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居 易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居 易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如果家庭人口不多,而其中勞動力較多,益陽人會說“人口居易”,還可加副詞,說成“人口好居易”。“居易”之說應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關。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歷史上流傳一則典故《顧況戲白居易》,最早見於《唐摭言》。《唐摭言》記錄的是唐代科舉掌故,撰者為唐末五代時期的王定保(870~940)。

後來宋人尤袤編《全唐詩話》時,“顧況戲白居易”條目被保留下來。《全唐詩話》原文:“居易,字樂天,陝西渭南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白居易年輕時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物價貴,要居下來,非常不易啊!但當他翻開詩卷,讀到其詩《原上草》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連聲讚賞說:“寫得這種詩句出,居又何難!我前面只是跟你開個玩笑咧!”

中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吃飯與住房是定居的首要問題,因此,顧況見到年輕的白居易才有這個玩笑。而這種玩笑因為發生在兩位大詩人之間,以後隨著白居易名滿天下,成為典故流傳於文壇,且流傳到民間。這則典故唐末已成型,並由《唐摭言》記錄在籍。過了兩百多年,到南宋時再編入《全唐詩話》。這就表明,這則典故有一定真實性;而且,這則典故有相當強的生命力。益陽方言源於中原、吳地、贛地,這則典故也隨之在益陽流傳,非常自然。

在益陽語境中,“人口居易”一般指人口不多,且能做事的人多,吃呆飯的少。吃呆飯的就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小孩,而對於老人,就算他們不能勞動了,也不能這樣說。

周立波《山鄉鉅變》:(秋絲瓜)“鄧同志,你是青天,替我想想吧,家裡這樣多人吃茶飯,如今又添了個老妹,名只一雙手……”秋絲瓜叫苦就是說他家人多勞力少,不是“人口居易”的狀態。益陽人不說吃飯的人多,而說“吃茶飯”的多,將茶與飯並列,表明益陽作為魚米之鄉,生活一直頗為講究。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居 易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如果家庭人口不多,而其中勞動力較多,益陽人會說“人口居易”,還可加副詞,說成“人口好居易”。“居易”之說應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關。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歷史上流傳一則典故《顧況戲白居易》,最早見於《唐摭言》。《唐摭言》記錄的是唐代科舉掌故,撰者為唐末五代時期的王定保(870~940)。

後來宋人尤袤編《全唐詩話》時,“顧況戲白居易”條目被保留下來。《全唐詩話》原文:“居易,字樂天,陝西渭南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白居易年輕時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物價貴,要居下來,非常不易啊!但當他翻開詩卷,讀到其詩《原上草》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連聲讚賞說:“寫得這種詩句出,居又何難!我前面只是跟你開個玩笑咧!”

中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吃飯與住房是定居的首要問題,因此,顧況見到年輕的白居易才有這個玩笑。而這種玩笑因為發生在兩位大詩人之間,以後隨著白居易名滿天下,成為典故流傳於文壇,且流傳到民間。這則典故唐末已成型,並由《唐摭言》記錄在籍。過了兩百多年,到南宋時再編入《全唐詩話》。這就表明,這則典故有一定真實性;而且,這則典故有相當強的生命力。益陽方言源於中原、吳地、贛地,這則典故也隨之在益陽流傳,非常自然。

在益陽語境中,“人口居易”一般指人口不多,且能做事的人多,吃呆飯的少。吃呆飯的就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小孩,而對於老人,就算他們不能勞動了,也不能這樣說。

周立波《山鄉鉅變》:(秋絲瓜)“鄧同志,你是青天,替我想想吧,家裡這樣多人吃茶飯,如今又添了個老妹,名只一雙手……”秋絲瓜叫苦就是說他家人多勞力少,不是“人口居易”的狀態。益陽人不說吃飯的人多,而說“吃茶飯”的多,將茶與飯並列,表明益陽作為魚米之鄉,生活一直頗為講究。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解 縉

在益陽方言裡,有一個成語讀如“害精矮子”,有兩個含義:一是表揚人聰明絕頂;二是用來形容“害人精”。其實,正確的寫法是“解縉矮子”。

解縉,明洪武二年(1369年)出生在江西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世家。相傳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

明成祖朱棣時期,解縉與楊士奇、楊榮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後主編《永樂大典》。

解縉與楊慎、徐渭並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也有人稱他為“大明第一才子”。

有一則民間傳說流傳甚廣,以顯其敏捷文才。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過年,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樣的對聯,且自家的竹子怎麼成了他寫對聯的材料呢?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一邊添了一個字,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叫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添成了:“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員外只得作罷。

在江西吉安一帶流傳著解縉的許多故事。相傳他身材不高,故事裡的解縉後常加上“矮子”以為暱稱。久而久之,人們往往以“解縉矮子”來嘉許聰明人。“解縉矮子”一詞隨著明清的江西移民來到益陽,漸漸的,它的本來含義流失了,人們因音生義,而成了“害精矮子”,甚至用來形容生活中損人利己的精明人。因為益陽話裡當姓的“解”與“害”同音(ǎi)。

