在對孩子的愛的基礎上。因為表達方式的錯誤,讓孩子體會不到愛,體會到的都是傷害!

(1)批評和指責

當孩子把膝蓋磕破的時候,媽媽說:“怎麼又把膝蓋磕破了?你就不能小心一點嗎?總是愣頭愣腦的!”

孩子會認為:我做錯了,又讓媽媽生氣了。

孩子的心裡,又多了一個否定自己的小傷口。

糾正:

寶貝,膝蓋破了痛不痛?媽媽看著好心疼啊。來,媽媽給你吹吹。寶貝,我們想一想,有什麼方法可以保護好自己的膝蓋呢?

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


當孩子考試考了低分時,爸爸說:“怎麼回事?每次都考這麼點兒分數!到底有沒有好好聽講啊?別人都考滿分,你居然連80都考不到!回屋反省去!”

孩子會認為:我太笨了,總是學不好,爸爸媽媽不再喜歡我,對我很失望。

孩子的心裡,又多了一個否定自己的小傷口。

糾正:

孩子,爸爸知道你也想考個好成績,拿到這個分數,你是不是也很失落啊?那我們一起分析一下丟分的原因好嗎?想一想以後考試的時候如何改善?或者需要爸爸幫你做些什麼?

孩子會感覺到我們對他的理解和支持,知道爸爸是想幫我提高分數。於是孩子就願意和爸爸一起想辦法,改善自己的學習狀態。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2)嘮叨

嘮叨相比於批評指責,打擊性弱很多。

嘮叨,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父母的話失去了作用,說多少遍都等於白說,孩子已經把耳朵關起來了。

有個媽媽對我說:“女兒剛剛六歲,已經會在我剛開口說話時,直接對我說‘行了,你不用說了,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我不想聽。’她感覺很憋得慌。”

才六歲,就已經讓孩子失去了聽下去的耐心,可見平時嘮叨的時間該有多長?!

反省方式:

當同樣的話,我們重複到第三遍如果還沒有用的話,我們就成了無用的嘮叨,就要積極思考其他的方式了。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3)羞辱或辱罵

這個最致命的!

曾經有一個訪談片,採訪的都是因傷人而入獄的勞改青年。

造成他們犯罪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從小被父母羞辱,自我價值感極低。

那些羞辱的話包括:

  • 豬腦子!笨死了!
  • 以後再這樣就別回來了!
  • 真丟人!你怎麼不去死?
  • 還不如沒生你!……

看著那些稚嫩的面孔,和眼裡的落寞與傷痛,不知道他們的父母心情如何。

育兒的道路是一條單行線,無法重來。父母的作用更多的體現在最關鍵的那幾年。如果我們能好好說話,何苦互相傷害?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現實中,很多父母說不出的話達不到這麼羞辱的程度。

但是,下面的這些話,也許我們比較熟悉:

  1. 我天天累死累活的賺錢,就是為了供你上學,你就拿回這樣的成績單,你對得起我們嗎?
  2. 我為了你,把工作都辭了,在家專門陪你寫作業!你還不好好寫,天天氣我!你是想氣死我嗎?
  3. 你怎麼這麼笨?給你講了三遍了,還不會!你是榆木疙瘩嗎?
  4. 怎麼又被老師批評了?怎麼別的孩子都不被老師批評,偏偏你被批評呢?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心,真是煩死人了!

這些如果不是父母從心底裡覺得孩子很差勁之外,如果是出於善意,只是方式不對的話,那麼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話背後的感受和需要。

第1句和第2句:

我們想利用孩子的內疚,讓孩子看到我們為他們的付出,讓他們別辜負我的希望。用內疚之情,讓孩子努力學習。

糾正:

媽媽看到你的成績單,感覺有些著急。媽媽工作太忙了,也沒辦法幫你太多。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要不要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孩子,媽媽看到你寫作業的狀態,有些擔心。你在寫作業的時候在想什麼呢?這道題為什麼做錯了?想一想,有什麼方法能讓自己的準確率提高?


同理,第3句也是家長因為著急,才說出那樣的話。

糾正:

孩子,媽媽一直沒給你講明白,媽媽有些著急。你能仔細想一想哪個地方懂了,哪個地方還不懂嗎?需要媽媽換一個方式給你講一下嗎?或者你再自己好好想想?


第4句,父母有可能是因為沒面子,或者總是要面對孩子的這類問題,有些煩躁。

糾正:

這一週,媽媽已經第三次被老師找了。媽媽的工作也挺忙的,接到老師這樣的電話,心裡感覺有些煩燥,也有些壓力。媽媽不知道怎麼處理比較好。你能和媽媽說一說,今天是因為什麼事情被老師批評了嗎?你願意被老師批評嗎?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想一想以後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問題?


以上糾正的內容,都是符合我語言習慣的內容,是我結合正面管教與非暴力溝通運用的說話方式。不一定完全準確,請大家建設性的參考。

因為我也在學習的路上,一邊實踐一邊進步。

如果你不能好好說話,那麼就別再固步自封,多學習學習,改善一下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

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親密,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和諧,讓我們的世界多一些美好。

別再對孩子使用“善良”的惡毒!否則孩子會被你愛得千瘡百孔

網絡圖

【說明】

  • 好好說話,不等於不能嚴厲;
  • 好好說話,不等於事事都要順從孩子。

嚴師出高徒。

我們可以對孩子有規矩和規則,也可以對孩子有嚴格的要求。但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建立在友好溝通的基礎上。

同時,嚴厲是正向的指導,而不是反向的羞辱。


比如:孩子邊寫作業邊玩橡皮。

你怎麼又玩橡皮去啦?就不能好好寫作業嗎?你這孩子怎麼那麼不讓人省心呢?!哎!

糾正:

把橡皮放下,認真寫作業。


再比如:孩子還想再看一集電視。

看什麼看?!天天就知道看電視,考試成績那麼低,還看什麼電視,讓你看一集就不錯了!別得寸進尺啊!

糾正:

孩子,媽媽知道你還沒看夠,還想繼續看。不過現在已經八點了,我們的約定是要閱讀半小時,然後洗漱。按照我們的約定來吧!需要媽媽陪你一起閱讀嗎?

【結束語】

我們都想擁有健康親密的親子關係,都想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優秀孩子。

那麼,就從好好說話開始。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平時對孩子說話時,是對孩子正向的指導比較多,還是負向的嘮叨和羞辱比較多?

如果前者多,請繼續保持;

如果後者多,請仔細閱讀本文,希望能對你有些啟發和幫助。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庭教育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