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數據來源於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除了盈利困難,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也是公認的問題。

王非籃球訓練營總經理王雅倩稱,現在籃球培訓市場,課程體系很混亂,比如北京,籃球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培訓課程並不規範,不標準。學員的年齡分層,做的也不夠精細。比如,經常在一些培訓機構,會見到八歲的孩子,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訓練。

“另外,籃球教練員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教練,根本就沒經過專業訓練,那種打過幾年籃球,身高比較高的,也可以濫竽充數到教練隊伍中。“王雅倩無奈的說道。

在冰球青少年培訓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曲洋增透露,他一個朋友的孩子,打了一年冰球,但水平依舊沒什麼長進。

“因為那個俱樂部教練特別少,約課經常約不上。這樣的草臺班子,都是跟冰場按照冰時租,比如原來定10個孩子上課,最後來了3個,這個課就臨時取消了。” 曲洋增說。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數據來源於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除了盈利困難,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也是公認的問題。

王非籃球訓練營總經理王雅倩稱,現在籃球培訓市場,課程體系很混亂,比如北京,籃球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培訓課程並不規範,不標準。學員的年齡分層,做的也不夠精細。比如,經常在一些培訓機構,會見到八歲的孩子,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訓練。

“另外,籃球教練員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教練,根本就沒經過專業訓練,那種打過幾年籃球,身高比較高的,也可以濫竽充數到教練隊伍中。“王雅倩無奈的說道。

在冰球青少年培訓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曲洋增透露,他一個朋友的孩子,打了一年冰球,但水平依舊沒什麼長進。

“因為那個俱樂部教練特別少,約課經常約不上。這樣的草臺班子,都是跟冰場按照冰時租,比如原來定10個孩子上課,最後來了3個,這個課就臨時取消了。” 曲洋增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打冰球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會負責人,萬國體育CEO張濤,2018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90%的青少年俱樂部還是作坊,會員就百十人,方式非常原始,教練加簡單培訓內容,在課程體系化、整體場館運營能力上,包括對課程深耕、賽事舉辦方面還存在著太多不足。”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場館租賃,也成為體育培訓機構頭疼的問題。

王非籃球週末訓練營,在北京有11塊場地,但負責人王雅倩,在談到場館問題後,依舊一臉擔憂。

“現在北京場館並不多,大家爭的又厲害,而且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室內場館訓練,現在場館的租賃價格,每年上漲的都比較厲害,這方面我們每年投入是非常大的”。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數據來源於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除了盈利困難,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也是公認的問題。

王非籃球訓練營總經理王雅倩稱,現在籃球培訓市場,課程體系很混亂,比如北京,籃球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培訓課程並不規範,不標準。學員的年齡分層,做的也不夠精細。比如,經常在一些培訓機構,會見到八歲的孩子,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訓練。

“另外,籃球教練員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教練,根本就沒經過專業訓練,那種打過幾年籃球,身高比較高的,也可以濫竽充數到教練隊伍中。“王雅倩無奈的說道。

在冰球青少年培訓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曲洋增透露,他一個朋友的孩子,打了一年冰球,但水平依舊沒什麼長進。

“因為那個俱樂部教練特別少,約課經常約不上。這樣的草臺班子,都是跟冰場按照冰時租,比如原來定10個孩子上課,最後來了3個,這個課就臨時取消了。” 曲洋增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打冰球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會負責人,萬國體育CEO張濤,2018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90%的青少年俱樂部還是作坊,會員就百十人,方式非常原始,教練加簡單培訓內容,在課程體系化、整體場館運營能力上,包括對課程深耕、賽事舉辦方面還存在著太多不足。”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場館租賃,也成為體育培訓機構頭疼的問題。

王非籃球週末訓練營,在北京有11塊場地,但負責人王雅倩,在談到場館問題後,依舊一臉擔憂。

“現在北京場館並不多,大家爭的又厲害,而且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室內場館訓練,現在場館的租賃價格,每年上漲的都比較厲害,這方面我們每年投入是非常大的”。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王非籃球訓練營的室內場館

動因體育COO安楠,此前在接受採訪中稱,中國體育場館90%為國有,或由公共機構管理,民營場館很少。隨著體育培訓行業競爭加劇,缺乏場館資源問題會更加凸顯,可能會有一場大戰,出現租金提升或圈地等情況。

面對場館租賃難的問題,好動網球決定另闢蹊徑,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尋求與學校合作。 何華立說:“現在,不少學校都有網球場地,通過與學校合作興趣班或雙優班,不僅可以解決場地問題,還有助於招生。”

儘管體育培訓這座金礦挖的並不容易,但何華立還是希望,未來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參與的人多了,行業才能越做越大,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數據來源於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除了盈利困難,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也是公認的問題。

