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授權自公眾號“來說新知”

谷歌公司級別最高的華裔主管李飛飛離職,在擔任谷歌雲人工智能團隊“掌門人”615天之後,她決定重返斯坦福大學任教,領導斯坦福 AI 實驗室。Google 官方迴應說,“李飛飛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能領導者。”

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那麼,李飛飛到底是誰?

她36歲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和視覺實驗室主任;

她的高質量論文,在頂級期刊發表超過100篇,被引用高達4萬餘次;

她參與建立的兩個數據庫:Caltech 101 和 ImageNet 被 AI 研究者廣泛使用,其中的 ImageNet 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圖像識別數據庫;

她是學術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

先後獲得:

2006 年微軟學者新星獎以及谷歌研究獎、

2009 年 NSF 傑出青年獎、

2011年3月榮獲斯隆研究獎計算機科學獎、

2012 年雅虎實驗室學者獎以及 2014 年 IBM 學者獎、

入選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好奇心是李飛飛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李飛飛如今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一段不平凡的早年人生。她1976年出生於北京一戶普通家庭,李飛飛出生後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四川成都。80年代的成都遠沒有今天繁華,但她的父母特別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只要成都有展覽就帶她去,儘可能拓寬眼界,接觸更大的世界、更新奇的事物。


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同時家裡還有一條很有趣的家規:李飛飛放學回家後只能在40分鐘內做作業,40分鐘後就可以看課外書、可以玩,幹啥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再做作業。父母此舉,就是為了讓李飛飛養成專注高效的習慣,然後為自己留出充足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李飛飛16歲時,父母帶她移民美國。

雖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但是都不會說英文,因此,有著一顆工程師和科學家心的父親到了美國,無奈只能做相機修理工作,而母親則是一名收銀員,勉強維持溫飽。因此除了上學,飛飛還要儘可能補貼家用,打工和上學就成了她適應美國新生活的全部內容,最辛苦時一天睡不到4小時。

李飛飛剛到美國時英語幾乎也是零基礎,但是飛飛天生就對知識好奇。1999年,李飛飛以優異成績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

畢業後面對高薪又體面的工作,她卻選擇迴環境惡劣的中國西藏,去研究自己一直懷著濃厚興趣的藏醫藥。這個決定瘋狂又令人費解,但她得到父母支持,因為父母當初來美國就是為了實現夢想。

這個決定與她一貫以來的興趣、好奇心、求知慾有關。李飛飛從小好奇心很強,喜歡探求真理,對問題追本溯源,比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雖然本科學物理,但她對藏醫藥的濃厚興趣不減,希望能從科學、哲學層面,來研究此神祕領域。

從西藏回來後,李飛飛而是選擇攻讀研究生。在父母支持和自己辛勤努力下,李飛飛拿到了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的博士學位,具體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

同時,李飛飛又拒絕了當時無數人趨之若鶩的諮詢公司麥肯錫,轉而選擇進高校任教做研究,堅守自己以學術研究造福世界的夢想。不僅如此,在高校工作時她再一次做了“驚人”決定——專攻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

李飛飛是斯坦福AI實驗室裡唯一的女性,也是這個AI實驗室的總負責人,是她帶著一群頂尖男士,在這個代表人類未來的領域裡摸爬滾打,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以說,正是父母從小對她的好奇心的有意激發和小心呵護,以及對她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夢想的支持,才讓李飛飛從小到大始終對世界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一顆勇於追求夢想的強大內心。這些在她的求學、工作選擇、研究探索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她取得如此傲人成就的根本原因。


人工智能時代,好奇心比知識更重要


好奇心研究專家伊恩.萊斯利認為:在未來,有好奇心的人會受到青睞。

因為這些人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能夠解決難題,提出尖銳的問題,絕不會僅僅滿足於完成任務。比如,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人工智能,很多人擔心人類有一天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實際上,人最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就是好奇心,以及它所驅使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這是機器沒有的地方。


