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柏拉圖 人民出版社 2019-06-03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人們總是以名譽、地位、權力、財產的擁有作為“幸福”的條件。如果從這種條件出發,無論怎樣的理想政體,要實現全民每一個人都能夠幸福當然不可能。

可是,在柏拉圖看來,這種帶有社會普遍性的幸福觀,僅僅只是“想象的幸福”,即“被認為是幸福的”一種錯覺,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真正的幸福”將超越那些外觀和表象,追求內在於人的行為中的“善”之實質性的擁有。在《會飲篇》裡,柏拉圖對這種幸福觀做了明確的闡述。柏拉圖指出:“幸福”的本質在於“善的擁有”,這是“萬人共通”的一種希求。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在希臘語裡,“幸福”與“善行,善終”基本上是作為同義詞使用。也就是說,人的幸福與否,來自於人的行為的善惡。正因為如此,柏拉圖反覆強調:人的幸福與人的德性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他以人如果不具備作為人的德性,就不可能獲得幸福為基本出發點,提出了“美好且善良的人”是幸福的,“不正義而邪惡的人”是不幸的著名觀點。

把“幸福”從人的行為“從善”這一本質來把握,就可以克服由於人們對幸福的多元追求所產生的無法做到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幸福的難題,從而為描繪“不能有一個人是不幸的”理想社會鋪平了理論上的道路。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也就是說,柏拉圖把一個國家從國王到最下層的人民都以“從善”作為幸福的根本,並在這種統一的價值觀的前提下,把每一個國民的忠於職守作為“從善”的標誌。

忠於職守是個人的“德性”得到最高實現的根本。那麼,他所提倡的實現全民都能幸福的理想社會在理論上當然就講得通的。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並且,如果“幸福”來源於“從善”或者擁有“善”,那麼有關“善”的知識就必不可少。那是因為,人們如果沒有“善”之知識,怎樣的行為才是“善”的,或者如何“從善”也就不得而知。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善”的追求,往往只滿足於自我感覺,或者別人的評價的層面。為此,把“幸福”建立在對名譽、地位、財產的基礎之上。

柏拉圖認為,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幸福的影子”,而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哲人才能不懈地追求擁有絕對意義的,本質的“善”之知識。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綜上所述,無論是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其追求的根本都在於“幸福”的獲得或者實現。那麼,當人們認同了“幸福”離不開“善”之行為這一根本的價值觀時,“善”之知識問題就成了最切實的本質問題。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來源 |《哲學與激情》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點贊本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