王非籃球訓練營總經理王雅倩稱,現在籃球培訓市場,課程體系很混亂,比如北京,籃球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培訓課程並不規範,不標準。學員的年齡分層,做的也不夠精細。比如,經常在一些培訓機構,會見到八歲的孩子,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訓練。

“另外,籃球教練員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教練,根本就沒經過專業訓練,那種打過幾年籃球,身高比較高的,也可以濫竽充數到教練隊伍中。“王雅倩無奈的說道。

在冰球青少年培訓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曲洋增透露,他一個朋友的孩子,打了一年冰球,但水平依舊沒什麼長進。

“因為那個俱樂部教練特別少,約課經常約不上。這樣的草臺班子,都是跟冰場按照冰時租,比如原來定10個孩子上課,最後來了3個,這個課就臨時取消了。” 曲洋增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打冰球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會負責人,萬國體育CEO張濤,2018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90%的青少年俱樂部還是作坊,會員就百十人,方式非常原始,教練加簡單培訓內容,在課程體系化、整體場館運營能力上,包括對課程深耕、賽事舉辦方面還存在著太多不足。”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場館租賃,也成為體育培訓機構頭疼的問題。

王非籃球週末訓練營,在北京有11塊場地,但負責人王雅倩,在談到場館問題後,依舊一臉擔憂。

“現在北京場館並不多,大家爭的又厲害,而且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室內場館訓練,現在場館的租賃價格,每年上漲的都比較厲害,這方面我們每年投入是非常大的”。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王非籃球訓練營的室內場館

動因體育COO安楠,此前在接受採訪中稱,中國體育場館90%為國有,或由公共機構管理,民營場館很少。隨著體育培訓行業競爭加劇,缺乏場館資源問題會更加凸顯,可能會有一場大戰,出現租金提升或圈地等情況。

面對場館租賃難的問題,好動網球決定另闢蹊徑,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尋求與學校合作。 何華立說:“現在,不少學校都有網球場地,通過與學校合作興趣班或雙優班,不僅可以解決場地問題,還有助於招生。”

儘管體育培訓這座金礦挖的並不容易,但何華立還是希望,未來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參與的人多了,行業才能越做越大,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好動網球夏令營的學員,在練習擊球。


結語

三年前,36歲的陳雲,還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中層領導。因為兩個兒子都在學冰球,加上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他深感這條冰球路,蘊藏著無限商機。

於是陳雲,便毅然辭掉高薪工作,一頭扎進了青少年體育培訓,這片暗流叢生的藍海中。

三年裡,陳雲切身感受到,這個行業的瞬息萬變,但談到未來,他依舊覺得,“還是值得走下去的,不過可能要走10年,才會看到成果吧”。說完,他轉過頭,望向不遠處,那片潔白的冰場。


"

據德勤《教育新時代——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教育市場在2018年規模會達到2.68萬億元,“至 2020年民辦教育總體規模將達到3.36萬億元”。

將自身定位置於教育市場的體育培訓,也在素質教育強化政策、大眾意識進化及教育市場消費升級,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由原先的誘人藍海過渡到紅海廝殺。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騰訊邊界 , 作者 王麗梅 魯春萍

在此般背景下,孩子們的暑假必然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這是騰訊體育《不止有補習班的夏天》專題的商家機構篇。

教育市場前景廣闊,80後、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全面素質教育消費意願強烈,但體育培訓終究屬於“重資產”,商業模式一直處於摸索當中。“暑期體育培訓”這塊蛋糕到底誰在分割,香甜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苦澀?


暑期,孩子們在哪進行體育培訓?

球場上,男孩們正在激烈拼搶,震得地板嗡嗡作響。人群中,突然閃過一記馬尾辮,正跟著它的小主人,在球場上旋轉跳躍。在一群高壯的男孩中,這個瘦弱的馬尾辮女孩兒,顯得格外獨特。

她叫盧芊秀,今年9歲,是王非籃球暑期夏令營中,唯一的一名女孩兒。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盧芊秀和一群男孩在上籃球課(受訪者供圖)

芊秀告訴騰訊體育,她是白家莊小學籃球隊的一員。上學期的一場籃球比賽,因為她的兩個罰球沒進,導致球隊最後失利,小姑娘很是自責。於是,暑假一開始,爸爸就給她報了這個夏令營。

暑假裡,像芊秀這樣,參加國內體育項目夏令營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單她所在這個營,3期培訓,一共就有360個孩子參加。

家住內蒙古赤峰的王莉,暑假給兒子報的是國際夏令營——納達爾網校親子營。這趟西班牙之旅,算上機票和夏令營的訓練費,王莉一共花了25000元左右。

王莉則目標很明確,一來想提高下兒子網球技能,二來想以後送他出國留學,趁這個機會鍛鍊下,也讓他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夏令營中的孩子,正在進行體能訓練

