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折彎鉤為橫折和豎彎鉤連接而成,注意橫筆稍向上斜且由粗變細,如“九”字。橫折彎與橫折彎鉤寫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鉤,寫到末端,順勢頓圓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橫折折撇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折彎鉤為橫折和豎彎鉤連接而成,注意橫筆稍向上斜且由粗變細,如“九”字。橫折彎與橫折彎鉤寫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鉤,寫到末端,順勢頓圓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橫折折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分橫折折長撇和橫折折短撇,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稍按然後向左下或寫長撇,如“及、庭”等字;或寫短撇,如“道”字。

30、橫折折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折彎鉤為橫折和豎彎鉤連接而成,注意橫筆稍向上斜且由粗變細,如“九”字。橫折彎與橫折彎鉤寫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鉤,寫到末端,順勢頓圓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橫折折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分橫折折長撇和橫折折短撇,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稍按然後向左下或寫長撇,如“及、庭”等字;或寫短撇,如“道”字。

30、橫折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輕輕入筆寫彎鉤,彎鉤整體向左下斜,如“乃、仍、奶”等字。

31橫撇彎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折彎鉤為橫折和豎彎鉤連接而成,注意橫筆稍向上斜且由粗變細,如“九”字。橫折彎與橫折彎鉤寫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鉤,寫到末端,順勢頓圓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橫折折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分橫折折長撇和橫折折短撇,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稍按然後向左下或寫長撇,如“及、庭”等字;或寫短撇,如“道”字。

30、橫折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輕輕入筆寫彎鉤,彎鉤整體向左下斜,如“乃、仍、奶”等字。

31橫撇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由輕至重漸漸按筆,末尾頓圓後,挫鋒向左出鉤。 “陵、限、耶”等字。

32、豎折折鉤

顏真卿這個名字,在中國的書法史上簡直是個里程碑。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書法教學裡面,幾乎只要一提到要學書法,就提到唐楷,而一提到唐楷,就會提到顏、柳、歐,因為這三家和元初的那個趙孟頫合稱“顏柳歐趙”,中國書法史四大楷書;而顏真卿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素有“顏筋柳骨”(范仲淹的說法,其實就是說,顏真卿的書法用筆肥厚粗拙,顯得勁健灑脫。柳公權的書法稜角分明,以骨力遒健著稱。“顏筋柳骨”合起來是說他們二人的風格像筋、骨那樣挺勁有力。)之稱,再有進一步的說法(這個說法起源於蘇軾),說柳公權的字是學的顏真卿。

以上這些信息,學書者,不學顏書,似乎簡直不能稱作學過書法;不瞭解顏真卿的字,你都不敢說你瞭解中國書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真卿像)

其實,我第一次學楷書時,有人介紹過他的字,是《多寶塔感應碑》,當時顯那字“太胖”於是不喜歡,最終選了歐體的《九成宮醴泉銘》,再後來,又回頭看《多寶塔》,端莊厚重之態,實在讓我後悔了很久,但這是一個人學習並認知書法的過程,如果不鑽研歐書,就不知道顏體那樣穩重和厚實。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多寶塔》部分)

大概是大學時學文學史,竟又發現,顏真卿其實也是個文壇高人,與高適、岑參這些大詩人交往很多,並且性情相投,陸續就喜歡上了這個最終死於牢獄的書法大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瀛州帖》部分)

可是,我今天要說的,不是他的楷書,卻是他的行書,啟功先生甚至認為他的行書《瀛州帖》可以稱作“墨皇”,這種評價實在是太高了,為什麼呢,我們且看一下啟功的原詩:

真跡顏公此最奇,海隅同慰見心期。請看造極登峰處,紙上神行手不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我們逐句看一下。

第一句,真跡,書法真跡。顏公,指顏真卿。此最奇,根據上下文的意思,當指後面幾句提到的《瀛州帖》。

第二句,海隅同慰,指的是帖中所提到的一句“足慰海隅之心”,因為寫《瀛州帖》,是因為顏真卿收到“安史之亂”平定的消息之後寫的帖子,因此,有這樣胸懷天下的句子。見心期,可以表現出顏真卿關心國家大事的心中期望和闊大胸懷。

第三句,請看造極登峰處,請注意這個帖子的到達書法境界最高處的地方。

第四句,紙上神行手不知,蘇東坡曾經在討論書法最高的境界時,曾經提到過:“書者不覺有筆”,就是說,真正的書法高手,心手相應,甚至不覺得是拿筆在寫字,更不用說腕、臂什麼了,簡真人筆合一,心神合一,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告身帖》部分)

