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3:“外購酒”是以次充好

外購原酒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企業對此諱莫如深;另一方面,媒體對此窮追不捨,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白酒,尤其高端白酒,應該由酒廠自己釀造,“外購原酒”似乎等同於以次充好。

這裡需要改變的認知是,首先,中國白酒是一種資源依賴性產品,釀酒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釀出好酒(如四川、貴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適宜生產白酒,因此,基於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第二,原酒勾兌是成就優質白酒成品的工藝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臺型資源,是白酒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酒企業外購原酒,和電腦企業用INTEL芯片、製衣企業購買布料一樣,是符合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形態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但能解決各個酒企重複建設的資源浪費,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使白酒行業向產業鏈專業化、細分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這種狀況下,原酒外購,就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實在是行業之幸,企業之幸,消費者之幸。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3:“外購酒”是以次充好

外購原酒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企業對此諱莫如深;另一方面,媒體對此窮追不捨,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白酒,尤其高端白酒,應該由酒廠自己釀造,“外購原酒”似乎等同於以次充好。

這裡需要改變的認知是,首先,中國白酒是一種資源依賴性產品,釀酒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釀出好酒(如四川、貴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適宜生產白酒,因此,基於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第二,原酒勾兌是成就優質白酒成品的工藝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臺型資源,是白酒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酒企業外購原酒,和電腦企業用INTEL芯片、製衣企業購買布料一樣,是符合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形態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但能解決各個酒企重複建設的資源浪費,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使白酒行業向產業鏈專業化、細分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這種狀況下,原酒外購,就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實在是行業之幸,企業之幸,消費者之幸。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4:固液結合來自酒精勾兌

這裡需要讓大眾知曉的是,新工藝白酒這個概念。

新工藝白酒,是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的統稱,是採用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食用香料、調味液或固態法基酒,按名優酒中微量成分的量比關係或自行設計的酒體進行增香調味而成一大類白酒。

既可以是某個香型白酒也可以是獨創香型白酒。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在酒精工業生產中實行了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使酒精工業化生產得到了迅猛發展。

新工藝白酒的發展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動,1987年: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在貴州省貴陽市聯合召開“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

目前,新工藝白酒已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生產工藝,其中食用酒精的純度和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因而,新工藝白酒只是白酒釀造的一種方法。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3:“外購酒”是以次充好

外購原酒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企業對此諱莫如深;另一方面,媒體對此窮追不捨,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白酒,尤其高端白酒,應該由酒廠自己釀造,“外購原酒”似乎等同於以次充好。

這裡需要改變的認知是,首先,中國白酒是一種資源依賴性產品,釀酒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釀出好酒(如四川、貴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適宜生產白酒,因此,基於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第二,原酒勾兌是成就優質白酒成品的工藝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臺型資源,是白酒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酒企業外購原酒,和電腦企業用INTEL芯片、製衣企業購買布料一樣,是符合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形態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但能解決各個酒企重複建設的資源浪費,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使白酒行業向產業鏈專業化、細分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這種狀況下,原酒外購,就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實在是行業之幸,企業之幸,消費者之幸。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4:固液結合來自酒精勾兌

這裡需要讓大眾知曉的是,新工藝白酒這個概念。

新工藝白酒,是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的統稱,是採用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食用香料、調味液或固態法基酒,按名優酒中微量成分的量比關係或自行設計的酒體進行增香調味而成一大類白酒。

既可以是某個香型白酒也可以是獨創香型白酒。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在酒精工業生產中實行了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使酒精工業化生產得到了迅猛發展。

新工藝白酒的發展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動,1987年: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在貴州省貴陽市聯合召開“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

目前,新工藝白酒已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生產工藝,其中食用酒精的純度和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因而,新工藝白酒只是白酒釀造的一種方法。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5:高度酒比低度酒好

偶爾聽身邊的愛酒人士說起,“喝酒我只喝50度以上的,低度太淡,沒勁!”“收藏酒就要高度的,越高越好!”其實,低度酒也有它的優勢。

全國各個地域人們歷代文化傳承,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酒文化。

每個地域對酒的口感、度數要求也不同。

不論高度酒還是低度酒在當今白酒市場都佔有一席之地。

按度數分的話,白酒均屬於高度酒,高度酒又分為:高度白酒(50°以上)、降度白酒(又稱中度白酒,40~50°)、低度白酒(40°以下)。

“40度的白酒也歸類於高度酒,那什麼是低度酒呢?”