網球培訓機構“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介紹說,暑假的體育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夏令營形式,分為國內營和國際營,基本都包含食宿,集中封閉式培訓,一般一週左右;另一種就是特訓營,不包吃住,主要用於學生集中訓練,或者家長消課使用,時間相對自由一些。

8歲的寧霖,暑假報的就是特訓營。半年前,媽媽在這家擊劍館辦了年卡,上課不限次數,一共17000元左右。平時,寧霖只有週末才來訓練,暑假開始,他一週要來三次,每次上2節課。

擊劍館工作人員說,暑假裡來上課的,基本都是辦了年卡的孩子,培訓內容與平時一樣,只不過暑期,孩子上課的時間,相對更集中。

“相比特訓營,我們組織的夏令營,門檻比較高,一般都是帶隊出去比賽,參加的孩子,都是高級或者專業級別的,水平太低,你也沒法出國打比賽。”這位工作人員對騰訊體育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上擊劍課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暑期體育培訓生意,誰在操盤?

2016年發佈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體育服務業佔比超過30%。新京報在此前報道中曾披露,根據推算,到2020年體育培訓行業總規模將接近2000億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而在體育培訓這片廣袤藍海之下,暑期體育培訓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騰訊體育瞭解,目前市場上,暑期體育培訓的特訓營,基本都是專業體育培訓機構在做;而夏令營市場,就出現體育培訓機構、旅遊機構、營地機構等多方混戰的局面。

王非籃球訓練營,已經連續辦了15年夏令營。經理王雅倩介紹,今年暑假他們一共辦了三期夏令營,每期收費5800元,一共10天。每期夏令營,名額限制是120人,他們幾乎都能招滿,其中70%是北京本地孩子,30%是外地孩子。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在王非籃球夏令營上課的孩子們

15歲的黃民,來自河北滄州,他從小就喜歡籃球,偶像是NBA球星科比。他說:“我很早前就聽說過,這裡培養出過丁彥雨航、睢冉等很多知名球員,所以,一直挺嚮往來這裡訓練的”。

今年中考後的暑假,沒那麼多課業負擔,黃民和父母商量後,決定坐火車,來北京參加王非籃球訓練營。“也算圓了我一個籃球夢吧”黃民說完,咧嘴笑了一下。

另一家體育培訓機構“好動網球”,暑期在北京、上海、珠海,推出了三個國內夏令營,價格在13000——15000不等;此外還推出納達爾網球學校的國際夏令營,加上往返機票,價格大概在25000左右。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正在聽教練講解(受訪者供圖)

“好動網球”負責人何華立透露,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不乏一些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這些孩子,有的已經堅持學習網球兩三年,家長也希望,網球可以幫助孩子升學,尤其是申請國外的名校。

正是瞭解到這部分“出國”需求,好動網球除了夏令營產品,在日常培訓中,與北京的一些國際學校合作“雙優班”;引進國際網球等級測評系統 UTR; 還與美國大學網球協會建立合作關係,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將“網球留學”打造成體育培訓的特色產品。

何華立介紹說,目前他們學員中,12歲以下兒童佔75%,基本以興趣培養為主;12—16歲佔25%,而這部分孩子家長,基本都會將網球作為孩子特長方向。

“整個美國大學體育20多項運動,網球是國際生比例最高的,達到40%。” 何華立說,在他做網球體育培訓這幾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家長,會關注“網球留學”這條路。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正在前往網球夏令營的孩子們

除了像王非籃球訓練營、好動網球這種專業的體育培訓機構,一些營地機構,今年暑期也推出體育夏令營產品。

如青青部落推出的青島“極客船長大航海探索”營,6天5夜 收費6880元;此外還有成都衝浪營,5天4夜收費6380元。另一家營地機構遊美推出“新西蘭反季滑雪”夏令營,12天收費25800元。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營地機構推出的夏令營

此外,在某旅遊網站中,記者在頁面輸入“夏令營”,搜索出的產品不下30個,其中體育類的,有槳板夏令營、沙漠徒步夏令營、騎行夏令營,衝浪夏令營等等。

但相比於體育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旅遊公司創辦的夏令營,多半還是以旅遊玩樂為主,技能培訓為輔,聘請的教練相對也更為業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旅遊公司推出的夏令營


看似遍地黃金,其實生意並不好做!