顏真卿的字,曾經被認為是書法之祖,看看他的那些大字碑刻,再沿著歷史一路看下來,幾乎每一個後輩的書法作品裡,都流淌著他的血脈,堪稱為書界楷模。啟功認為顏體是“千潭月印”,就是《永嘉證道歌》裡提到的“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簡直就是書界的鼻祖。到了宋代以後,人們對他的行書字體,特別是蘇東坡、米芾,甚至還把他的行書與五代時期的楊凝式行書並稱“顏楊”,我們可以想見,在宋代,很多唐代行書墨跡應當很多,而這些書法大家們在看完更多的作品後,仍認為顏真卿的了有這麼高的地位,可見,他的行書的確已經達到了超凡入聖的地步。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祭侄文稿》)

在詩的註解中,啟功老生生提到,現當今的好的顏真卿傳世墨跡中,可以列為上乘作品前四名的,是這四個作品:一是的《告身帖》(這個帖子,後人有爭論,一個是說這個作品是顏真卿晚年72歲時的成熟書法作品,另一種說法認為自己寫自己的“委任狀”,實在不合事理,因此,當屬別人的書跡。啟功較認可後說。),一是《湖州帖》,明顯是宋人的筆法,並非唐跡,也是偽作。餘下的《祭侄文稿》和《瀛州帖》,實在是水平太高了,就像掛在天上的太陽一樣,人所共知。

後兩者之中,《瀛州帖》書寫時,顏真卿心情暢快,書寫流行,不像《祭侄文稿》那樣心情沮喪,因此,書寫的更加收發自如,簡直達到了心手合一的神聖地步。啟功老先生認為,它才是當之無愧的“墨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唐代是楷書的成熟期,出現了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一大批楷書大家,他們的字法度完備,是中國書法史上光輝典範,初學毛筆楷書,多從唐楷入手。本文以顏真卿楷書為範例,詳解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先介紹顏體的筆鋒運用方式。

毛筆書法的筆畫是筆鋒在紙上運轉而直接完成的。因為筆鋒柔軟,不同的著紙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形態。一個只會寫鋼筆字的人,拿起筆去臨摹古代書法作品,要準確地寫出這千姿百態的筆畫形狀,恐怕還是束手無策。筆鋒該從哪裡入?從哪裡出?筆鋒在筆畫運行中如何擺動?這都是筆法的重要內容。學習中,我們先弄清以下三點:

一、中鋒和側鋒

所謂中鋒,是書寫時“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蔡邕《九勢》)。中鋒運筆時,筆鋒是往後擺的,即筆鋒所指的方向與運筆方向相反,這種行筆方法能使筆畫外廓光潔。在傳統的書學中,常用“錐畫沙”來作形象的比喻,意思是中鋒行筆,墨滲到紙面上,筆畫中心墨濃兩旁變淡,好象錐尖在沙子上劃過,其溝痕中間深而旁邊漸淺。

所謂側鋒,就是運筆時筆鋒偏於筆畫的一側,這種運筆經常會使筆畫的一側殘缺,一邊濃一邊淡。中鋒用筆厚實、豐腴、有立體感,是園柱形;側鋒書寫則相對薄削、偏平、稜角外露,呈鐵片狀。中鋒含蓄之美更接近於中國人的審美習慣,書法的用筆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一個沒練過書法的學生,在紙上亂寫亂畫,到外都會有側鋒出現,但中鋒運筆則需要主動去調整才能達到,因此,應多體會中鋒運筆的方法。

二、藏鋒與露鋒

行筆過程中,將筆鋒藏在點畫之中,不露出鋒芒,叫藏鋒;若筆鋒露出筆畫的外邊緣則叫露鋒。藏鋒運筆,筆鋒含於筆畫之中,有內剛外柔、含蓄沉穩、渾融厚重之感;露鋒運筆,筆毫鋒芒外露、稜角突出,有瀟灑奔放、颯爽飄逸之美。宋代姜白石在《續書譜》中說:“有鋒以耀其精神,無鋒以含其氣味”。在筆法教學中,藏露鋒的訓練,重點應在筆畫的起收之上。李溥光說:“一筆之妙,妙在起止,起止得當,則畫無不美”。藏鋒起筆,要將筆鋒逆入,也叫逆鋒,藏鋒起筆如篆書、顏體楷書;露鋒起筆即按運筆方向順入,行草書的筆畫用得比較多。收筆時要表現為藏鋒則需回鋒收筆,如唐楷,而要表現為露鋒則提筆出鋒,如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三、轉鋒與折鋒

