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文 | 翟笑千

“這個項目題材太好了,我們如獲至寶。”

在現實題材、主旋律成為熒屏影視作品的創作主流,且被大眾市場所接受並追捧之際,市場再迎一員大將。由中央電視臺、愛奇藝聯合出品且共同播出的《破冰行動》,開播不久便以8.5分的豆瓣評分成為今年開年以來的影視劇口碑之最,並引來無數用戶及觀眾的自發安利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開播即獲中國警察網、人民公安報等全國各地警方官微實名推薦,播出後愛奇藝熱度迅速登頂、勇破8900熱度值,微博主話題#破冰行動#以19.4億的閱讀量位居話題榜首位……事實上,無論是從題材內容、價值觀念還是劇集製作層面,《破冰行動》所嘗試的類型化道路以及對受眾市場的影響力,都已取得顯著成效。

縱然距離第一次接觸到《破冰行動》這一項目已過去兩年,但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又是《破冰行動》總製片人的戴瑩,在聊到該劇的創作、誕生、突破,以及更多背後的故事時,依然難掩內心之激動


主旋律的互聯網“破冰”,視頻平臺的題材進階

2017年,第一時間接觸到《破冰行動》項目後,戴瑩便向其上級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暉和愛奇藝創始人兼CEO龔宇進行了彙報,“我們大概一週左右就決定了要做這個項目。”

以2013年廣東省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為創作藍本的《破冰行動》,通過劇中男主角李飛(黃景瑜飾)和李維民(吳剛飾)這對緝毒警“父子”對東山市制毒網的一步步撕開,再現並高度還原了當年緝毒大案的偵破過程。而事實上,無論是當年的專項行動還是《破冰行動》對大案的還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亦非一日之功

將時間線撥回到2014年9月,彼時距離雷霆掃毒“12·29專項行動”過去不到一年,公安部新聞宣傳局找到導演陳育新(代表作有《國家行動》《湄公河大案》等),希望能將掃毒專項行動改編成電視劇。幾個月後劇本完工並順利度過了審查環節,但項目遲遲未找到合適的播放端口,直到愛奇藝的出現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導演傅東育在談及與愛奇藝的合作時透露,編劇陳育新最初拿出《破冰行動》項目第一稿時並不被市場所看好,“必須感謝愛奇藝,事實上來講從承製方把這個劇本交給愛奇藝,從拍板決定,認定這是一個大劇,到投資成本給到多少,都是在一週之內的決定。這是一個特殊的題材,所以如果沒有公安部,沒有廣東省廳的保駕護航,沒有愛奇藝睿智的眼光和敏銳的判斷力,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是不行的。”

“我們覺得能參與這個項目就如獲至寶,三生有幸。”戴瑩笑著說,“我們之前一直在找尋真實大案改編的項目,所以當第一時間接觸到《破冰行動》時,就被打動了。”不難發現,近年來愛奇藝在推理探案這種懸疑類題材上,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從<心理罪》、《美人為餡》,到《無證之罪》、《悍城》、《原生之罪》,再到如今的《破冰行動》,無論是題材、敘述角度還是人物設置、立意支點,勇於創新和尋求突破已成為愛奇藝的基調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放眼劇作本體,《破冰行動》從內容題材層面,不僅突破了主旋律題材作品類型的束縛,打破了緝毒題材的程式化故事框架。《破冰行動》導演傅東育在接受採訪時亦指出,該劇所透視出的社會背景和禁毒形勢的嚴峻性、毒品的真實危害性,以及禁毒工作之艱難,均是以往禁毒題材作品所不及甚至沒有的。

從大的基調上來看,無論是題材層面的創新,還是整個劇作的立意高度,《破冰行動》都是同類型題材的一次“破冰”與突破。也正是基於題材的突破與內容的辛辣,《破冰行動》播出至今,擁有了同類型作品應該取得但卻相對缺乏的反饋:真實、大膽、硬核成為了觀眾對這部劇的直觀反映


“尺度”只是表現,“真實”最為動人

所謂尺度,正是源於真實。”

顯而易見的是,現實主義、理想主義,抑或是主旋律,這類作品唯有做到真實,落在每一顆鈕釦上的細節性真實,才能感染觀眾。不管是《破冰行動》還是愛奇藝於去年世界大會發布的和陸川導演合作的《西部警事之白銀檔案》,這類基於現實事件改編的作品最動人之處就是它的真實性與現實感,所以其社會影響力以及大眾共鳴感也會更強。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說主旋律作品或是藝術主旋律的作品,年輕人都不愛看?”導演傅東育指出,觀眾市場的反映,其實是在拷問創作者,拷問其是否把整個片子的氛圍真實感帶給了觀眾,讓作品想傳達的更高層的意義理想境界,被觀眾所接受。而《破冰行動》的用心打磨以及所收到的反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正是主旋律“破冰”的一大佐證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據介紹,編劇陳育新在劇本創作階段,多次前往“雷霆掃毒”行動的發生地廣東,走訪了近百名參與過此事的緝毒幹警,在一對一深入交流的採訪過程中獲悉了案件之外,每個人的經歷、感受與改變,累積了大量鮮活生動的素材。對此,戴瑩肯定道,“正是因為編劇達到了真實充足的取材,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做二度創作就會更加從容。”