比如啤酒就屬於低度酒。

一般的啤酒其酒精含量在3.5~5%之間啤酒度數低,保質期短,無法做長期保存收藏。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3:“外購酒”是以次充好

外購原酒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企業對此諱莫如深;另一方面,媒體對此窮追不捨,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白酒,尤其高端白酒,應該由酒廠自己釀造,“外購原酒”似乎等同於以次充好。

這裡需要改變的認知是,首先,中國白酒是一種資源依賴性產品,釀酒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釀出好酒(如四川、貴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適宜生產白酒,因此,基於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第二,原酒勾兌是成就優質白酒成品的工藝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臺型資源,是白酒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酒企業外購原酒,和電腦企業用INTEL芯片、製衣企業購買布料一樣,是符合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形態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但能解決各個酒企重複建設的資源浪費,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使白酒行業向產業鏈專業化、細分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這種狀況下,原酒外購,就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實在是行業之幸,企業之幸,消費者之幸。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4:固液結合來自酒精勾兌

這裡需要讓大眾知曉的是,新工藝白酒這個概念。

新工藝白酒,是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的統稱,是採用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食用香料、調味液或固態法基酒,按名優酒中微量成分的量比關係或自行設計的酒體進行增香調味而成一大類白酒。

既可以是某個香型白酒也可以是獨創香型白酒。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在酒精工業生產中實行了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使酒精工業化生產得到了迅猛發展。

新工藝白酒的發展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動,1987年: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在貴州省貴陽市聯合召開“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

目前,新工藝白酒已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生產工藝,其中食用酒精的純度和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因而,新工藝白酒只是白酒釀造的一種方法。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5:高度酒比低度酒好

偶爾聽身邊的愛酒人士說起,“喝酒我只喝50度以上的,低度太淡,沒勁!”“收藏酒就要高度的,越高越好!”其實,低度酒也有它的優勢。

全國各個地域人們歷代文化傳承,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酒文化。

每個地域對酒的口感、度數要求也不同。

不論高度酒還是低度酒在當今白酒市場都佔有一席之地。

按度數分的話,白酒均屬於高度酒,高度酒又分為:高度白酒(50°以上)、降度白酒(又稱中度白酒,40~50°)、低度白酒(40°以下)。

“40度的白酒也歸類於高度酒,那什麼是低度酒呢?”

比如啤酒就屬於低度酒。

一般的啤酒其酒精含量在3.5~5%之間啤酒度數低,保質期短,無法做長期保存收藏。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6:以香型來判定酒的好壞

中國白酒有幾種經典香型,包括: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等。

這些香型只是中國白酒中比較明顯的香型,還有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但是,有時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氣也不一定完全一樣,就拿同屬於濃香型的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貢酒等來說,它們的香氣和風味也有顯著的區別,其香韻也不相同,因為各種名酒的獨特風味除取決於其主體香含量的多寡外,還受各種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綴沖和平衡作用的影響。

誤區7:“原漿酒”一定是好酒

如今在酒類品牌越來越豐富的時候,一些品牌就為了凸顯珍稀性,往往號稱某幾款酒是原漿酒。

會讓消費者以為原漿酒就是酒廠車間裡還沒有經過勾兌處理的原酒,一定健康又好喝。

酒廠中實際上由純糧食釀出來的原漿酒,是不能直接喝的,沒有通過存儲的原漿酒中存在大量醇類物質,對身體刺激非常大,而且原漿酒的度數基本在70-75度之間,度數太高,會對胃部形成灼傷。

原漿酒必須處理和儲存,變柔軟變香,度數調低後才能喝。所以市面上打著原漿酒旗號銷售的白酒,指的是純糧釀造後經過勾兌加水處理後的白酒,沒有經過處理的原漿絕不能拿到市場上銷售。

"

白酒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可以說生活離不開酒,但是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對白酒容易出現誤區,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主要有哪些?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1:酒越陳越好

窖藏、陳年老酒這些傳統觀念正確嗎?對此,相關專家提醒,白酒越陳越好是誤解,酒類產品是有保質期的,白酒也是一樣,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喝,而是越不能喝。

白酒一般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和兼香型。

酒是陳的香主要是指醬香型白酒。

而對於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來說,並非越陳越好。

比如濃香型白酒, 5年之內越陳越好, 5年過後一年比一年差,過了10年,只能作調味酒。

白酒越陳越好,也是針對酒廠的說法。

真正的“陳年酒”是指密封酒窖中存放的基酒,而不是瓶裝白酒,裝瓶後的酒最好在三年內喝完,存放時間過長即使不變質,也會產生酒精度降低、酒味變淡等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2:“勾兌”是製假手段

提到勾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劣質酒、摻假等等,公眾對於白酒勾兌的理解就是“酒精加水”,或者認為“高價名貴的白酒一經原酒勾兌,其品質就等同於小作坊的散酒”。

總之,在人們的印象中,勾兌會降低酒的品質,甚至勾兌就是製假手段。

這也怪不得眾多的非專家消費者,他們沒有太多渠道去了解這個技術名詞的原本含義。

正確的信息應該是:“勾兌”是白酒生產工藝中的一道正常程序,從技術層面上講,勾兌,是白酒生產中一道重要的工序。

因為生產出的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勾兌能使酒的質量差別得到縮小,質量得到提高,使酒在出廠前穩定質量,取長補短,統一標準,質量上要基本達到同等級酒的水平。

勾兌酒的作用,主要是使酒中各種微量成分配比適當,達到該種白酒標準要求和或理想的香味感覺和風格特點。

因而,勾兌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恰恰相反,勾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3:“外購酒”是以次充好

