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10 個回答
在唐诗的星空下
2019-05-21

王勃讀書,即便不過萬卷,也接近萬卷。我更願意認為:王勃讀書過了萬卷。

萬,是虛指,表示讀書很多。如果理解為實指,也絕非妄言。

王勃27歲時,生命結束了。27年,9800多天,如果萬卷書是萬本書,那麼王勃每天要讀一本書,這不合邏輯。所以萬卷書,不等於萬本書。

《左傳》,約18萬字,60卷;《戰國策》,約12萬字,33卷;《史記》,約52萬字,130卷。萬卷書相當於77本史記,約4000萬字;166本《左傳》,約3000萬字;303本《戰國策》,約3600萬字。

姑且以3000萬字為例,假設王勃從3歲開始讀書,到27歲,每天讀3000多字,相當於一年讀7本《左傳》。

古書中3000多字,不同於現在。《左傳》中一篇《曹劌論戰》,算上標點符號,只有300多字。所以每天讀3000多字,也是十分艱鉅的。

不過王勃六歲可以作詩,構思巧妙;九歲讀顏師古注的《漢書》,寫了十卷《指瑕》指出著作錯誤之處。

可知少年王勃之博學。因此,個人覺得:王勃讀書,77本《史記》、4000萬字是有的。

從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以管窺豹看王勃讀書。

1

《滕王閣序》引經據典,時間跨度極大,內容極豐富。

天文:二十八星宿出現了翼、軫、牛、鬥。

地理:南昌緊挨九江、衡陽,周圍有三江、五湖、蠻荊、甌越

歷史:文中出現了孟子、孔鯉、鍾子期、俞伯牙、梁鴻、漢章帝、徐孺、陳蕃、終軍、班超、楊得意、司馬相如、樑孝王、漢文帝、賈誼、馮唐、李廣、孟嘗、宗愨、陸機、潘岳、謝玄、王羲之、庾信、謝靈運、曹植、阮籍等人物典故,從戰國到南北朝,時間跨度極大。

不讀萬卷書,難以如此旁徵博引。這是王勃知識儲備的冰山一角。

2、

《滕王閣序》寫作時間極短,寫作難度極大,又寫的極好。

寫《滕王閣序》的難度有多大?

時間的突然和倉促。文中說“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不期而遇來到滕王閣。只有靠頭腦儲存的知識,以及快速調動知識的能力。有時,話到嘴邊卻說不出來。能夠快速引經據典,說明王勃熟爛於心。

駢文寫作極難,彷彿戴著腳鐐跳舞。

短時間內兼顧整體結構,細節描寫又令人驚歎。想到賈島的推敲、孟郊的苦吟,王勃在滕王閣上真是出神入化。

讀破萬卷經典書,王勃下筆如有神。(春秋到魏晉的書多是竹簡,竹簡穿孔用繩子或牛皮編起來。讀的次數多了,繩子就斷了,就是“破”的意思。)

人非生而知之,想必李白也不例外。

一刀断发
2019-04-0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這兩句話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裡。它所傳遞出來的有這麼兩個道理:學以致用和量變產生質變。

知道了這兩句話的深意,我們再來看看題主所提的問題: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來看看王勃和李白的生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初唐四傑”之一,古絳州龍門人(山西河津),出身儒學世家,自幼聰明好學,六歲就會寫文章,且文筆了得,有“神童”之稱;九歲讀顏師古注《漢書》,並寫出《指瑕》十卷以糾其錯;十六歲時科舉及第。曾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兩度被貶,後因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及《滕王閣序》等。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其為人豪爽大方,愛飲酒作詩,廣交好友,其深受黃老列莊思想的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其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小學識字課本),十五歲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也是從這時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讀書,之後邊開啟了遊歷人生模式。(篇幅有限,不多累述)

有了對二人生平的簡單瞭解,我們就不難知曉他們二人間的相似之處:

(一)二人均自幼聰明好學,啟蒙較早。

(二)二人文學造詣十分了得,均有各自的代表作傳世,且都獲得了非常高的文學成就。

(三)二人均有過遊歷和交友經歷。

有了以上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就可以開始進入正題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首先,讀書是否真要“讀破萬卷”?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這句話裡的“破萬卷”並非就是“讀破萬卷書”,而是告訴我們必須好好讀書多讀書,一個“破”字就很好的說出了讀書關鍵:不僅是勤讀多翻看,還得多動腦勤思考。所謂的“萬卷”只是一種誇張說法,講的是多讀書,讀書多。而這句話的重點在“破”上面下功夫,即為多讀書勤思考善領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不然,何來“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其次,我再來談談“下筆如有神”的理解。

這句話是對前句話的進一步昇華與加強,也是對上一句話的“致用”之驗證。有了“破萬卷”做基礎,“下起筆來”就會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文思泉湧、文采斐然,猶如神助。因此,這樣看來,“破萬卷”就是“下筆如有神”的前提條件之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為何我會加“之一”呢?

