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8000畝蟹稻田上飄起“數據雲”

種植業 水稻 農業 三農 東北網 2017-06-09

“只要用手機掃一下產品二維碼,產品信息就能馬上‘跳’出來,同時還可以看到蟹稻生長全過程,實現農產品追溯,從稻苗生長再到餐桌都有完整的產業鏈信息。”在物聯網控制水稻種植系統面前,北安市東勝鄉寒地水稻示範園負責人李富強指著大屏幕上的各分區告訴記者,物聯網實現了對萬畝蟹稻田的全程監控。

東勝鄉現代農業標準化水稻示範基地是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旱改水”項目,有智能育秧大棚100棟和智能催芽車間、智能育秧車間各1棟,秧苗澆水全部採用智能控制,可為5萬畝水田提供優質種子、工廠化育秧、機械插播、機械收割等全程社會化服務。今年示範園種植水稻1.1萬畝,其中蟹稻8000畝,是全省最大的蟹稻連片種植基地,5月19日開始插秧,6月8日結束。

今年該示範園區首次採用物聯網信息技術,物聯網憑藉水田中設置傳感器,每十分鐘獲取一次水位、水溫、溫度、溼度4項信息,每1小時通過網絡向雲端存儲一次數據。水稻農戶可使用智能手機應用來確認水田的狀況。此外,還可按照時間序列與過去比較,及時掌握苗情變化,為今後制訂作業計劃提供幫助。從育秧、催芽開始,可視系統24小時觀測秧苗生長狀況,並可遠程控制其自主入水、排水。智能化育秧大棚生長環境採集及控制系統可掌握棚內秧苗生長髮育的實時視頻,監測空氣、土壤的溫溼度,根據實際反饋情況進行自動捲簾通風及微噴灌溉。

北安8000畝蟹稻田上飄起“數據雲”

圖為東勝鄉寒地水稻示範基地一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