外購原酒一直是一個敏感話題,一方面,企業對此諱莫如深;另一方面,媒體對此窮追不捨,大部分消費者認為,白酒,尤其高端白酒,應該由酒廠自己釀造,“外購原酒”似乎等同於以次充好。

這裡需要改變的認知是,首先,中國白酒是一種資源依賴性產品,釀酒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適宜的自然條件,因而,有些地方能釀出好酒(如四川、貴州等地),有些地方就不適宜生產白酒,因此,基於地域的分工是必然的。

第二,原酒勾兌是成就優質白酒成品的工藝流程之一,原酒就成了平臺型資源,是白酒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酒企業外購原酒,和電腦企業用INTEL芯片、製衣企業購買布料一樣,是符合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形態的,原酒的正常交易不但能解決各個酒企重複建設的資源浪費,也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促使白酒行業向產業鏈專業化、細分化、規模化良性發展。

這種狀況下,原酒外購,就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實在是行業之幸,企業之幸,消費者之幸。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4:固液結合來自酒精勾兌

這裡需要讓大眾知曉的是,新工藝白酒這個概念。

新工藝白酒,是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的統稱,是採用食用酒精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食用香料、調味液或固態法基酒,按名優酒中微量成分的量比關係或自行設計的酒體進行增香調味而成一大類白酒。

既可以是某個香型白酒也可以是獨創香型白酒。

上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在酒精工業生產中實行了工業生產許可證制度,使酒精工業化生產得到了迅猛發展。

新工藝白酒的發展也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推動,1987年: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在貴州省貴陽市聯合召開“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會議確定了“四個轉變”,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露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

目前,新工藝白酒已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生產工藝,其中食用酒精的純度和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因而,新工藝白酒只是白酒釀造的一種方法。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5:高度酒比低度酒好

偶爾聽身邊的愛酒人士說起,“喝酒我只喝50度以上的,低度太淡,沒勁!”“收藏酒就要高度的,越高越好!”其實,低度酒也有它的優勢。

全國各個地域人們歷代文化傳承,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酒文化。

每個地域對酒的口感、度數要求也不同。

不論高度酒還是低度酒在當今白酒市場都佔有一席之地。

按度數分的話,白酒均屬於高度酒,高度酒又分為:高度白酒(50°以上)、降度白酒(又稱中度白酒,40~50°)、低度白酒(40°以下)。

“40度的白酒也歸類於高度酒,那什麼是低度酒呢?”

比如啤酒就屬於低度酒。

一般的啤酒其酒精含量在3.5~5%之間啤酒度數低,保質期短,無法做長期保存收藏。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6:以香型來判定酒的好壞

中國白酒有幾種經典香型,包括: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等。

這些香型只是中國白酒中比較明顯的香型,還有董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但是,有時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氣也不一定完全一樣,就拿同屬於濃香型的瀘州老窖、五糧液、古井貢酒等來說,它們的香氣和風味也有顯著的區別,其香韻也不相同,因為各種名酒的獨特風味除取決於其主體香含量的多寡外,還受各種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綴沖和平衡作用的影響。

誤區7:“原漿酒”一定是好酒

如今在酒類品牌越來越豐富的時候,一些品牌就為了凸顯珍稀性,往往號稱某幾款酒是原漿酒。

會讓消費者以為原漿酒就是酒廠車間裡還沒有經過勾兌處理的原酒,一定健康又好喝。

酒廠中實際上由純糧食釀出來的原漿酒,是不能直接喝的,沒有通過存儲的原漿酒中存在大量醇類物質,對身體刺激非常大,而且原漿酒的度數基本在70-75度之間,度數太高,會對胃部形成灼傷。

原漿酒必須處理和儲存,變柔軟變香,度數調低後才能喝。所以市面上打著原漿酒旗號銷售的白酒,指的是純糧釀造後經過勾兌加水處理後的白酒,沒有經過處理的原漿絕不能拿到市場上銷售。

普通酒友對白酒認知的幾個誤:白酒是真的越陳越好嗎?


誤區8:高端白酒是企業暴利

由於有“三斤糧食釀造一斤白酒”這一說法,公眾就從這個層面來計算白酒成本,在他們心目中白酒成本低,價格高,因而對高端白酒有排斥心理,認為是企業牟取暴利。

因而,需要向公眾普及白酒成本的認知,白酒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地域文化要素和人文因子經過技藝傳承人代代沿襲,不斷與當時的先進科技相結合,改進提升。

因此,白酒中既蘊含了歷史文化的積累,又包藏了歷代傳承人的智慧和勞動,其價值更多的體現在精神層面、文化層面,是不可以簡單地用釀酒原料的價格來衡量的。

正如不能用布料的價格去衡量一件名牌衣服,不能用葡萄的價格來衡量一瓶拉菲。如果你懂酒?你還相信市場上10元一斤的白酒是純糧酒嗎?什麼算是純糧酒?請點了解更多。

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