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文玩 棉花 首飾 東海 雲南旅遊 2017-04-11

走在麗江,最容易映入你眼簾的除了美景就是納西族的服飾“披星戴月”了。這樣的民族服飾,一般都是納西族的長者保留著這樣的穿戴方式。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納西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和四川省的多個縣,服飾的特點與納西族的生活環境和從事的農業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也是納西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於腰後,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鍊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麗江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繫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製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誌。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釐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淨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後,再按體裁製。縫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繡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揹帶)用白布做成。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上繡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揹帶在胸前交叉,然後繞回背後從下端把羊皮繫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製成,層層纏於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繫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以麗江縣城大研古城為代表的納西族民族服飾,未婚女子一般梳長髮或扎長辨批垂肩後,已婚婦女則在頭頂梳髮髻,喜歡帶藍色帽子。衣著方面,上身著寬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捲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製的百褶圍腰,從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繡花鞋。在領、袖、襟等處繡有花邊,樸素大方。由於納西族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繡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繡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寧蒗地區的摩梭人的服飾則另有特點。摩梭女子喜歡用犛牛尾或線製成粗大的假髮辯,戴交纏式布包頭,上身著短衫,下著十分寬大的長裙。腰間用很長的寬布條層層纏繞。

納西婦女喜歡佩帶手鐲、耳環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 披在身上的“星月”

納西族男子的服裝(來源:誠知旅旅遊網)

納西族男子的傳統穿戴大致分兩種:一種見於麗江一帶,一種見於中甸三壩一帶。麗江納西族男子蓄短髮,戴氈帽或纏包頭。氈帽中有一種一半卷邊、名為喜鵲窩帽的,十分瀟灑和別具一格。上身內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氈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腰束帶,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壩一帶的納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褲,衣為右衽或對襟、長袖外套,衣長到腹部,纏紅布包頭。各地的納西族男子服飾都比較簡潔,色調明快,顯得純樸自然。

服飾傳說

關於納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間和學術界有著多種推測和解釋,關於它的神話傳說也很多。相傳在很久以前,納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過著寧靜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現了一個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個太陽與原有的太陽一起,輪番烤灼大地,人間沒有黑夜,大地處處焦黃。有個叫英姑的納西族姑娘,立志要到東海請龍王。她用鳥的羽毛編織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頂陽衫”,披在背上向東方奔去。英姑到了東海邊,恰巧遇上龍三太子,兩人相愛。

龍王派龍三太子陪她回家鄉解除旱情。可惡的旱魔施記將龍三太子陷入深潭,讓大象和獅子把守潭口,可憐的英姑與旱魔一連搏鬥了九天,終因氣衰力竭,倒在了地上,從此,這地方就叫“英姑墩”(即麗江)。龍三太子拼死衝出深潭,呼叫著撲向英姑倒下的地方,變成縱橫麗江壩子的泉水。白沙三多神見狀造了一條雪龍,一連吞下了七個太陽,並把變冷後的太陽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個太陽將之變成了月亮。三多神把七個冷太陽捏成了七個閃光的星星,鑲在英姑的頂陽衫,以資表彰。

為了紀念英姑,納西族姑娘依照英姑的頂陽衫做成了精美的羊皮披肩,象徵勤勞勇敢,世代相傳,沿襲至今,因而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納西族勤勞辛苦。(編輯:張豔豔 圖片來源:poco網 作者:影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