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畫論:寫山水訣

近代作畫多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

  樹要四面俱有干與枝,蓋取其園潤。

  樹要有身分,畫家謂之紐子,要折搭得中,樹身各要有發生。

  樹要偃仰稀密相同。有葉樹枝軟,面後皆有仰枝。

  畫石之法,先從淡墨起,可改可救,漸用濃墨者為上。

  石無十步真,石看三面,須方多圓少。

  董源坡腳下多有碎石,乃畫建康山勢。董石謂之麻皮皴,坡腳先向筆畫邊皴起,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著色不離乎此。石著色要重。

  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山中有云氣,此皆金陵山景。皴法要滲軟,下有沙地,用淡墨掃,屈曲為之,再用淡墨破。

  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山水中用筆法,謂之筋骨相連;有筆有墨之分,用描處糊突其法,謂之有墨;水筆不動描法,謂之有筆。此畫家緊要處,山石樹林皆用此。

  大概樹要填空,小樹大樹一偃一仰,向背濃淡,各不相犯,繁處間疏處,須要得中。若畫得純熟,自然筆法出現。

  畫石之妙,用藤黃水浸入墨筆,自然潤色,不可用多,多則要滯筆,間用螺青入墨亦妙。吳妝容易入眼,使墨士氣。

  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模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登樓望空闊之處氣韻,看雲採即是山頭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郭熙畫石如雲。古人云“天開圖畫者”是也。

  山水中唯水口最難畫。

  遠山無灣,遠人無目。

  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斷 ,要取活流之源。

  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此活法也。

  眾峰如相揖遜,萬樹相從,如大軍領卒,森然有不可犯之色,此寫真山之形也。

  山坡中可以置屋舍,水中可置小艇,從此有生氣。山腰用雲氣,見得山勢高不可測。

  畫石之法,最要形象不惡,石有三面,或在上,在左側,皆可為面,臨筆之際,殆要取用。

  畫一窠一石,當逸墨撇脫,有士人家風;才多便入畫工之流矣。

  或畫山水一幅,先立題目,然後著筆;若無題目,便不成畫。更要記春夏秋冬景色:春則萬物發生,夏則樹木繁冗,秋則萬象肅殺,冬則煙雲黯淡,天色模糊。能畫此者,為上矣。

  李成畫坡腳,須要數層,取其溼厚。米元章論李光丞後代有兒孫昌盛,果出為官者最多,畫亦有風水存焉。

  松樹不見根,喻君子在野;雜樹喻小人崢嶸之意。

  夏山欲雨,要帶水筆。冊上有石,小塊堆在上,謂之礬頭。用水筆渾開,加淡螺青,又是一般秀潤。畫不過意思而已。

  冬景借地為雪,要薄粉暈山頭。

  山水之法,在乎隨機應變,先記皴法,不雜佈置,遠近相映,大概與寫字一般,以熟為妙。紙上難畫,絹上礬了好著筆,好用顏色,易入眼。先命題目,此之為上品。胸次寬闊,佈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畫法盡矣。

  好絹用水噴溼,石上捶眼匾,然上幀子。礬法:春秋膠礬停, 夏日膠多礬少,冬天礬多膠少。

  著色,螺青拂石上,藤黃入墨畫樹,甚色潤好看。

  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吳融詩云:“良工善得丹青理。”

  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也。

  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字。

  山水之作,昉自漢唐,古筆遺墨,不復多見。米南宮評品稱董北苑無半點李成、范寬俗氣,一片江南景也。厥後僧巨然、陸道士皆宗其法,陸筆罕見,然筆往往有之,亦有逼於董者。其有學於然者曰:“江貫道用墨輕淡勻潔,林木樹葉,排列珠琲,宋人亦珍之,視然則大有逕庭矣。”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

【解讀】

《寫山水訣》一卷,元代黃公望撰。

《寫山水訣》為山水畫論,“有理致”,頗精妙,為元代不可多得的畫論篇章。其版本、內容值得重視的主要有以下諸方面:

其一,《寫山水訣》始見於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成書於元末,有元刊本傳世,1923年江蘇武進人陶湘、《四部叢刊》三編曾據以影印行世)卷八。本文據俞劍華編著《中國古代畫論類編》本,共32則,個別標點失誤處徑改。《元黃公望論畫山水》出自張子政《畫山水跋》,據清王原祁等纂輯《佩文齋書畫譜》卷十六,標點失誤處徑改(關於標點也可參考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謝氏於標點雖有所改正,惜亦有誤)。

其二,黃公望作畫強調復古(師古),繞過南宋,直接師法北宋及以前大畫家(如吳道子、董源、李成、郭熙等),尤其服膺董源。在《寫山水訣》中,黃公望一則曰學者當盡心於董源、李成二家,再則曰“合古人意趣,畫法盡矣”,三則曰“郭熙畫石如雲,古人云:‘天開圖畫’者是也”等等,為典型復古(隔代繼承)言論。

其三,黃公望論畫山水隔代繼承,發展了北宋及以前的論畫成果。《寫山水訣》超越了深受蘇、米“文人畫”實踐與理論(以呵佛罵祖、“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在天”等為典型特色)影響的南宋,直接繼承、發展北宋畫院及以前論畫傳統,闡述畫理畫法(包括筆法、墨法、佈局、畦徑、意境等)、材質媒介(絹紙、礬法、膠法等),既言簡意賅,又細緻入微。如其論述畫樹理法說“樹要四面俱有干與枝,蓋取其圓潤。樹要有身分……要折搭得中,樹身各要有發生。樹要偃仰、稀密相間。有葉樹枝軟,面後皆有仰枝”;論述山水畫著色時說“螺青拂石上,藤黃入墨畫樹,甚色潤好看”等等,一看即知是繼承、發展了王維《山水論》,荊浩《筆法記》,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以及韓拙《山水純全集》等山水畫論傳統。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1269-1354)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畫家。字子久,號一峰道人,又號大痴道人,一說為常熟(今江蘇省常熟市)人。本姓陸,名堅,幼年父母雙亡,族人將其過繼給永嘉州(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屬蒼南縣)黃氏為子,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髮,自創一格;創淺絳山水,畫 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為"元四家"(外三家為吳鎮、王蒙、倪瓚)之首。元至元(1335~1340年)中,浙西廉訪徐瑛闢為書吏,被誣入獄,出獄後師事金月岩入全真道。曾住持萬壽宮,提點開元宮。後往來松江、杭州等地,賣卜為生。晚年住於杭州筲箕泉,86歲時逝世。《道藏》收入金月岩編、黃公望傳《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祕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

一度曾以賣卜為生。後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縱33釐米,橫636.9釐米,開始創稿於至正七年(1347年),時斷時續,歷經數年,至正十年,他83歲,為此圖作題時,尚未最後竣稿。此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巒深秀,筆墨紛披,蒼茫簡遠,是當時社會上摹本有十餘種之多。到此本之前,但已被燒成兩段(後人分別名之《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現 《無用師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於浙江博物館。

黃公望雖學董源,但也確實學過荊浩、關仝、李成,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學荊、關、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調學董,也屢屢提到荊、關、李,恐怕也有趨向時尚的意思在內。後來論者只說他學董,乃是根據他們所見到的黃公望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峰翠圖》、《水閣清幽圖》、《洞庭奇峰圖》等。

黃公望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元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元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一家。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 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黃公望是否原是陸氏子,尚存疑。元明間的多數著作並無陸氏子之說,包括明寫本元人鍾嗣成《錄鬼簿》,僅元末明初黃岩陶宗儀所著《輟耕錄》持陸姓出繼黃姓之說。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簡介】立軸,絹本,淺絳,橫57.2釐米,縱139.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層巒疊峰,千巖萬壑,長鬆雜樹,縱橫有序,錯綜多姿,顯示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姿。構圖繁而用筆筒,筆墨渾厚華滋。人謂天池山得一“幽”字,此畫表現出來了。圖中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綠,展示出山中的幽趣。全圖煙雲流潤,氣勢雄偉,系黃公望淺絳山水的傑作。此圖摹本傳世甚多,此是唯一真本,至為珍貴。畫中自題“至正元年十月,大凝道人為性之作天池石壁圖,時年七十有一。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丹崖玉樹圖