除了“破萬卷”,我們古人還講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還講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就要求我們知行合一了。書本上的知識那始終是別人的,記憶力再好,無非是多記得些美文佳句,充其量下筆時可以多多借用,或是與人交談時多些談資,僅此而已!可真正的知識就不僅僅是停留在“萬卷書”裡了,更藏在“萬里路”和“詩外之功夫”中,需要我們去探尋、求證、思考並提升,只有這樣,那個知識才是我們自己的,而我們使用起來也就會收放自如渾然天成了。王勃和李白二人均有過遊覽名山大川和廣交好友的經歷,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他們“詩外功夫”也深厚。

綜上,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這樣來做個總結:“讀書破萬卷”是要讓我們多讀書多思考多領悟,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我們才可能做到“下筆如有神”,而真正要做到“下筆如有神”,除了“讀書破萬卷”,也還得有“詩外之功夫”,那就是“行萬里路”、“感人間情”、“悟世間道”,唯有如此,“下筆”才會更加瀟灑自如,有如神助。至於王勃和李白二人,肯定是讀過不少書的,再加上他們二人的悟性非同常人,因此,他們的文學藝術成就也就非常了得了,至於是否真讀了“萬卷書”,這個無法考證。題主所要的答案就在他們的傳世之作中。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謹此與君共勉!

手机用户山丁子
2019-04-0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杜甫的一句詩,形容人讀書多胸中有墨水,寫文章就會才思湧現。前說因,後說果,未嘗真的說要讀破萬卷書。古人關於讀書多還有一個形容詞叫“胸有五車書”,與“破萬卷”異曲同工。

古代文人沒有數理化這套事,仕子們讀書都是從啟蒙開始,如三字經、千字文之類,再讀詩詞文賦,再深入到經史子集、諸子百家,一番寒窗下來也得十餘年不止。窮人家孩子讀書的路更艱辛曲折,只能田作之餘,能考取功名實在不易。

蘇軾家不算窮也不屬富豪,但其父蘇洵就是好老師,讀書條件得天獨厚,這樣蘇門兄弟同科投考同榜錄取,蘇軾當時22歲,蘇轍19歲,算來都應讀了十年以上的書。就算3~4天讀通一本線裝書,一年下來百餘本,十年不過千餘本,怎麼也湊不到上萬本,但這句話至今還是至理名言。

謝友邀!

夜无眠158725182
2019-04-02

謝悟空邀請

這是出自杜甫教他兒子如何去學寫詩詞的一句名言,他還說如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此並不是指你非得讀萬卷不可,只是個量詞而以。

此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你如果要學寫詩,你就要去讀足夠多的書,然後你下筆去寫時,如有神助一般。那麼在唐朝時期的萬卷書其實並不是很多,比起現在的萬卷書那可就差的遠了。而且現在的叫法是萬本書。而不是萬卷書,所以,現在的萬本書就是海量了,我想終其一生也讀不完一萬本書的。

而要問李白,王勃等真正讀了多少卷書,我確實是不得而知。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的讀書人,首先讀的是《百家姓》,《三字經》,《增賢廣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

《史書》等等。把這些書都讀熟讀懂就相當的不錯了,讀完這些書也就可以上京進科場了。所以,我認為李白,王勃是一定會把以上這些書讀完的。至於能不能達到萬卷,把竹簡除外,我算了算怎麼也達不到萬卷的,至今李白和王勃的詩詞寫的好,那並不是他們就真的讀了萬卷書了。而是他們生來就對詩詞有者超人天賦在其中罷了。本人觀點,謝謝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七星印月
2019-04-01

謝謝邀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是讀書多了豐富了自己知識,寫作起來得心應手,如同神助一般,下筆有寫不完的思路,不用考慮就能寫出美妙絕倫的詩章。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唐代萬卷書是現代的多少呢?唐代的書一卷少則幾千多則上萬,萬卷也就一億多,相當於現在32開本500頁的書300本文字量。總之唐代的萬卷書相當於現代一千冊書,大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幾百部書。古代能讀過百種書的讀書人,也算很博學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象王勃,李白這樣傑出的文學大家,無不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之人。漢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充說:“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待晓儿
2019-04-02

唐朝時期說的“萬卷書”和我們現在講的“萬本書”、“萬部書”不是一回事。但這些著名的學者、文學家確實是讀了很多書的。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唐朝書籍為何論“卷”

我們今天所常見的線裝書在宋代才出現,唐代是沒有的,唐代比較普遍的書籍形式是卷軸,印刷術也停留在雕版上,還沒有進入書籍的冊頁階段。

細心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杜甫不止一次用“卷”來描繪書籍。比較著名的還有“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試想,什麼樣的書籍形式才能用“卷”這個動作來收拾呢?