再次回到2017年,在項目劇本完成後,愛奇藝與項目製片人開始在沒有演員、沒有主創的前期階段,進行對接。彼時,據戴瑩介紹,愛奇藝不僅對該劇的整體定位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亦對劇本提出了一些修改要求和目標:類型、情節與人物都做到極致

“所謂的尺度是因為背後的真實性,所以控制好尺度,關鍵是要把事實性的部分真實、合理的表現出來。”如同戴瑩所說,“真實感”與“真實性”已然成為了《破冰行動》讓人無法忽視的兩道光環

當前,隨著劇情的展開與推進,《破冰行動》的諸多細節成為案件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部分。小至劇中出現文件的書面規範、警服的分類、相關公務員使用的手機品牌、接聽電話時的屏幕狀態、槍支道具,大至辦公室的佈置、案件偵查與推理的合理性等,該劇都儘可能地在向現實世界靠攏,規避常識性、事實性錯誤。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當然,《破冰行動》得以安全過審,除了主創團隊的精心打磨和匠心製作外,也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從服裝道具到拍攝場地,從真刀真槍的上陣到上千名警察的配合拍攝,該劇在製作層面獲得了廣東省公安廳、公安部禁毒局以及公安部新聞宣傳局等相關部門的鼎力協助,成為相關部門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影視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基於工作性質,“低調”一向是貼在緝毒幹警身上的一大標籤,緝毒工作的具體內容更是從未摘下過面紗。就《破冰行動》而言,據網友統計,該劇演員高達212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它更像是一個群像戲。如何用最恰當的方式去講述一個對觀眾而言最陌生的故事

它需要一粒石子,去激起千層浪


李飛代表觀眾視角,人物群像背後是格局最大化

人物眾多的《破冰行動》,故事視角必然會因主要人物的選擇而變得不同,那為什麼會是李飛?

《破冰行動》雖然源於真實大案,但劇中涉及人物繁多、支線分散,為了將公安局調查、塔寨製毒以及香港線人三條大線勾連起來,編劇陳育新虛構了李飛這樣一個角色:東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隊緝毒警察,養父李維民是省廳禁毒局副局長,生父趙嘉良是李維民在香港的線人。

李飛像是我們的觀眾視角,剛上來也是稚嫩和看不清真相的,以他的視角介入,可以帶著觀眾一起調查整個案件,包括他自己的身世。”戴瑩表示,選擇李飛做該劇的主角,強化他的人物線條,是愛奇藝加入項目後提出來的建議。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編劇陳育新對此肯定道,身在山東的李飛不僅最靠近毒窩,而且又是一個剛從警院畢業沒幾年的年輕警察,不夠沉穩的他雖然沒有李維民的全局觀,也沒有蔡永強的隱忍力,但“他身上最能體現緝毒警的理想,或者信仰的。”以這樣一個衝動又執著的人物來撕開東山的黑幕,無疑是合適且具有戲劇性的。

從行至當下的劇情來看,《破冰行動》並不是一部以破案為主的刑偵劇,更沒有大眾習以為常的臥底設置。而是藉助一件負責的案情,以大量的敘事手法來展現緝毒幹警真實的工作狀態、會陷入的困惑與掙扎,以及更多不為人所熟知的“馬賽克人生”。

“他們的生命並不像我們劇裡面所展現出來的刀光劍影,恰恰是一種陷入到迷局裡的那種危險,面對的不單單是要正面面對的敵方,可能背後還有危險。”正如編劇陳育新在深入調查後的這一感慨,《破冰行動》顯然有著更深刻的人性張力。基於真實故事的邏輯正確性,劇中善與惡的對立與博弈,人性之間的較量與掙扎,均隨著劇情的深入展開而充滿張力。

對話愛奇藝戴瑩 |《破冰行動》: 主旋律題材的互聯網“破冰”

​與此同時,除了緝毒幹警外,《破冰行動》還設置了陳珂、水伯這樣的“周邊人物”。不管是代表緝毒英雄背後家屬視角的陳珂,還是從牴觸吸毒到無奈沉溺其中的水伯,正是這些沒有一絲贅肉的人物的設置,從不同視角去搭建了《破冰行動》整部劇的視角和格局,帶領會站在不同立場的用戶走進故事,感受故事背後想要傳達的聲音。

據悉,該劇播出後,不少網友都翻出了《焦點訪談》等節目以往對“雷霆掃毒”行動的報道,在更加了解緝毒幹警的不易後,一些網友還特地前往緝毒幹警的辦公室門口獻花。

戴瑩對此深有感慨:“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太動人了,如果能通過《破冰行動》將它傳達出來,讓大家對緝毒警和緝毒事業有更多的理解和尊敬,於我們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功。”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