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市場排名前五的運動品牌分別為阿迪達斯、耐克、安踏、斯凱奇、李寧。而百麗同時代理著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中國業務。歐睿國際預計,中國運動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580億美元。

中國最大的鞋履零售商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百麗國際)計劃將旗下運動業務在6月底正式提交赴港IPO申請,預計募資10億美元,最快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上市。

據最新消息,百麗國際已聘請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為其安排IPO事宜。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人需要回收資金,此外,目前運動行業仍處於上升勢頭,應該是百麗控股急於上市的主要原因。

曾經無奈退市的鞋業巨頭 欲拆分子公司再赴港IPO 募資10億美元

百麗

高瓴全面滲透,百麗欲重返資本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18年5月,百麗就曾傳出將拆分運動業務上市的消息。據消息人士的說法,私有化後的百麗控股大股東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考慮將百麗集團旗下運動業務拆分,並最早於2019年赴港上市,募資10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前景廣闊、業務發展持續向好,可能是百麗想要讓運動板塊單獨上市的主要原因。

據研究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百麗控股的運動業務佔中國市場6.7%的份額。目前,中國市場排名前五的運動品牌分別為阿迪達斯、耐克、安踏、斯凱奇、李寧。而百麗同時代理著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中國業務。歐睿國際預計,中國運動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580億美元。

運動服裝業績回暖的明顯趨勢,加上高瓴資本的全面滲透,堅定了百麗國際重返資本市場的信心。

百麗國際退市前的財報顯示,其運動服飾業務以227億元營收超過傳統鞋履。2017財年,百麗國際的收入增長2.2%至417億元,其中,運動和服飾業務收入15.4%的增幅抵消了鞋類品牌10.0%的收入跌幅。

私有化後,百麗的運動服飾業務依然保持較快增長。2018財年集團終端零售總額超500億元,利潤增長率達到雙位數。鞋類業務止住了連續3年的下滑態勢,並取得一定銷售增長。運動業務的利潤和銷售取得超過20%以上的增長。若以 20%為基數計算,運動業務2018財年的收入約為273億元,利潤約為13億元。

如此看來,百麗國際以拆分的形式IPO,並不意外。

高瓴、鼎暉等曾共同主導百麗私有化

2017年7月27日,百麗國際宣佈在港交所退市。

百麗私有化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一起由私募投資機構主導的私有化案例,高瓴資本成為百麗的控股股東,而百麗曾經的實控人退出。

高瓴資本聯手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以68億美元(531億港元)完成對百麗國際的私有化。

這一交易額創造了港股史上最大的私有化記錄,但與百麗國際巔峰時期近1500億港元的市值相去甚遠。

私有化後,高瓴資本持有公司57.6%的股份,鼎暉投資持有11.9%的股份,參與私有化財團的公司管理層,包括於武和盛放共持有30.5%的股份。

百麗私有化的主推動者和主要買方之一鼎暉投資曾是百麗上市前的投資者,在百麗2013年收購日本Baroque集團的交易中,鼎暉投資也是參與者。

主要買方高瓴資本此前雖與百麗並無交集,不過其曾參與過多起中國在海外上市企業的私有化交易,包括2015年藥明康德的私有化。

在高瓴資本控股百麗之前,多家媒體報道稱百麗是被迫退市,百麗要倒閉了,昔日鞋王失敗等。

百麗當時的一些問題,從高瓴的角度看,反而成了張磊口中的“寶藏”。張磊認為,百麗直營門店每日600多萬的進店人數,相當於互聯網概念中的600萬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而科技公司口中的互聯網理念,不管是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接工廠),還是快時尚供應鏈、無縫鏈接,唯一有機會實現的公司就是百麗。

百麗有著生產商、渠道商和供應鏈的一體化優勢,這對高瓴來說,就有了改造的先決條件和空間。

買下被市場低估的公司,通過精英治理取得巨大的經濟回報。這是3G資本、KKR、黑石等資本帝國的慣常做法。但在中國,併購多發生在企業與企業之間,而且是2010年以後頻繁出現。資本親自下場,涉足實體經營,尤其零售,並不多見。張磊的邏輯是,商業模式創新已觸底,技術創新對實體商業的精細化改造是未來的價值所在。

每個傳統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重做一次

百麗國際是一家香港企業,創立於1991年,是最早在中國大陸做內銷的鞋類品牌。在中國大陸零售市場還未完全放開的時候,百麗以獨家代理的方式擴張零售網絡。到2004年零售行業完全放開,百麗已經控制1681家零售點,取得了無可撼動的領先優勢。2006年百麗營業收入達53億港元。

2007年,百麗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後增長勢頭迅猛,2011年營收達到290億港元,同期淨利潤也從9億港元增長到42億港元,曾連續12年居於中國女鞋銷售榜冠軍,巔峰時期佔據了女鞋市場一半的份額。

隨著中國消費環境的變化,跟所有以百貨渠道為主的品牌一樣,百麗也受到了衝擊。百麗曾做過電商試圖扭轉局面。早在2008年,百麗就成立淘秀網,試水垂直鞋類電商。到了2011年,又成立了垂直B2C網站優購網,旗下品牌也先後在天貓等電商平臺進行佈局,但當時的成效並不顯著。

2017年,百麗國際的退市,引發了外界眾多猜測。

公司的決策者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談到,私有化後,公司可以不再糾結於短期的業績回報,更好地整合資源,集中精力於公司最亟待解決的轉型問題。

曾經無奈退市的鞋業巨頭 欲拆分子公司再赴港IPO 募資10億美元

百麗

通過私有化成為百麗國際最大股東的高瓴資本,之前投資過不少高科技公司,創始人張磊專注新消費和零售領域已久,對於百麗國際需要向“+互聯網”方向轉型顯得十分堅定。

百麗退市後便開啟了轉型,但是始終保持低調。從其2018年雙11成績單來看,還算亮眼,“12000家店參與到其中,線上線下已經打通”,百麗國際龐大的線下零售網絡被數據化賦能後,成為了轉型重要的助推力。

2018年雙11,百麗集團鞋、體、服三大業務線上銷售突破9.68億元,同比增長71%,同期線下銷售增長超過18%,創下單日銷售額新紀錄。

百麗希望依靠前沿數字技術做出行業洞察,從本質上優化成本效率結構,推動整體供應鏈的升級。基於此,構建了多維數據的智能門店決策平臺、為店員提供貨品管理等工具包、通過大數據洞察優化貨品安排、藉助精益管理提升供應鏈能力等。比如,通過鞋內植入RFID芯片去捕捉消費者在線下店的試穿率數據,通過每雙鞋被消費者拿起觀看、試穿、試穿之後是否購買等數據,分析原因,改進產品設計。

百麗和騰訊的背後都有高瓴資本的投資身影,近年來,二者也有合作。

騰訊旗下的優Mall通過對門店消費者數據,包括進店轉化率、停留時間、基礎屬性、VIP識別等的收集、篩選、分析、研究,幫助百麗門店進行人員調配、陳列調整、貨品更新等優化管理,使門店的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進而提高店鋪運營效率、增強店鋪安全保障。

當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以後,每個傳統行業都值得用互聯網重做一次。百麗能否藉助高瓴資本整合的科技力量收復失地,還難定論,但至少讓外界看到了科技助力傳統產業升級的巨大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