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人工智能通過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大量地識別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話,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會讓我們的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所以,終生學習,是我們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宿命。而好奇心是促使人類主動學習的種子,是我們獲得競爭力的根源。

在“向日葵國際教育高峰論壇(2018)”上,哈佛大學本科招生委員會前高級招生官Sally Champagne表示:考試成績只是招生官開始查看申請材料的起點,好奇心比好成績更重要。

斯坦福大學的招生官曾說,“大學是一個求知的遊樂園,我們希望招進來的學生不是隻喜歡坐過山車,而是進來以後各種項目都可以嘗試。我們希望這個學生有所特長,但是也有一些其他愛好。最根本的還是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


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渴望和開放地學習新的思想,接受與你不同的新文化,並願意參與其中,這才是吸引知名大學的關鍵。正如愛因斯坦說:“我既不是特別聰明也不是特別有天賦。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


兒童的好奇心與成人的鼓勵休慼相關


美國兒童教育家瑪麗·布特·露伊必勝從事兒童科普教育工作。她讀小學時,有一天訪問普林斯頓大學,正好遇見在那裡執教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只見他默默地站在噴水池前,手指不停地在眼前左右搖晃。小露伊好奇地走近他,老人慈祥地對她說:“你能模仿我這樣做嗎?你將會看見噴射的水柱立即變成一串串美麗的水珠。” 她跟著做,果然看到了這種奇異的現象。老人沒有立即告訴她這是什麼原因,只是笑著對她說:“孩子,記住吧,科學就是探祕,探祕就是樂趣。” 後來她才明白這是物理學中的“頻閃觀測原理”。

露伊終身忘不了愛因斯坦這句“哲言”,並把它當作座右銘。她認為,培養兒童愛好自然科學,並不需要多麼高深的理論,多麼昂貴的設備,只需要父母和老師珍視孩子們可貴的好奇心,並加以諄諄誘導。

好奇心看似個人的心理特徵,但實際上兒童的好奇心與成人的鼓勵休慼相關。而且好奇心並不是一種特質,而是狀態。也就是說,現在有好奇心,不代表以後也有。比如,小學生因好奇而提出的問題比幼兒園的兒童提出的問題減少一半。

兒童受到老師或家長的鼓勵,好奇心將會延續下去,並演變成實驗或探索,因而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至關重要。


成人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1、要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提問。因為每一個提問就是一個孩子求知的火苗 。當孩子通過提問探索世界的奧妙時, 父母應抱著積極歡迎的態度。無論孩子的提問在成人看來是多麼幼稚可笑 , 成人也應專心傾聽 , 切不可對孩子的提問抱無所謂態度或流露出厭煩的情緒 。

2、要嘗試更多方法引導孩子去探索 。孩子的思維比較直觀形象 , 家長應深入淺出 , 富有趣味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 也可以用具體的小實驗讓孩子去感知。

3、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兒童心理學者南希.勞裡和戴維.約翰遜在2010年曾經有過“標準答案與好奇心”之類的研究。他們發現,那些強調標準答案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主動到圖書館找資料的可能性會變小,標準答案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不必急於強調知識的準確性 , 而應鼓勵孩子對周圍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探索 ,常常能激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4、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接觸鮮活的事物。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轉轉,他們接觸到的信息越豐富,越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些從生活中來的鮮活刺激,是最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本質上就是在練習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5、對於孩子的探索和觀察結果,不要隨便作出負面評判。既然是孩子的探索,就不要隨意否定他們,要讓孩子來主導,讓他去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如果成人輕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結果,他就會懷疑自己的這個體驗,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東西,就不會立即激發這個新奇經驗整合過程,孩子就會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

6、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很多美國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更像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自己對周圍事物:如樹木、天空、星星所充滿的好奇心。如果你對周圍事物顯得毫無興趣,甚至對孩子的好奇心不以為意,那麼孩子好奇的天性就會在無形中受到壓制。

谷歌最高級別華裔科學家李飛飛啟示: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寶貴財富


好奇心更是保持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熱情,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是成人送給孩子一生的最寶貴的財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