【簡介】立軸,紙本,設色,橫43.8釐米,縱101.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層巖疊翠,高鬆小舍。山上雲霧迷朦縹緲,殿閣半露。山下小橋橫臥,林木蔥蘢,一人策杖尋幽。用筆筒勁洗煉,筆法蒼秀,設色淡雅。構圖上較繁密,山頭多置磯石,敷以淺絳色彩,正如清吳修所說:“赭色微黃畫裡春,墨青墨綠染精神。”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年代】元代

【簡介】長卷,紙本,水墨,縱33釐米,橫636.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膾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該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前半卷《剩山圖》縱31.8釐米,橫51.4釐米。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為紙本水墨畫,寬33釐米,長636.9釐米,是黃公望晚年的力作。黃公望把“畢生的積蓄”都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嘔心瀝血,歷時數載,終於在年過八旬時,完成了這幅堪稱山水畫最高境界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快雪時晴圖卷

【簡介】紙本設色,尺寸:29.7×280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岡巒平列,寒林映帶,山峰遙對,天空以硃砂點出一輪紅日,生動地展現出雪山初晴的景象。通幅皆用水墨,唯太陽用鮮紅色,構思頗為奇妙。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

【簡介】立軸,絹本,水墨,縱117.2釐米,橫55.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高嶺競立,層巖蜂起,丘壑嬈崢,凍樹蕭瑟,是隆冬臘月,氣候嚴寒的山區景象。圖中山巒純用空勾,淡墨漬染。水和天空用濃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皚皚大雪初霽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樹用細筆勾描,樹杆如“竹根”,樹枝如“花霸”。用筆洗煉,構圖新穎,平中寓險,風格雄奇。為黃氏晚年永墨山水畫之傑作。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名稱】元 黃公望 富春大嶺圖

【簡介】紙本墨筆,縱74.2釐米,橫36釐米。南京博物館藏。

富春山,是黃公望最喜愛和多次表現的山水題材之一。圖中描繪一座高聳兀立的富春大嶺,山頂光潔明潤,山腰石隙間樹木茂盛。右側絕壁幽澗,飛流直下,一橋懸空,連接左右兩壁。左側山腰上,一條山道在絕壁之間逶迤穿行,向山谷縱深方向延伸而去,路邊山凹間樹蔭之下,數間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後。逶迤的山道,下臨江面,江水平靜,繞著絕壁緩緩流動。此作中山石畫法簡潔,枯筆淡墨,皴染有度。畫面構景緊湊,疏密虛實,對比鮮明。山石雖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畫法最高境界。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款) 辛卯(1351)年作 溪山茅屋 鏡片 34×23.5cm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1347年作 溪山圖 立軸

鈐印:大痴、□園老人

題識:至正七年秋八月廿有五日,大痴學人黃公望畫。

題跋:空濛煙水浸浮嵐,幽意都歸白鷺灘。欲向此間結茆屋,佳山鎮日飽遊觀。淞上釣鰲叟陶振。

吳玉題簽:元黃公望溪山圖軸。壬寅春暮吳玉。鈐印:吳玉長壽

藏印:南海黃氏天蠁樓印記、黃肇沂詠雩印、吳灝、怡齋、綠溪山莊考藏之印、吳玉珍藏、秀水唐氏、赤雲堂書畫印、張則之、張樂思

由“天蠁樓”舊藏黃公望《溪山圖》卻是一件保存相當完整的佳構。畫面山巒起伏,山與水多用乾枯的淡墨輕鬆畫出,長長的披麻皴使山體顯得疏朗靈秀;樹木則是運用濃濃淡淡的墨筆,勾勾點點,畫得生動活脫,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款署“至正七年秋八月二十有五日,大痴學人黃公望畫”。

