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患腦梗死病危,5天后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往季選手尚書這一次登上我們的舞臺,依然是一身白衣。作為一名醫生,“不忘初心”的命題演講像是為他量身而定。醫生的初心無外乎治病救人,可是尚書卻說“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我感到巨大的屈辱。”

往季選手尚書這一次登上我們的舞臺,依然是一身白衣。作為一名醫生,“不忘初心”的命題演講像是為他量身而定。醫生的初心無外乎治病救人,可是尚書卻說“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我感到巨大的屈辱。”

奶奶患腦梗死病危,5天后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尚書所在的腫瘤科是全院治癒率最低的科室之一,每年要死300多人,平均一天一個。在他們科室,一號、二號病房是即將做手術的患者病房,這個病房的患者在經過手術之後,可以活著走出去。而從三號到二十號病房,是化療患者的住院區,他們的生存期從半年到五年、十年不等。最裡面還有六間病房,是中末期患者的病房,他們的生存期不到半年。

給尚書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婷婷的腦瘤患者,她父親變賣了所有家產,帶她全國求醫看病,可是尚書無能為力,最後婷婷爸爸只能帶著女兒出院。“醫生的榮耀和自豪感,以及那些曾經的初心和信念在那一刻蕩然無存”,說到這裡,尚書倍感自責。

而“那一刻”,在尚書的之後職業生涯當中司空見慣,因為“別的科室病能治好,我們科不是”。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而在惡性腫瘤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癌症。在我國,每天約有一萬多人被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8人被確診癌症,有五個人因癌症而離世。讓人不安的是,這個患癌的數據還在增長。

“其實,癌症並非真的不治之症。”上一季尚書曾就癌症這個話題做了專門演講:“統計顯示57.4%的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通過早期發現治療,可以治癒。另外三分之一,通過治療,可以減輕痛苦,延緩生命。”

然而,現實大多數情況是,被癌症打敗的不是醫學,而是患者自己。尚書曾提到一位患者來做腸鏡,發現一種有潛在惡變傾向的良性腫瘤。這種良性腫瘤問題原本不大,只要鏡下切除,飲食規律,不抽菸、不喝酒,定期複查,就不會危及生命。可是,這位患者在切除腫瘤之後,繼續著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就患上了直腸癌。

環境固然是導致癌症的因素之一,但個體在與癌症的這場戰爭中,更重要的病因在於人自己,很多人無法剋制自己的慾望、忽視健康的重要。“這是一場飽受折磨但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尚書曾這樣悲觀地說。醫學、健康學、生物學等科學發展到現在,攻克的疾病越來越多,而新發生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很多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漲。

往季選手尚書這一次登上我們的舞臺,依然是一身白衣。作為一名醫生,“不忘初心”的命題演講像是為他量身而定。醫生的初心無外乎治病救人,可是尚書卻說“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我感到巨大的屈辱。”

奶奶患腦梗死病危,5天后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尚書所在的腫瘤科是全院治癒率最低的科室之一,每年要死300多人,平均一天一個。在他們科室,一號、二號病房是即將做手術的患者病房,這個病房的患者在經過手術之後,可以活著走出去。而從三號到二十號病房,是化療患者的住院區,他們的生存期從半年到五年、十年不等。最裡面還有六間病房,是中末期患者的病房,他們的生存期不到半年。

給尚書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婷婷的腦瘤患者,她父親變賣了所有家產,帶她全國求醫看病,可是尚書無能為力,最後婷婷爸爸只能帶著女兒出院。“醫生的榮耀和自豪感,以及那些曾經的初心和信念在那一刻蕩然無存”,說到這裡,尚書倍感自責。

而“那一刻”,在尚書的之後職業生涯當中司空見慣,因為“別的科室病能治好,我們科不是”。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而在惡性腫瘤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癌症。在我國,每天約有一萬多人被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8人被確診癌症,有五個人因癌症而離世。讓人不安的是,這個患癌的數據還在增長。

“其實,癌症並非真的不治之症。”上一季尚書曾就癌症這個話題做了專門演講:“統計顯示57.4%的癌症其實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通過早期發現治療,可以治癒。另外三分之一,通過治療,可以減輕痛苦,延緩生命。”

然而,現實大多數情況是,被癌症打敗的不是醫學,而是患者自己。尚書曾提到一位患者來做腸鏡,發現一種有潛在惡變傾向的良性腫瘤。這種良性腫瘤問題原本不大,只要鏡下切除,飲食規律,不抽菸、不喝酒,定期複查,就不會危及生命。可是,這位患者在切除腫瘤之後,繼續著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僅僅只有一年的時間,就患上了直腸癌。

環境固然是導致癌症的因素之一,但個體在與癌症的這場戰爭中,更重要的病因在於人自己,很多人無法剋制自己的慾望、忽視健康的重要。“這是一場飽受折磨但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尚書曾這樣悲觀地說。醫學、健康學、生物學等科學發展到現在,攻克的疾病越來越多,而新發生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很多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漲。

奶奶患腦梗死病危,5天后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對於醫學,我們普通人能做的有限,對於自己的身體,我們有責任也有能力經營。唯獨面對死亡,不捨、恐懼、無奈,我們不知如何抉擇。假如生命真的到頭了,又或者患上了不治之症,我們是繼續利用一切醫學手段延遲死亡來臨?還是坦然面對死亡?

尚書有位同事是位兒科醫生,他奶奶突發大面積腦梗死,意識已經不清,根本沒有生還機率,所有人都準備放棄治療和搶救。可是這名醫生不願放棄,堅持用藥、用儀器吊住奶奶最後一口氣。

等到第五天,當他看到四面八方來的親戚前來看望奶奶,奶奶全身插滿管子、綁滿各種儀器,一副狼狽的樣子,他決定放棄治療,因為奶奶從前活得特別精緻,從不給人添麻煩,她一定不希望別人看到她這個樣子。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的初心,我從未更改,只是我更明白了這四個字的含義。”在經歷無數患者生死後,尚書認為:“醫學,不僅僅是裝在瓶子裡的藥,它更是一種以心靈溫暖心靈的科學。”

《我是演說家》第四季

10月21日起 每週六20:30

北京衛視 為新時代發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