暑期體育培訓,其實只是體育培訓行業,一年中交火最為猛烈的時刻。

從2016年開始,在風口之下的體育培訓市場,一度被認為是座豐饒的金礦,吸引了大批淘金者,但炫目輝煌之下,這片市場依舊混沌不堪,盈利者更是寥寥無幾。

曲洋增是個狂熱的冰球迷,2016年他辭掉工作,和朋友一起開了北京一帆卓越體育文化公司,專注於青少年冰球培訓。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的體育培訓項目,依舊沒實現盈利。曲洋增說,目前市場上,做冰球青少年培訓的機構,盈利的幾乎很少很少。

“比如我們這種,都是用外教的,成本更高。我們幾個真心喜歡冰球,希望能為這個項目做點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不虧錢就行,但願明年能收支平衡吧”。說完,曲洋增輕輕嘆了口氣。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曲洋增今年辦的夏令營地點在捷克(受訪者供圖)

除了日常培訓,這家冰球培訓機構,還會組織歐洲的夏令營,北美的冬令營,幫助孩子出國訓練、參加比賽。

但目前國內招生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小。“有時候會出現,我們和國外俱樂部聯繫好了,但我們這邊招不上人,這就很尷尬。不過這兩年情況好一些了,基本都能成營” 曲洋增說。

去年,好動網球單國際夏令營就辦了3個:美國2個,西班牙1個。但做完,何華立發現,每個營報的孩子就七八個,再加上帶隊的老師,這樣就很難實現盈利。

“今年我們就集中火力,國際營只做了一個納達爾網校的,因為我們有長期合作關係,而且這個IP在國內也比較被認可” 何華立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參加納達爾網校夏令營的孩子們

和曲洋增的冰球訓練營一樣,好動網球至今,也沒能實現盈利。“但我們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因為家長一直有儲值,計劃今年底能達到收支平衡,希望明年能實現盈利。” 何華立頗有信心地說道。

相對於小眾體育項目,足籃青少年培訓在國內開展比較早,受眾多,盈利狀況稍微好一些,但仍不乏虧損的機構。

此前,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足球青少年培訓,35.4%機構收支平衡,22.7%機構仍在虧損。籃球青少年培訓,34.7%機構收支平衡,仍有7.7%機構在虧損。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數據來源於清華體育產業研究中心

除了盈利困難,體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水平良莠不齊,也是公認的問題。

王非籃球訓練營總經理王雅倩稱,現在籃球培訓市場,課程體系很混亂,比如北京,籃球培訓機構越來越多,但他們的培訓課程並不規範,不標準。學員的年齡分層,做的也不夠精細。比如,經常在一些培訓機構,會見到八歲的孩子,和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訓練。

“另外,籃球教練員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教練,根本就沒經過專業訓練,那種打過幾年籃球,身高比較高的,也可以濫竽充數到教練隊伍中。“王雅倩無奈的說道。

在冰球青少年培訓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曲洋增透露,他一個朋友的孩子,打了一年冰球,但水平依舊沒什麼長進。

“因為那個俱樂部教練特別少,約課經常約不上。這樣的草臺班子,都是跟冰場按照冰時租,比如原來定10個孩子上課,最後來了3個,這個課就臨時取消了。” 曲洋增說。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打冰球的孩子(圖片來源於網絡)

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會負責人,萬國體育CEO張濤,2018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90%的青少年俱樂部還是作坊,會員就百十人,方式非常原始,教練加簡單培訓內容,在課程體系化、整體場館運營能力上,包括對課程深耕、賽事舉辦方面還存在著太多不足。”

此外,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場館租賃,也成為體育培訓機構頭疼的問題。

王非籃球週末訓練營,在北京有11塊場地,但負責人王雅倩,在談到場館問題後,依舊一臉擔憂。

“現在北京場館並不多,大家爭的又厲害,而且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室內場館訓練,現在場館的租賃價格,每年上漲的都比較厲害,這方面我們每年投入是非常大的”。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王非籃球訓練營的室內場館

動因體育COO安楠,此前在接受採訪中稱,中國體育場館90%為國有,或由公共機構管理,民營場館很少。隨著體育培訓行業競爭加劇,缺乏場館資源問題會更加凸顯,可能會有一場大戰,出現租金提升或圈地等情況。

面對場館租賃難的問題,好動網球決定另闢蹊徑,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尋求與學校合作。 何華立說:“現在,不少學校都有網球場地,通過與學校合作興趣班或雙優班,不僅可以解決場地問題,還有助於招生。”

儘管體育培訓這座金礦挖的並不容易,但何華立還是希望,未來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參與的人多了,行業才能越做越大,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好動網球夏令營的學員,在練習擊球。


結語

三年前,36歲的陳雲,還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中層領導。因為兩個兒子都在學冰球,加上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他深感這條冰球路,蘊藏著無限商機。

於是陳雲,便毅然辭掉高薪工作,一頭扎進了青少年體育培訓,這片暗流叢生的藍海中。

三年裡,陳雲切身感受到,這個行業的瞬息萬變,但談到未來,他依舊覺得,“還是值得走下去的,不過可能要走10年,才會看到成果吧”。說完,他轉過頭,望向不遠處,那片潔白的冰場。


三年沒掙一分錢!“躺著賺錢”的體育培訓機構,有多少人在硬撐?


(注:應採訪者要求,文中王莉 寧霖 陳雲為化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