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不明白TCL集團的股價為何那麼低?”在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的疑惑聲中,TCL集團又再次啟動回購股價的計劃。

8月23日晚間,TCL集團披露股份回購最新進展。截至8月23日,TCL集團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共計4.7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53%,成交總金額為16.24億元。這也是TCL集團自今年2月14日首次實施回購以來,最近的一次回購股價。


"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不明白TCL集團的股價為何那麼低?”在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的疑惑聲中,TCL集團又再次啟動回購股價的計劃。

8月23日晚間,TCL集團披露股份回購最新進展。截至8月23日,TCL集團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共計4.7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53%,成交總金額為16.24億元。這也是TCL集團自今年2月14日首次實施回購以來,最近的一次回購股價。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不明白TCL集團的股價為何那麼低?”在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的疑惑聲中,TCL集團又再次啟動回購股價的計劃。

8月23日晚間,TCL集團披露股份回購最新進展。截至8月23日,TCL集團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共計4.7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53%,成交總金額為16.24億元。這也是TCL集團自今年2月14日首次實施回購以來,最近的一次回購股價。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而在公告發布之前,TCL集團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也正式“出爐”。據半年報顯示,TCL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同比增長23.9%;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 69.9%;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

看似亮眼的期中成績單背後,是TCL集團增長乏力的“真相”。事實上,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TCL集團的扣非淨利潤僅有2.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4.79%。對此,《商學院》記者向TCL方面相關人士採訪瞭解詳情,至記者發稿,對方未迴應。

主業增長乏力


在此次上半年財報中看到,TCL集團營收和淨利潤實現雙增長,但作為主營業務的華星光電卻增收不增利。

主營業務華星光電方面,其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8億元,同比增長33.5%;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7.83%。對於這一點,李東生認為,主營業務利潤下滑主要是由於“顯示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導致”。

據瞭解,華星光電在國內主要在深圳、武漢兩地設有工廠項目。其中深圳工廠實現收入91.9億元,同比下降15.1%。這一下降主要由於產品價格大幅低於去年同期,而出貨量仍在小幅增長。另一方面,華星光電在武漢工廠實現收入為70.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倍,其產能仍在大幅提升。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規模為1.4億片,同比增長3.6%。其中,華星光電(CSOT)在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達到1930萬片,排名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第四。


"

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不明白TCL集團的股價為何那麼低?”在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的疑惑聲中,TCL集團又再次啟動回購股價的計劃。

8月23日晚間,TCL集團披露股份回購最新進展。截至8月23日,TCL集團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數量共計4.7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53%,成交總金額為16.24億元。這也是TCL集團自今年2月14日首次實施回購以來,最近的一次回購股價。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而在公告發布之前,TCL集團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也正式“出爐”。據半年報顯示,TCL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1.2億元,同比增長23.9%;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增長 69.9%;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42.3%。

看似亮眼的期中成績單背後,是TCL集團增長乏力的“真相”。事實上,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TCL集團的扣非淨利潤僅有2.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4.79%。對此,《商學院》記者向TCL方面相關人士採訪瞭解詳情,至記者發稿,對方未迴應。

主業增長乏力


在此次上半年財報中看到,TCL集團營收和淨利潤實現雙增長,但作為主營業務的華星光電卻增收不增利。

主營業務華星光電方面,其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2.8億元,同比增長33.5%;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7.83%。對於這一點,李東生認為,主營業務利潤下滑主要是由於“顯示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導致”。

據瞭解,華星光電在國內主要在深圳、武漢兩地設有工廠項目。其中深圳工廠實現收入91.9億元,同比下降15.1%。這一下降主要由於產品價格大幅低於去年同期,而出貨量仍在小幅增長。另一方面,華星光電在武漢工廠實現收入為70.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倍,其產能仍在大幅提升。

根據群智諮詢(Sigmaintell)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規模為1.4億片,同比增長3.6%。其中,華星光電(CSOT)在今年上半年的出貨量達到1930萬片,排名全球液晶面板市場第四。


TCL身陷“股價之惑”,如何實現千億市值?



