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張曦教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血液腫瘤診治中心

癌症 腫瘤 張曦 白血病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7-08-26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張曦教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血液腫瘤診治中心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張曦教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血液腫瘤診治中心

張曦

記者 | 閔俊

編輯 | 柳海霞 實習編輯 | 董傑

前 言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始建於1975年,迄今已歷經40餘年的建設和積澱,特別是近十年來學科發展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1983年成立獨立的血液病專科病房;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成為“重慶市血液病專業主任委員單位”;2005年被批准為“重慶市醫學重點學科”;2009年成立“中華骨髓庫(重慶分庫)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採集中心”;2011年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血液病中心”;2013年成立“重慶市血液內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在國內強手如林的血液腫瘤領域中,如何找到科室發展的方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面對移植患者出現的嚴重併發症,又如何實現技術突破,拯救患者於死亡的邊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血液科主任、全軍血液病中心主任張曦教授。

1

抓住臨床特色技術 不斷創新突破

作為血液科主任,張曦教授對科室的發展有著自己的思路:“首先要找準方向,我認為,主要是抓住特色技術,不斷研發創新,潛心鑽研,力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要走很多年才可能到達。”對於一般的血液腫瘤,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等藥物治療就能獲得很好的療效;而Ph染色體陽性白血病,則既要做移植,也要服用TKI藥物。對於高危或者難治復發的血液腫瘤,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夠治癒它們的手段。張曦教授說:“排斥率高、感染率高、植入失敗率高,是單倍型(半相合)移植很難逾越的三座大山。”

患者移植風險高,如何才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緊緊圍繞這個臨床核心問題,張曦教授帶領科室成員進行了重點攻關,不斷取得創新突破,代表性技術包括:

(1)HLA單倍體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關鍵技術體系;

(2)以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中心的序貫治療技術;

(3)重大併發症的實驗室早期診斷技術;

(4)造血微環境損傷救治關鍵技術;

(5)高原紅細胞增多症早期預警及防治技術體系。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憑藉過硬的本領和技術,科室成功開展了多項臨床特色診療,包括:

(1)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和惡性實體瘤。在重慶地區率先開展親緣間HLA半相合/全相合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移植、非血緣關係臍帶血聯合HLA單倍型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自體純化CD43+細胞移植、同基因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病種涉及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實體腫瘤。移植病例數和移植技術難度方面均居重慶市領先、國家和軍隊一流水平。

(2)血液腫瘤的大劑量化療。

(3)兒童血液腫瘤的綜合診治。

(4)急/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難治性免疫性血液病的綜合治療。

(5)免疫細胞治療技術(CAR-T、MSC、CIK)。

(6)不明原因發熱和包塊等疑難病症的診斷和治療。

(7)急性白血病的現代診斷技術。

(8)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全環境護理。

2

以臨床問題為導向 基礎研究與臨床並重

“有些臨床問題,是需要通過基礎研究來解決的。我們科室能夠高速發展,除了重視臨床特色技術外,另一個就是堅持基礎研究與臨床並重的理念。”張曦教授如是說。肝靜脈閉塞病是造血幹細胞移植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張曦教授說:“該病的發生率約為5%,但是病死率高,一旦發生,2/3的患者可能都要面臨死亡。我們通過科研攻關,摸索出一套中西醫結合的預防方案,成功地預防了肝靜脈閉塞病的發生。目前在我科接受移植的1650例患者中,僅有2例確診為肝靜脈閉塞病,基本上做到了預防在前,很好地防止了併發症的發生。”

2016年,張曦教授團隊在國際臨床腫瘤學頂級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CO)上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MSCs)輸注預防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療效,並觀察了T、B、自然殺傷(NK)細胞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MSCs的反覆注入可能會抑制hla-aplo同種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cGVHD症狀,並伴有T、B和NK細胞數量和亞型的變化,導致免疫耐受性的獲得。論文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極大的關注;JCO雜誌同期刊發評論文章,對該研究結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目前,該科的科研方向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造血細胞新來源及其移植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研究;其二,白血病造血微環境損傷機制及臨床救治措施的轉化研究。近年來,科室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軍隊重大課題子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基金項目、國家“973”課題、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項目、國家“863”重大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科研資助課題54項,發表論文450餘篇、SCI論著60餘篇,最高影響因子為24.008,主編及副主編專著8部。科室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共3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三等獎1項。還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21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

3

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建設科室人才隊伍

張曦主任說:“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建立團結的科室人才隊伍,是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目前,科室建立了“領軍人才”“骨幹人才”“培育人才”發展規劃,構建了有序的人才梯隊。三個層次的人才規劃,落實到了科室個人,實現職業發展量身定製。老主任王慶餘教授、陳幸華教授是全國知名的血液病專家;副主任孔佩豔教授、高蕾副教授、劉耀副教授、張誠副教授各有專長,是科室發展的主要人才力量。在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引領下,科室團隊已經形成了團結奮進、銳意進取的文化氛圍,並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

目前,科室分為造血幹細胞移植層流病房、潔淨病區、康復病區、日間病房、實驗診斷中心等六個功能區;醫、技、護人員156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人;主系列人員均具有博士以上學歷,其中博士後4人,博士1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開設專科病床142張,造血幹細胞移植層流病床20張;到目前為止,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例數累計1700例,現年均開展移植手術200例。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張曦教授:打造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血液腫瘤診治中心

個人簡介

張曦,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血液病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常務委員、重慶市醫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實驗血液學委員會全國委員、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JHO、Oncotarget、Leukemia research、StemCells等雜誌審稿專家。

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21項;發表SCI論文42篇,最高影響因子24.008;主編專著1部,副主編2部;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共3項、軍隊醫療/科技成果二等獎共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

【摘自: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年第15期】

大家都在看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創刊於1986年,為中華醫學會機關報。本報以“傳播醫學信息,引領臨床實踐”為辦刊宗旨,積極打造“中國醫學學術發佈首選平臺”。

歡迎訂閱信息導報

郵發代號:2-683;

訂閱單價: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諮詢電話:010-8515853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