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

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

——習近平

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曾經,我們以為一畝地產200公斤稻穀,就算豐收年了。後來,“超級稻“問世,畝產達到700公斤,震驚了村裡的種田能手。現如今,“超級稻”平均畝產達1149.02公斤,刷新世界水稻單產紀錄,成為農民青睞的種植品種。

曾經,我們以為家裡有頭耕牛,能幫忙耕地就是幸福。後來,有了各種大型農機具,坐在柔軟的座椅上,操作幾個按鈕,就能翻土、撒子、收穫,這才發現,原來農業也可以如此體面。

曾經,來自東北的我以為冬天的水果只有凍梨、凍柿子、桔子。後來,隨著溫室大棚和物流的發展,反季節水果、熱帶水果都來到了身邊,感謝科技增長了我的見識,打開了我的味蕾。

如今,科技進步早已融入到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上週我們徵集了關於【科技進步】的故事,發現大家和小編一樣,都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新生活”。

1

我是一個農民,

以前蔬菜大棚沒有什麼設備,都靠人工操作。

比如草苫子用手一塊塊拽上去,

現在捲簾機一按電鈕全上去了,方便省工省時省力。

過去澆水要好半天,

現在用上滴灌設備,幾個小時就行了,省水減少病害。

種子方面變化也很多,過去產量低、品種單一,

現在嫁接技術種子抗病,產量也高了,品質品種多樣化,夏天吃的蔬菜冬天照樣吃。

農業的發展進步讓我相信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甜美。

——@我愛我家

2

農業機械的微型化、專業化是推動農業前進的重要工具。

比如微型旋耕機,讓山區農民擺脫了牛耕人挖的勞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以往用牛犁耙,種三畝小麥要三四天,

如今用微耕機,最多一天半就種完了,而且顆粒小,不用再人工碎土。

還有電風車,一個人操作,糧食風得乾淨又快。

電動玉米脫粒機,一個人一天能脫兩三千斤,

而傳統的人工手剝玉米,一天最多剝一兩百斤。

微型打米打面脫粒機,豆漿機,微型水泵……,

這些微型農機具,正在改變與改善著山區農民的生產生活,

農民從這些農業機械中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威力,

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子木

3

以前我們的水稻種子是原始的單一品種,

抗病性不強,產量低,

現在改用新型雜交水稻,結果就是不一樣,產量翻了好幾倍。

到了農忙季節,以前都是祖祖輩輩彎著腰,純手工體力勞動,效率低,人也特別累,

自從國家推廣農業機械化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處是一片機器響聲,人也沒有那麼累了,

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多了,真的是科技改變一切!

——@騎著毛驢逛世界@

4

現代化機械的出現替代了原始的勞動力,

以前我們採茶,白天採茶,晚上炒茶,非常辛苦,還不出活!

那時候手工炒,每鍋出來的茶葉顏色、形狀、香味都不一樣。

炒茶的時候,熱的衣服都可以擰出水來,手掌都要起水泡,起老繭的。

有時候炒著炒著就睡著了,還會被熱鍋燙傷。

現在好了,白天採完茶,回到家將茶葉往機器裡一倒,按幾個按鈕就能把茶葉炒好。

效率變高,收入增加了不說,人也相對輕鬆了不少。

做茶真的是一個血汗活,我們這些傳統茶農都好感謝這些設備的創造者,謝謝這些設備為我們提供的幫助。

——@戴水木婷

5

要說這科技進步,我必須要感嘆一下網絡的發展!

我來自湖北,家裡養了很多土雞,

以前土雞和雞蛋的銷路一般,都是固定送往村子附近的商戶,

這幾年大家開始講究養生了,我們也在網上註冊了網店,宣傳我們的土雞和雞蛋。

你別說!效果真好啊!

因為我們都是放養雞,喂得都是包穀面,吃過的人都反應味道好。

慢慢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在網店買我們的土雞蛋,

我們銷售地點從村子周圍擴散到了全國了,

感謝網絡呀!為我們打開了這麼好的銷路!

下一步我還準備和一些電商合作,供貨給更大的市場!

——@活力夾心餅

6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近年來,小麥和玉米種子的培育。

我從事種植小麥和玉米。

這幾年的產量不但提高了不少,產品也優質了很多。

說明國家對我們老百姓的“三農”很重視很支持。

讓高產田成為現實,這一點我很感動!謝謝!

未來希望能研製出更多優質的種子,祝國家農業越來越好!

——@宗建峰

7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藉助農用機械、機器人進行務農,

開著播種機播種,田間管理有監控,

滴灌設施促生長,無人植保機保安全,

收穫的時候開著聯合收割機往田間突突一圈,

還有脫殼機、烘乾機等等。

科技不斷進步,沒準在不久的之後,田裡都看不到農民了農民,只有各類農機具。

農民或在舒適的駕駛艙,或在涼棚下操作無人機作業,一個人就能管一大片地。

相信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農業這一古老的產業,將煥發全新的形態。

——@倔老頭

8

農業科技的進步,看圖說話!

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以前,農村的生產隊都會飼養耕牛,

每年春耕,都能看見農民一手揚鞭、一手扶犁,耕牛犁田的情景。

農忙時節,常常早出晚歸,人和牛都累得筋疲力盡,

記得當年我二舅爺去耖田,耕牛累倒在了田裡,滿身都是泥漿,

被抽打幾下,勉強站起來走兩步又倒下了。

現在,拖拉機逐漸普及,農村告別了耕牛時代。

但是那一幕還是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每每回想總是唏噓不已。

——@活在當下

9

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設備的變化。

小時候都是人工鐮刀割麥子,把麥子割成一堆一堆的,

然後用鐵叉子裝在牛車裡,一個麥季大概能持續一個多月,

有時遇到陰雨天氣還會吃生芽的麥子,生芽的麥子比較黏不好吃。

大概九幾年時候,我們那開始有農用四輪拖拉機割麥子,

大大節省了人力。

到2002年的時候,我們那開始出現小型聯合收割機,

直接收麥粒回家,比之前明顯方便了。

但是對於倒地的麥子小型聯合收割機抓不起來。

再後來又出現大型聯合收割機,既可以把麥秸打碎,也可以抓起倒的麥,

現在收麥子一天就可以收完,簡直不需要人工了。

——@無奈

10

我的家鄉河北省是產棉區之一,

近些年,隨著科技對農業的貢獻,這裡的棉花品種不斷更新,

不但節省了工時,產量也在逐年增加。

記得80年代初,這裡只有兩個品種,黑山棉和魯棉,

那時的棉花需要整枝打杈,每個人最多能管理3—5畝地,畝產300多斤。

到了90年代初,棉鈴蟲席捲而來!棉農遭受極大的損失,幾乎絕收。所有農藥用個遍,噴藥的農民中毒了不少,棉鈴蟲卻依然猖獗。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之久。

抗蟲棉33B、99B來了,從此,棉花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隨著科技不斷髮展,免整枝免打杈,省工高產的品種一一問世,

比如國欣棉系列,還有668、99-1等都深受棉農青睞。

現在不誇張的說,每個棉農可以管理30—50畝棉田,

就是採摘時僱工,畝產可達700斤左右。

節省出來的人力有的出去打工,有的發展第三產業,創業致富增收!

農民日子過好了,臉上笑開花,心裡美美的,甜甜的!

——@豔新

再這麼發展下去,以後田裡可能看不到農民了,全是……

看完這期大家的留言,一種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在心底升騰!科技何止是強大,明明是人類創造出了天賜的效果!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綜合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並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