對此,產經評論家洪仕斌指出,TCL集團在液晶面板產業投入成本太大,想要轉型必將損失嚴重,而液晶面板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會繼續持續下去。

面對行業現狀,李東生預計稱,“行業低谷期至少還有兩到三年,但是中長期的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好的。”

除了產能問題,華星光電本身業務問題也值得關注。據瞭解,華星光電雖然產品覆蓋全線面板,但重心仍在中小和中大屏的液晶面板方面,對於OLED顯示面板沒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和突破能力,這也令TCL集團要想轉型也頗為困難。

資深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便指出,TCL集團在面板產業佈局存在缺陷。“目前OLED產業增長趨勢明顯,而TCL集團仍把重心押在液晶面板之上,在OLED方面缺乏實質性佈局,未來發展預期不明朗。”

股價緣何不振


就在TCL集團今年上半年業績公佈之後,李東生也向外界拋出自己的疑惑。“TCL集團分紅率是同業三倍,各項經營指標都比同業優異,我就是想不到為何股價會那麼低?”

然而,就在8月17日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夏季論壇上,李東生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他認為,這是由於散戶投資人不瞭解TCL集團,以及國內資本市場的特殊性造成的。

這一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均是外界因素,實際上李東生並沒有考慮TCL集團所處的行業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樑振鵬認為,“TCL集團股價持續低迷,首先是由於國內的彩電企業普遍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都比較低。其次,TCL集團上半年扣掉不可持續的非經常性損益,淨利僅為2.5億元,業績表現平庸,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是在合理範圍。”

自去年12月,TCL集團拋出重組方案剝離電視、手機等智能終端業務之後,如今的TCL集團核心業務已經變成半導體顯示與材料業務。直到今年4月,TCL集團正式宣告完成重組。

“TCL集團此前重組的邏輯,是基於李東生對行業未來的預判,集中資源專注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讓資本市場看到其價值所在,並以此來提升集團資本市場的價值。但實際上,剝離智能終端及配套業務的TCL集團,並沒有引起資本市場的重視。”劉步塵認為,這或許是TCL集團股價偏低的原因。

也就是說,雖然定位和主營業務均發生改變,但是在不少投資者眼裡,TCL集團仍然是那個傳統的“家電企業”,要建立起新的認知同樣需要時間。

千億市值難現?


在2014年,TCL集團曾提出力爭在5年內實現市值突破千億元的目標。但如今五年之期已到,TCL集團的市值還不到500億元。截至8月23日收盤,TCL集團的股價為3.35元/股,總市值453.9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份TCL集團公佈的《2018年年度報告》中,似乎已經把市值千億的目標拋諸腦後,找不到相關的細節描述。而李東生本人也曾在今年1月份的重組說明會上,為了市值增長未達預期一事,公開向股東們道歉。

如今,在剝離出終端業務後,TCL集團的千億營收規模已被砍掉一半。除了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之外,TCL集團還保留有產業金融以及投資創投業務。

既然如此,在主營業務盈利表現情況一般的情況下,TCL集團是否能依靠金融創投實現業績市值的增長?

就在8月12日,TCL集團宣佈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上海銀行(601229.SH)股份達5%。不過,這並非TCL集團首次增持上海銀行股份。

早在2015年4月,TCL集團便宣佈認購2.01億股上海銀行定向增發的股票,增發後持有上海銀行約 3.73%的股份,後續增持至4.99%,成為上海銀行第四大股東。

不過需要指出,上海銀行股價長期處於被低估狀態,其股價低於淨資產。儘管TCL集團此次增持上海銀行,但其增持金額有限,能否提升上海銀行股價迴歸正常區間還有待觀察。

洪仕斌認為,這是TCL集團有意加強金融領域佈局的體現。“結合現狀,TCL集團要想在今年乃至接下來的數年內達成千億市值的目標,已經不太可能了。”

與此同時,作為TCL集團最賺錢的業務,華星光電的業績增長也面臨行業的壓力,其盈利水平要想實現大幅提高也異常艱難。

樑振鵬提到,“面板行業一般3到5年為一個輪迴週期,如今全球液晶面板不斷高產,供過於求的現狀還會持續,而這個下行週期還將持續兩三年。在此過程中,TCL集團淨利潤很可能會下跌,甚至出現虧損跡象。”

《商學院》也將此持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