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迪超市:線下版的拼多多

阿爾迪超市:線下版的拼多多

作者:牛和智

來源:雪球

大家都在討論拼多多。最近我正好在看一個公司,就是阿爾迪超市,其實大家如果瞭解過阿爾迪超市的話,就更容易理解拼多多了。

阿爾迪超市起源於二戰後的德國,由兄弟倆創建分北阿爾迪和南阿爾迪,目前在全球超過1萬家店,年收入超過800億美元。因為競爭不過阿爾迪,沃爾瑪不得不在2006年退出德國市場。

而在中國,沃爾瑪一年內關閉了14家店,家樂福把80%股權賣給蘇寧。而ALDI在端午節那天在上海開了兩家店(中國叫奧樂齊)。前一段時間跟朋友一起去看了一下,雖然跟美國ALDI還是有很大區別,但總體上延續了低價SKU少的特點。

還是來談談阿爾迪超市有啥特點吧。阿爾迪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特別低,比以低價著稱的沃爾瑪還要低15%~20%,比普通超市低20%~30%。

跟沃爾瑪和costco相比,阿爾迪有以下特色:

a) 單店SKU只有600多,堅持一個品類就一個商品的原則,而沃爾瑪一個店的SKU通常超過1萬個;

b) SKU少,但單個產品的採購量是沃爾瑪的好幾倍,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強,供應商願意以更低的價格供應給阿爾迪;

c) 自由品牌佔比90%,省掉了知名品牌的營銷管理費用,直接找各個知名品牌的供應商供貨,保證了質量;

d) 以前幾乎不做廣告,主要靠天天低價來吸引顧客,在超市門口放著每週特價產品廣告,但這幾年在澳洲開始做廣告了,在中國也請了化妝品代言人;

e) 單店面積只有500~800平米,員工4~5人,員工屬於全能型選手,什麼都要幹;人效大約是沃爾瑪的兩倍,更高的人效也可以給員工更高的工資,員工平均工資高於沃爾瑪,員工離職率也很低,70%的員工簽訂了終身僱傭合同;

f) 產品都是預先包裝好的,不需要單獨再稱重,有利於快速結賬,節省人工成本,而且包裝比COSTCO小很多。

g)管理上也力求簡單模式,堅持去中心化的組織,奮鬥在一線的阿爾迪員工被賦予很大的管理和決策權,這一點跟海底撈很相似;不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也不考核單店利潤等,這一點也跟海底撈也非常相似;

看了這些簡單介紹,是不是對阿爾迪這家超市多了一下興趣?個人覺得,所有研究拼多多模式的人,都應該去研究一下阿爾迪超市,看看這些線下超市是如何做到低價還有很好利潤的。

如果有興趣,簡單大家去看看這本由阿爾迪管理委員會委員寫的書:只放一隻羊:戰勝沃爾瑪的11大祕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