此圖根據收藏印可以判斷它的收藏與傳承。 “張樂思”、 “張則之”二印,就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張則之,他是鎮江人,在蘇州閶閭門外,買了一處豪宅,又在北京買了一處住宅,把他從江南收來的書畫賣給樑清標、高士奇等人,此內容可參考國際一流學術著作《南畫北渡》(臺灣石頭出版社出版)第六章,專門有張則之的記載。後來,此圖流傳至嘉興著名藏書樓“綠溪山莊”主人唐淮手裡。唐淮是嘉興秀水人,乾隆庚辰進士,由翰林轉御史,後出典雲南試。以疾歸家,有綠溪山莊,喜藏書畫,其藏章有朱文方形“秀水唐氏”和長方形“綠溪山莊收藏之印”,均於此圖可見。又由“南海黃氏天蠁樓印記”和“黃肇沂詠雩印”二印可知至於該圖後歸廣東“天蠁樓”主黃詠雩。著名畫家、鑑藏家吳子玉於1962年暮春為該圖恭箋“元黃公望溪山圖軸”。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款) 丘壑林巒 立軸

題識:至正庚子正月二日大痴老人作。

題跋:△前輩論畫於元四大家雲:黃子久特妙風骨,風骨二字即氣韻也。畫家六法惟氣韻生動乃在生知,非可學而至。此幅用筆,如天池石壁圖並擅。丘壑林巒幽邃,望之無盡,識者能於斯參氣韻,思過半矣。査士標題。鈐印:梅壑氏一字曰二瞻

△一峰學董叔達,少變其法,以自成家。此故其匠意之筆,後來獨啟南妙得其傳。葉廬菼題。鈐印:韓菼之印、元少

鑑藏印:陸氏叔平、包山子、禮耕堂、穆倩氏、醇士、垢道人程邃、曾益謹藏、廣陵李書樓珍賞圖書、皇十一子、査二瞻、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傳) 江山覽勝圖 手卷

題識:至正二年(1342)夏五月望二日,畫江山覽勝圖於雲間玄真道院。大痴道人黃公望記。

引首:黃子久江山覽勝圖。丙申九月望後二日,中書舍人程南雲篆。鈐印:南城程氏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款) 秋林煙靄圖 手卷

鈐印:大痴、黃氏子久

題識:至正二年七月既望。大痴道人作。

後紙:1.胡儼(1361-1443)題詩,款署:永樂十五年歲在丁酉七月,豫章胡儼題子久秋林圖。 鈐印:梅樓山房

2.竹齋道人題詩,款署“竹齋道人題”。

3.楊士奇(1365-1444)題詩,款署“楊士奇題”。 鈐印:楊氏士奇

引首:秋林煙靄 。 鈐印:玉山完璞、金粟如來

籤條:黃大痴秋林煙靄真跡神品。虛齋珍祕。何維樸題。 鈐印:樸印

鑑藏印:春暉堂法華圖繪、恰有真山似鏡中、西廬主人、王衡(二次)、文水道人、玉堂清暇、徵仲父印、真率齋、王守之印、劉氏寒碧莊印、臣恕私印、蓉峰、蓉峰鑑藏、劉恕珍玩之印、曾在寒碧莊主人處、劉恕、寒碧主人、寒碧主人、花步劉氏家藏、寒碧主人印、龐萊臣珍藏宋元真跡、虛齋審定、虛齋珍賞、萊臣心賞、虛齋至精之品、吳興龐氏珍藏、虛齋祕玩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款) 陡壑密林 立軸

介紹:

題識:至正十一年四月十日,大痴道人作。

鈐印:子久

鑑藏印:端方所藏書畫真跡之印

弘仁題:庚子仲冬,漸江學人弘仁題。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1298年作 秋山雨霽 立軸

題跋:一榻悠然樂事多,四時風景復如何。遠溪水色清流玉,排闥光凝翠擁螺。靜裡研朱將點易,醉中邀月鼓琴歌。知君所好無塵趣,肯許吾□見訪過。王問題。鈐印:王問之印(白文)、仲山(朱文)

款識:九靈別業何年到,聊作新圖寄所思。幽谷白雲晴窈窕,高簾翠樹曉參差。輞川已入王維畫,韋曲仍傳杜甫詩。咫尺相望成萬里,臥遊心事向誰知。大德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仿小李將軍意,黃公望。鈐印:公望(朱文)、黃印(白文)

收藏印: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白文)、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朱文)、煙客鑑定(朱文)、雲間雷氏珍藏(白文)、徐氏□光書畫珍藏(朱文)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款) 1349年作 秋村讀書 立軸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山水 立軸

歷代名家:黃公望畫論及作品賞析

黃公望 山水 手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