轉鋒是運筆過程中,筆鋒方向漸漸改變,行筆線路為圓轉。折鋒是筆鋒方向突然改變,行筆線路為方折,兩種用筆方法產生的效果不同,即“轉以成圓,折以成方”。

所謂“轉以成圓”,意思說轉鋒能使筆畫呈渾圓弧形,在運筆時,筆鋒逐漸轉繞,使筆畫外形圓,筆鋒內裹於筆畫中間。所謂“折以成方”,意思是說折筆能使筆畫成方狀,在運筆時,筆鋒稍提起然後突然改變方向而行,使筆畫外形有方角出現。轉、折鋒用於筆畫的起收和轉折之處。

轉鋒用筆流暢輕順,給人圓柱體感覺,以李斯式的小篆的最為典型,折鋒用筆斬截勁健,給人生鐵板的感覺,以龍門造像記為最明顯。圓轉屬陰柔之美,方折則屬陽剛之美,在古代的各種作品中,很少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一般書家都是方、圓兼用,轉、折鋒交錯進行的。

上面講了運筆過程中,筆鋒的正與側、藏與露、轉與折之間關係,下面具體談顏體的運筆方法。

四、顏體筆法32式

1、橫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右上邊緣,之後向右下頓圓,最後向左回鋒收筆。如“一、二、三”等字。有些短橫的寫法與上述有所不同,比如左粗右細橫,收筆變為提;而左細右粗橫的起筆則為露鋒起筆,如同寫點。

2、豎——垂露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常常在一個字中起支撐作用,特別是中豎宜挺直有力。豎按收筆的方法和形態不同,有垂露、懸針之分。

垂露豎的寫法為;向左上方逆鋒著紙,此過程僅筆尖輕輕與紙相觸,轉鋒向右下頓筆如寫點畫,至意想中的筆畫寬度,稍作停頓後將筆肚稍左下轉調整筆鋒即向下中鋒行筆,行至末端,將筆往上提,使筆鋒著紙幅度變小,再將筆鋒移向筆畫左邊緣,之後向右轉鋒提筆回收,如“十、幹、非” 等字。根據字形需要,垂露豎還有直、曲,有正、斜之分。曲形的,如“因”字;傾斜的,如 “中”的側豎,“五”的中豎。還有上粗下細的,如“草字頭”中的豎。

3、豎——懸針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懸針豎的寫法:前部分與垂露豎,當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長度時,一邊向下行筆,一邊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但要注意提筆不可過早,否則,筆畫過於頭重腳輕,支撐不起字的結構。只有當一個字最後一筆為豎畫的時候,才可以用懸針豎。如“十、井、川”等字。

4、撇——長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撇畫有多種寫法,在不同的字或不同的部位寫法各異。其中長撇有斜撇、豎撇、直撇三種,寫法為:斜撇、直撇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再向左下中鋒行筆,至筆畫三分之二處漸漸提筆出鋒,筆畫收筆宜尖。斜撇如“左、在、少”等字,中間稍彎富有彈性,直撇如“者”字,整體直行,豎撇如“月、用”等字,起筆如豎畫,開始三分之二部分直下。

5、撇——短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右上方逆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鋒向右下漸漸提筆出鋒,整體由粗變細、短而直。短撇在字頭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千、斤”等字;短撇在字的左部時,形態較斜,如“乍、佳、爪”等字。

6、捺——斜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捺主要分為斜捺和平捺。斜捺,由二段構成,先向右下再往右,開始由細變粗,後面由粗變細,寫法為:逆鋒起筆,開始不宜寫粗,轉鋒向右下逆時針方向邊行邊按,使筆畫漸漸變粗,至捺腳即最粗處,駐筆微頓,縮回,再拖鋒提出,缺口較大,尾部上邊緣略有下垂之意。如“八、人、夫”等字。

7、捺——平捺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平捺,平捺有三段,如同把斜捺放平,再在前面加一短橫,寫法為:先寫一小短橫,然後再向右下由輕到重逐漸按筆行走,捺腳出鋒與斜捺同,只是方向略為高一點。如“之、近”等字。

8、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向左下方逆鋒起筆,轉鋒向右下頓筆,再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尖鋒,如“江、持、北”等字。

9、折——橫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是由橫和豎兩筆連接組成,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下行筆寫豎,最後回鋒收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分兩筆來寫,寫完橫畫後,將豎畫起筆的動作按到橫畫的末端,再向下寫豎即可。如“日、中、尺”等字。

10、折——橫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和撇連接而成,連接處即折處的原理和橫折同,當橫畫行至尾部提筆向右上,轉鋒向右下頓筆,稍向左調整筆鋒後向左下行筆寫撇,如“又、名、友”等字。