民間故事將解縉描繪成貧寒出身,只是為了激勵寒門學子,與其名門望族的真實出身並不相符。

益陽民間的才子故事,有兩個主角:解縉與徐渭。解縉的讀音變化了,而徐渭則並不稱“徐渭”,而稱為“徐文長”“徐十”。徐渭為浙江紹興人。他們的故事都是江西移民帶過來的。相反,楊慎與清朝的紀曉嵐,雖也都是非常有名的才子,但他們的故事益陽少有流傳。因為他們一個是四川人,一個是河北人,他們的故事在當時很難傳到湖南來。

來源:益陽日報

作者:謝國芳

編輯:譚珉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居 易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如果家庭人口不多,而其中勞動力較多,益陽人會說“人口居易”,還可加副詞,說成“人口好居易”。“居易”之說應與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關。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歷史上流傳一則典故《顧況戲白居易》,最早見於《唐摭言》。《唐摭言》記錄的是唐代科舉掌故,撰者為唐末五代時期的王定保(870~940)。

後來宋人尤袤編《全唐詩話》時,“顧況戲白居易”條目被保留下來。《全唐詩話》原文:“居易,字樂天,陝西渭南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及讀至《原上草》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白居易年輕時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物價貴,要居下來,非常不易啊!但當他翻開詩卷,讀到其詩《原上草》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連聲讚賞說:“寫得這種詩句出,居又何難!我前面只是跟你開個玩笑咧!”

中國長期處於農耕社會,吃飯與住房是定居的首要問題,因此,顧況見到年輕的白居易才有這個玩笑。而這種玩笑因為發生在兩位大詩人之間,以後隨著白居易名滿天下,成為典故流傳於文壇,且流傳到民間。這則典故唐末已成型,並由《唐摭言》記錄在籍。過了兩百多年,到南宋時再編入《全唐詩話》。這就表明,這則典故有一定真實性;而且,這則典故有相當強的生命力。益陽方言源於中原、吳地、贛地,這則典故也隨之在益陽流傳,非常自然。

在益陽語境中,“人口居易”一般指人口不多,且能做事的人多,吃呆飯的少。吃呆飯的就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小孩,而對於老人,就算他們不能勞動了,也不能這樣說。

周立波《山鄉鉅變》:(秋絲瓜)“鄧同志,你是青天,替我想想吧,家裡這樣多人吃茶飯,如今又添了個老妹,名只一雙手……”秋絲瓜叫苦就是說他家人多勞力少,不是“人口居易”的狀態。益陽人不說吃飯的人多,而說“吃茶飯”的多,將茶與飯並列,表明益陽作為魚米之鄉,生活一直頗為講究。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解 縉

在益陽方言裡,有一個成語讀如“害精矮子”,有兩個含義:一是表揚人聰明絕頂;二是用來形容“害人精”。其實,正確的寫法是“解縉矮子”。

解縉,明洪武二年(1369年)出生在江西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世家。相傳他自幼穎敏絕倫,有“神童”之稱。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縉中戊辰科進士三甲第十名,與兄解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

明成祖朱棣時期,解縉與楊士奇、楊榮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後主編《永樂大典》。

解縉與楊慎、徐渭並稱為“明代三大才子”,也有人稱他為“大明第一才子”。

有一則民間傳說流傳甚廣,以顯其敏捷文才。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過年,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樣的對聯,且自家的竹子怎麼成了他寫對聯的材料呢?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一邊添了一個字,改成了:“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叫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添成了:“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員外只得作罷。

在江西吉安一帶流傳著解縉的許多故事。相傳他身材不高,故事裡的解縉後常加上“矮子”以為暱稱。久而久之,人們往往以“解縉矮子”來嘉許聰明人。“解縉矮子”一詞隨著明清的江西移民來到益陽,漸漸的,它的本來含義流失了,人們因音生義,而成了“害精矮子”,甚至用來形容生活中損人利己的精明人。因為益陽話裡當姓的“解”與“害”同音(ǎi)。

民間故事將解縉描繪成貧寒出身,只是為了激勵寒門學子,與其名門望族的真實出身並不相符。

益陽民間的才子故事,有兩個主角:解縉與徐渭。解縉的讀音變化了,而徐渭則並不稱“徐渭”,而稱為“徐文長”“徐十”。徐渭為浙江紹興人。他們的故事都是江西移民帶過來的。相反,楊慎與清朝的紀曉嵐,雖也都是非常有名的才子,但他們的故事益陽少有流傳。因為他們一個是四川人,一個是河北人,他們的故事在當時很難傳到湖南來。

來源:益陽日報

作者:謝國芳

編輯:譚珉

益陽人說的“人口居易”,還真的跟白居易有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