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導語:明英宗土木堡被瓦剌首領也先俘獲,開了大明的先例,可為何瓦剌代表不了蒙古?而作為蒙古正統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對此事卻極為不快?千風君帶你看清歷史的細節。

瓦剌並不等同於蒙古,瓦剌的意思是“林中之民”,是位於大漠以西諸部的統稱,雖然瓦剌的貴族常常和成吉思汗家族通婚,但並不屬於“黃金家族”,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明成祖北伐後,瓦剌的首領歸附明朝,在明朝的支持下多次擊敗退回大漠的北元勢力。到也先的父親脫歡作為太師時,瓦剌誅殺了韃靼的太師阿魯臺和其所立的大汗,實力大增,再次想攻擊明朝,最終在土木堡一戰俘獲了大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蒙古部落

不少人都認為也先是蒙古的首領,但實際上他的姓是“綽羅斯”而不是“孛爾只斤”,當時的職位也只是太師淮王,真正的大汗是被稱為“岱總汗”的孛爾只斤·脫脫不花。要說起這位名字很灑脫的脫脫不花,他的經歷也是非常曲折。他雖然是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親曾孫,蒙古“黃金家族”的正統後裔,但在少年時卻和西漢末的建世皇帝劉盆子一樣在他人手下做牧童,而他成為大汗的過程堪比草原版的“漢建世皇帝登基記”。脫歡扮演了當年赤眉軍樊崇的角色,在攻擊韃靼前將他擁立為大汗,以太師的身份成為瓦剌的實際掌權者。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瓦剌和韃靼

之前也提到過,瓦剌部並非是成吉思汗的親族,而是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過程中加入的西部貴族。歡脫讓“黃金家族”的後代當瓦剌的大汗,卻又立即攻殺了東蒙古的大汗和太師,正是考慮到了正統性,根本目的就是為吞併東蒙古鋪路,讓瓦剌代替韃靼成為整個蒙古草原的主宰者。脫脫不花當然很清楚脫歡的野心,也知道他的兒子也先正在逐步將其變成現實,但作為草原男兒,他並沒認命,而是在傀儡的表象下謀劃反抗也先。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脫脫不花

然而,被抓來的朱祁鎮卻打亂了脫脫不花部署,讓他悶悶不樂,因為不管怎樣處置這個大明皇帝,對他都十分不利。如果也先二話不說決定殺了朱祁鎮,他很有可能以大汗而不是自己的名義下命令,若是造成了什麼不好的後果,脫脫不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自身難保;如果也先覺得“奇貨可居”,將朱祁鎮作為籌碼,讓明朝開關獻城、稱臣納貢,甚至以此為基礎攻略中原,那麼也先的地位和聲望在東西蒙古都會大大提高,也會被視為復興草原的代表,那脫脫不花這個傀儡大汗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土木堡之戰

在歷史上,也先在弟弟伯顏帖木兒的勸說下選擇了第二種,沒有傷害明英宗,反而以臣子禮事之,想用他叩開京師的大門,但從不“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力排眾議,說服太后讓郕王朱祁鈺監國,並在京師保衛戰中打退了瓦剌部隊,沒讓也先的美夢實現。也先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幾個月後,再次帶著朱祁鎮進攻大同,脫脫不花覺得不能讓也先得逞,便聯合重臣阿剌知院嚮明朝求和,先行撤兵。也先見人馬散去,大同守將郭登又堅守不出,也只能罷兵,將毫無戰略價值明英宗送回了大明。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明英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先見沒在大明身上佔到什麼便宜,便又將心思放到了大草原上。也先的姐姐是脫脫不花的妻子,他要求脫脫不花將她的兒子立為太子,想要進一步控制汗位。到了這個份上,脫脫不花已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徹底同也先決裂,就地起兵攻打他,可惜兵力不足,戰敗的脫脫不花只能逃到弟弟阿噶多爾濟處借兵。沒想到弟弟也被也先收買,脫脫不花只能繼續逃跑,最終死在了兀良哈。

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俘虜,元朝皇帝的後人卻為何悶悶不樂?

也先

脫脫不花死後,也先的勢力大為擴張,自稱“天聖大可汗”,瓦剌達到極盛。然而“多行不義必自斃”,不久後也先就被部下刺殺,瓦剌也立即衰落,各部四散西遷。雖然脫脫不花一生沒有像他的祖輩一樣建立功業,但他在羅網之下仍奮力反抗的精神還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各位網友對脫脫不花有怎樣的看法,歡迎評論。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