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中藥 青蒿 茵陳蒿 中醫 神黃中醫智庫 神黃中醫智庫 2017-09-06

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對中醫藥有些瞭解的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拔來當柴燒”。茵陳、青蒿均是臨床的常用中藥,因此,一般老百姓聽到這句諺語,可能會理解成:茵陳與青蒿為同種植物,幼嫩時為茵陳,成熟時為青蒿,再老了就只能當柴燒。在河北、山東、江蘇、福建等地區,的確有人將茵陳的老枝作為青蒿使用;在東北地區地區,也有人將濱蒿的幼苗作為中藥茵陳入藥,將其老枝作為中藥青蒿使用。那麼,這樣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確呢?茵陳、青蒿是來自於同一種植物嗎?它們的聯繫與區別究竟是什麼呢?

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有茵陳、青蒿的記載,且二者不是一物,分別被列為上品、下品。明代醫家陳嘉謨也曾在《本草蒙筌》中詳細解釋道:“按諺雲,三月茵陳四月蒿,人每誦之,只疑兩藥一種,固分老嫩而異名也,殊不知葉雖近似,種卻不同。草(青)蒿葉背面俱青,且結花實;而茵陳葉面青背白,花實全無。況遇寒冬,尤大差異,茵陳莖幹不凋,至春復舊幹上發葉,因幹陳老,故名茵陳;草(青)蒿莖幹俱凋,至春再從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青)蒿。

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發舊幹者三月可採,產新苗者四月才成,是指採從先後為雲,非以苗分老嫩為說也”。現代中藥學研究認為: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而青蒿為菊科植物青蒿或黃花蒿的全草。由此可見,雖然中藥茵陳和青蒿都為菊科植物,但二者來自於不同的屬。因此,將茵陳、青蒿混用是不科學的。

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

茵陳、青蒿不僅不是來自於同一種植物,且二者的功效也差別較大。茵陳又稱茵陳蒿,性涼,味苦、辛,入肝、脾、膽、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溼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溼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症。青蒿又稱草蒿、野蘭蒿,性寒,味苦、微辛,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暑、除蒸的功效,多用於治療溫病、暑熱、骨蒸勞熱、瘧疾、痢疾、疥瘡、瘙癢等症。茵陳善清熱利溼,為治黃疸之要藥,常與梔子配伍,以利溼消腫;治寒溼陰黃、肢體逆冷者,常將茵陳與附子·、乾薑、炙甘草配伍;治風癢疥瘡,可用茵陳煎湯薰洗患處。青蒿則為苦寒之藥,能清瀉肝膽和血分之熱,專解骨蒸勞熱,古方多單用之;青蒿善洩暑熱之火,且洩火熱而不耗氣血;若瀉陰分之火,常將青蒿與沙蔘、地骨皮、秦艽、鱉甲、地骨皮配伍,能引骨中之火行於肌表;治外感暑熱,常將青蒿配伍藿香、佩蘭、滑石等;治溫熱病寒熱往來及瘧疾等症,可將青蒿與和黃芩、半夏、竹茹等同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