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北大退檔貧困縣考生事件:人們為什麼害怕北大“變壞”?'

"

"

媒體評北大退檔貧困縣考生事件:人們為什麼害怕北大“變壞”?人們本以為北大應該超乎尋常的好,卻發現北大連尋常標準都沒有達到時,便會生出巨大的義憤。一所聰明的北大應該意識到,義憤背後正是巨大的褒獎。人們在乎北大,才會害怕北大“變壞”。

北大決定補錄已退檔的兩位河南考生。兩位學子的命運將由此改變,改變他們命運的是輿論,但我們都知道,輿論更關心的其實是北大。

假如換一所大學,同樣的事情引起的議論、解讀肯定不太一樣。北大之所以特殊,似乎也不僅僅在於其“一流學府”“頂尖名校”的身份。我總覺得,當人們看到“北大”這兩個字的時候,內心會生出一些異樣的情愫。

一些好事與北大有關時,人們會欣慰“北大理當如此”。一些壞事與北大有關時,人們會失望“北大怎能如此?”這種欣慰和失望都是北大獨有的待遇。對北大校友來說,不幸的是,引發圍觀的壞事總比好事多。

國人對北大的期許到底是什麼呢?

請允許我兜個圈子,先說說我自己。眨眼從北大畢業都整十年了,但我依然清楚地記著,高考後填志願時班主任的那副表情。以我的名次,清華和北大都勉強能上,班主任不知為何希望我報清華,但我卻說“我只想上北大”。班主任起初有點不解,很快便恍然大悟,“你適合去北大”。他的表情使我知道,他必然是回憶起了我往日的種種頑劣表現,認定了我會與貼著“自由”標籤的北大臭味相投。

其實,“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從來都不是正式的北大校訓。不過我當時對北大確實心生執念已久,只是早已記不起種子是何時何地種下的。但我還記得進入燕園之後,我對北大人的失望。

那時我是個中二少年,滿腦子天馬行空、大而不當的想法。我本以為校園裡應該到處都是我的同類,卻發現大家的奮鬥目標都好實際。比如很多人從大一就開始考慮出國,學英語、攢績點,步步為營。怎麼沒人關心我想要關心的“大事”呢?大家都在務實,似乎只有我一個人以“務虛”為業。我心想,這可以是任何一所大學,但不應該是北大。

我後來知道,是自己想多了。現實中的北大和傳說中的北大從來都不是同一個事物。真實的北大沒有多少夢的色彩,它是大環境下的一個平凡的小環境,難以承受外界的過高期許。但我在幻滅之後又發現了新的現實——我並不是真的孤獨。

像我一樣有執念、愛“多想”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我們只是難以發現彼此。傳說可能是假的,但傳說在每一個願意相信傳說的人心中造成的漣漪是真的。應了那句歌詞,“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都是一條魚,也會從水面躍起。”

傳說中的北大不僅存在於北大人心中,也存在於圍觀者的心中。人們本以為北大應該超乎尋常的好,卻發現北大連尋常標準都沒有達到時,便會生出巨大的義憤。一所聰明的北大應該意識到,義憤背後正是巨大的褒獎。人們在乎北大,才會害怕北大“變壞”。

北大早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風向標,其地位主要來源於歷史,但歷史的觸角早已伸進了現實。中國沒有第二所大學像北大一樣,自身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地這麼緊密。中國也沒有第二所大學像北大一樣,那麼容易牽動人們的情感,激發人們的想象。

所以當人們就北大的一樁樁“小事”做出一篇篇“大文章”的時候,不能怪他們用情過度。比如北大退檔貧困縣一事,在公眾眼裡就不僅僅是招生自主權的問題,而關乎北大對於規則的態度,北大所代表的“精英”對於貧困縣所代表的“底層”的態度。

來源:澎湃新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