11、折——豎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豎和橫連接而成,寫完豎畫,將筆鋒提向左,然後向右下頓筆,將筆肚稍右上推調整筆鋒緊接著向右寫橫,如“山、世、仙”等字。

12、折——撇折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提連接而成,撇畫不宜出尖鋒,至撇畫末尾,將筆鋒向左提起向右下頓筆,然後向右上邊行邊提筆,最後出鋒,如“至、矣、玄”等字。

13、折——撇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撇和和長點連接而成,撇畫行至將出尖鋒時即折筆向右下寫長點,長點為順時針方向運行並將筆鋒漸漸按下,使筆畫逐步變粗,如“女、妄、姑”等字。

14、鉤——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畫寫到末尾,將筆鋒向左下轉,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稍偏上出鋒,鉤不宜太長。如“水、可、行”等字。

15、鉤——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稍輕,由輕到重按順時針方向向下弧彎行筆,邊行邊按使筆畫由細變粗,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起筆和出鉤處應在一條垂直線上,否則整體會或左或右傾倒。如“子、手、乎”等字。

16、鉤——斜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起筆如豎畫,向右下逆時針方向弧彎行筆,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右上出鋒。到出鉤輕頓使底部圓足,挫鋒退回,提筆向左上出鋒。如“我、或、成”等字。

17、鉤——豎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行至豎尾,圓轉向右下,再往右上行,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挫筆退回再向上提筆出鋒。出鉤處與在左側圓轉處應齊平,橫方向一段不可直走。如“也、已、元”等字。

18、豎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與豎彎鉤基本相同,只是沒有出鉤,筆畫末尾頓筆圓足即可。如“七、四、西”字。

19、鉤——臥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入筆稍輕,向右下方逆時方向運行的同時漸漸將筆鋒按下,使筆畫由細變粗,至末尾順行筆方向頓圓,稍挫筆退回再向左上提筆出鋒。如“心、志、忽”等字。

20、鉤——橫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橫、點和鉤三個部分組成,橫畫稍細,由粗變細,寫到末尾,將筆鋒提至橫畫上邊緣,向右下方頓成點,稍駐筆使點底圓足,稍向左上挫鋒提筆,最後向左下出鉤。如“字、彼、欲”等字。

21、豎提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顏字豎折很特別,寫完豎畫,提筆離紙,在豎尾左下方獨立起筆寫提,提畫前半部分與豎相接。如 “民、以、畏”等字。

22、點——側點(右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點畫分有側(右)點、左點和豎點。側(右)點向左上逆鋒起筆,轉鋒順時針方向向右下行筆,到尾部稍頓,向左上回鋒收筆,一次寫成,不能回填。如“下、玉、清”等字。

23、點——左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點,顏體的左點多為出鋒,逆時針方向向右下頓,挫鋒將筆稍提起,在點的中部向右上方提筆出鋒。如“小、亦、新”等字。

24、點——頭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豎點分頭豎點和左豎點,頭豎點為上粗下細的短豎,如“六、言、文”等字。

25、點——左豎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左豎點起收為垂露豎的寫法,但形態特殊,先向左下再轉向右下,整體彎曲。如“寶蓋頭”的左點。

26、點——上下點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上下兩點一起,上點向左下出鋒與下點作呼應,如“冬、寒”等字。

27、橫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此筆為橫折和豎鉤連接而成,注意折和鉤的運筆技巧。豎部分有的向下,如“月、雨”等字,有的向左下,如“方”字。

28、橫折彎鉤、橫折彎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折彎鉤為橫折和豎彎鉤連接而成,注意橫筆稍向上斜且由粗變細,如“九”字。橫折彎與橫折彎鉤寫法基本相同,只是不出鉤,寫到末端,順勢頓圓即可,如 “投、沿”等字。

29、橫折折撇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分橫折折長撇和橫折折短撇,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稍按然後向左下或寫長撇,如“及、庭”等字;或寫短撇,如“道”字。

30、橫折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接著向右下輕輕入筆寫彎鉤,彎鉤整體向左下斜,如“乃、仍、奶”等字。

31橫撇彎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橫畫由粗變細,折後寫直短撇,向右下順時針方向由輕至重漸漸按筆,末尾頓圓後,挫鋒向左出鉤。 “陵、限、耶”等字。

32、豎折折鉤

楷書大家顏真卿及其圖解32式,揭示楷書的用鋒與筆法

由 豎折、橫折、豎鉤等組成,前豎直下,後豎稍向左下斜。如“引、弟、第”等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