當時的書籍要麼是直接寫在卷軸上的,要麼是把書寫在紙上,再把紙粘在卷軸上。可以按紙的大小來沾,也可以像魚鱗一樣疊起來沾。可以想象,一個卷軸所能容納的內容其實並沒有那麼高。後世一本線裝書的內容,有可能是一個卷軸的數倍多。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成功的背後是積累

我們崇拜李白,這個人的詩才好像沒有窮盡的時候,傳世名作都能批量生產,在李白的身上,寫首詩還要思考很久,那才不正常。但是,我們看到的那個天才的李白,在詩裡能把前人的詩句化用地很精彩,“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一樣可以把前人的故事說得很動聽,“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所以能出口成章,正是因為他胸中的積累。這些積累怎麼來的?就像他自己說的,曾前後三擬文選,長衡經籍書,製作不倦。

如果不是通過後天的博覽群書,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再天才的人也會如傷仲永的故事一樣,最終“泯然眾人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每天学点儿国学
2019-04-01

這裡的“萬”字,不是確指“一萬”,是種一泛指,極言其多。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又如:“家財萬貫”,未必就是非常準確地指家中有萬貫的財產,是有很多很多的財產。

類似的還有:用來形容讀書人勤奮讀書的成語“韋編三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大家知道,古代的書籍都是竹簡形式出現的,一片片的竹簡用牛皮穿在一起而成冊。

傳說孔子對為了把《易經》這本書研究透,下了很大的功夫。由於讀書勤奮,一遍一遍地讀,由於書翻得勤,以致於把穿竹簡的牛皮都磨斷了,你說得讀了多少遍吧。

這裡的“三”,並不是確切的“三次”,而是很多次的意思。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譬如王勃、李白,他們真讀了萬卷書嗎?

普立紫云
2019-04-02

讀書,自古以來就是明事理、開思想的最為簡捷辦法。書,不是光看它的皮囊,即故事或是表意,而是要領會它的精髓,即寓意與思想。

書來自創作的人,創作來自於生活的觀察與感悟。我們不是面面俱到的人,不可能在自己的世界裡一眼萬里。而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領域裡感悟出不同的生活真諦,通過讀書,我們便捷徑的找到了那些自己不知的生活多面。

如若不讀書,每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狹隘的小圈子的,就更談不了說去創作或者創造。通過大量的書籍,我們會不斷的認知廣闊的範圍與創新思想,便也會在創作上得心應手。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便是用讀書很好的解釋了自己以外的新世界,瞭解的範圍廣了,何愁創新不了思想?

當然,萬卷書是指書籍之廣,而不僅僅是一個數量,這裡還指思想要廣闊。所以還有一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hai4028
2019-04-01

謝謝邀請!首先這個“萬"字在這裡不是一個具體數字,所指的是"多”的意思告訴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在這句話裡我認為“萬"字不是重點而是"破"字用的最好,“萬"字代表數量而“破"字在這裡是質量,也就是說讀書不能一味追求讀了多少書走馬觀花的去讀,而是遇到好書反覆的讀吸取其中的"營養",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產生共鳴,當然了,也不是非得把書翻來翻去弄"破"才算破萬卷,“破"在這裡是"用功讀"用心讀"它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的“熟"有"異曲同工"之妙,先養成一個讀書好習慣哪怕"讀書破“千"卷也會下筆有神,所以古人李白…等文人讀沒有讀萬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們"用功丶用心的去讀了!!!

用户77043219988
2019-04-01

下筆如有神,與讀書破萬卷,其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直接關係。

過去,人們之所以要讀書破萬卷,那只是為了科舉。

因為科舉的內容都在書中,所以在封建時代寫文章時,你就必須要在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們所喜歡書中來設定你所要寫的範圍。如果在當時你想學著《金瓶梅》來寫,哪怕你寫得再好,皇帝也不會讓你的文章“如有神”的。

恢復高考後,學生們在寫作文時,那都是有範圍的。如果你的作文超出了教育專家們在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範圍,哪怕你手上擁有一支神來之筆,你的作文都將是零分,這是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的。

我們的創新之所以落後,就是因為被這個千年的“八股”所遏制了。

我記得有一年中央電視臺在一檔關於高考作文的節目中,現場列舉了世界各國的高考作文題(未標註國名),讓在場的中國學生們選擇其中他們最喜歡的一道作文題,結果全場學生全都選擇了那道《你未來的理想或打算是什麼?》(大概意思)的作文題。

中央臺主持人林芳菲笑著問臺下的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知道你們選擇的這道高考作文題,是哪個國家的嗎?

同學們笑而搖頭。

林芳菲笑著告訴臺下的同學們——這是美國今年的高考作文題。

你未來的理想是什麼?——美國有多少個學生,那就有多少個未來的理想,隨便你怎麼寫,沒有對與錯,根本不必拘泥於“萬卷書”之中。這就是美國創新之偉大,且無與倫比。

文章應該怎麼寫?其實就是把你想要說的話(罵人也行)用文字表述出來就行了,僅僅只需要懂得一點主謂賓或語法就足夠了有,根本沒必要讀破萬卷書。

我KSWP小時候就只看了幾本小人書,之後在中小學校裡學了點主謂賓或語法,我就能在今天網絡論壇上寫下了近一千萬字的文字,其字數是《資本論》的三倍。

有人會問我——你怎麼這麼會寫?

我的回答很簡單——沒老師管了,我自由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