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溪到底有多少人?

4 個回答
菜鸟飞翔高
2017-06-26

疊溪到底有多少人?
疊溪鎮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西北部,岷江上游。距離縣城56公里,交通便利。鎮政府駐地較場村,地理座標北緯32°2', 東經103°40',海拔2325米。南與石大關鄉和窪底鄉相交,東接太平鄉、北與鬆坪溝鄉相連,西與黑水縣為鄰,總面積293.3平方公里。國道縱貫全鎮,是四川重要旅遊環線九黃線西線的必經之路,長達約22公里,全鎮居民主要居住在公路沿線用地,鎮內各村均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疊溪鎮現轄8個行政村(較場村、兩河口村、龍池村、燒炭溝村、新磨村、小關子村、馬腦頂村、排山營村)、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00人。

疊溪鎮氣候條件複雜,乾旱低溫,屬於溫帶氣候區,具有乾燥多風,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地區差異大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3.5℃,全鎮多年平均降水量位800毫米左右,雨量充足年日照數為1554小時。河谷與高山氣溫懸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開。

轄區內主產花椒、蘋果和秋淡季蔬菜;有蟲草、貝母、羌活等野生名貴中藥材;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岩羊等珍稀野生動物;水能資源豐富,地震造就了天然的淡水庫容達1.5億立方米,境內有投資5.7億、裝機18萬千瓦的天龍湖水電站。

疊溪鎮地處青藏高原東源的橫斷山區,位於岷江上游的岷江兩岸河谷地帶,地形狹窄,屬於高山河谷地貌。疊溪鎮為五溝(小寨溝、燒炭溝、魚兒寨溝、和尚寨溝、黃草坪溝)一河(岷江河)分切為七面坡,分佈在岷江東西兩岸。疊溪群山連綿,險峻陡峭、河谷狹窄、河流深切,岷江檔口經33年大地震後,形成大堰塞湖兩道,全稱上疊溪海、下疊溪海,全長10餘公里,面積3.89平方公里,最寬處69.2米,最深處81米。山脈構成了疊溪鎮的主要骨架,海拔在1800米至2500米之間。疊溪災害地貌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山崩。成災的主要因素有地震,暴雨和植物的嚴重破壞。

鎮境內河流屬岷江水系,岷江和由北向南,貫穿境內。東岸有黃草坪溪溝從小關子以南的茶花溝進入岷江;磨子溝溪水沿鎮境內南界,經大店溝流入岷江,西安和尚寨溝於兩河口匯入鬆坪溝河,經新磨村進入岷江;魚兒寨經魚兒寨海子進入疊溪海子;小寨溝經小寨進入岷江。

疊溪因1933年“疊溪大地震”而聞名中外,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遺址,享有“中國的龐貝”之稱。“疊溪大地震”,造就了“疊溪上下海子”、“富貴山”、“神龜迴游”、“亂石古城公園”、“偷油洞”等地震遺址景觀。同時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朝古蹟――“點將臺”和“摩岩石刻”;且較經典的保存了“蠶陵重鎮”和“古城牆”遺址。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的羌族人民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改革開放的洗禮後,不斷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利用自身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深厚的羌名族文化不斷吸引著世人的眼球。目前,大陸希望集團將投資13個億大手筆高起點開發打造疊溪鬆坪溝風景區。

天地合夏雨雪
2017-06-26

老疊溪鎮

地理位置:地處四川茂汶縣以北大約60多公里泯江東岸,又名蠶陵鎮,明洪武十一年(1387年)改置疊溪千戶所,轄疊溪、鬱郎兩個長官司。清順治初改置疊溪營,轄七珠寨、大姓、鬆坪等。
疊溪到底有多少人?
新疊溪鎮

疊溪鎮為茂縣所轄的三鎮之一,民國30年(1942年)建蠶陵鄉,1952年撤蠶陵鄉,建水溝鄉。1954年9月,鄉駐地由水溝子遷往大店。1958年遷至較場壩,更名較場鄉。此間石大關從該鄉分出建幸福鄉,1966年成立較場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90年代初別鄉建鎮,為疊溪鎮,鎮黨委及政府大駐店。疊溪鎮海拔2340,幅員面積293.3平方公里,轄8個村(馬腦頂、排山營、小關子、較場、燒炭溝、新磨、龍池、兩河口),13個村民小組。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財政收入主要是農業、水電和旅遊收入。
疊溪到底有多少人?

神秘园13
2017-06-27

自從1933年以後,疊溪就出了一連串的災難性事件。1933年8月25日下午3點突發7.5級地震,疊溪附近20多個羌寨覆沒。死亡6865人,房屋傾倒5000多間,牲畜死亡有9000多頭,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有3個。岷江逆流20公里,45天以後堰塞湖決口六米高的洪峰一切而下抵達茂縣汶川都江堰甚至遠在260公里以外的樂山也遭到了洪水的襲擊,死亡的人口和財產損失沒有統計。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沒作為所造成的。1986年6月15日12點疊溪大小海子突然決口,六米高的洪峰年落而下,造成了一千兩百多名遊客滯留。經濟也有一定的損失。1992年6月29日中午,疊溪小海子缺口,那個時候浪不是很高,大概有三米多高,無人員傷亡的報告但是有一定的財產損失。 因此久而久之沒有鬼也是變成一個詭異的地方。建議河道沿岸的所有村寨都建議搬遷!

全聚德80904961
2017-06-26

疊溪鎮才3100多人,就成為一個鎮。這在我們那的鄉鎮應該是不多見,因為按照規定要1萬人以上才可以建立鄉鎮一級政府。有的地方它地廣人稀,且很多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實際上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兒童。平時人並不多見,守著那麼一大片的土地也沒有什麼用。

這也浪費很多行政,醫療,教育資源,建議這些人可以搬到平原丘陵地方去。他們有地方打工,有收入,可以維持家庭生活,更有發展前途。也可以減輕資源的浪費,那些地方可以用來種樹種草,增加一些野生植物動物,減少對土地的破壞。

地質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不適合人類居住,如果硬要去繁衍生息,只能對人和自然的嚴重破壞,得不償失。像我老家所在那個鄉,方園一百平方公里,只有上千人住,那些山光禿禿的,也不能長什麼。田也不能種什麼,交通又不方便。所以這些人都應該遷到發達地方去。

精準扶貧的重要的內容,就是應該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居住的環境太差,她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改善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關注這些受地質災害的人們,讓她們有個安居樂業之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