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建築 渭南 秦嶺 文化 陶淵明 梯田 寧靜 渭南旅遊資訊 2019-06-13
新桃花源記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這是東晉末期大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經典之作《桃花源記》。

或許是為了追隨古人的唯美意境,取名桃花源的地方,在中國為數不少。而我要說的,是在關中平原東部的陝西渭南,亦命名為一個桃花源的地方。

初秋時節,我攜相機、驅單車,爬坡上原,來到了這個渭南人自己打造的桃花源。

新桃花源記

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自然溝壑,發源於秦嶺北麓的零河水在溝底潺潺流淌。站在景區北邊土崖憑高南眺,遠處秦嶺逶迤,近處溝豁縱橫。景區內紅牆匝繞,古塔高聳,湖光漣漪,碧荷連天,殿宇恢弘,長廊迴旋,數萬間古建築群,憑藉著高低起伏的自然態勢,愈顯得神祕、寧靜。這就是我眼前的桃花源。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穿越三道富有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花崗岩石牌坊,跨過鐫刻著“桃花源”三個大字的華美牌樓,一座古城樓豁然眼前。這是以渭南老城古樓為原型的歇山式重簷二層樓式建築,造型巍峨,氣宇軒昂。沿左右兩側的青磚樓梯拾級而上,只見紅柱擎天,迴廊環繞,高挑簷角飛禽走獸臥伏,簷頭上“叮叮噹噹”的風鈴伴隨著暮鼓晨鐘的迴盪,足以收懾人的心魂吟唱。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有城樓就應該有城牆,但渭南桃花源裡並未見一處城牆。環顧四周,東西兩側,土崖壁立,南北川道,起伏平緩,城樓恰在入口處。哦!桃花源的建設者不正是以崖為牆,建造了一座無牆之城嗎?!

走進城門,一座形似山勢的高臺上,坐落著兩層對稱的廟宇建築,這就是桃花源佛教聖地——大莊嚴寺。百級臺階之上,山門威嚴,暮鼓晨鐘,各居左右。行至頂端,大雄寶殿,在翠柏竹林的簇擁下,更顯得莊嚴肅穆,富麗堂皇。大殿內木魚聲聲,香火繚繞,金碧輝煌的大佛,端坐於蓮花寶座,使人驀然超度。大殿南側,一座七層玲瓏塔,矗立在土崖邊,微風搖曳著塔鈴,在寂靜的溝谷中發出清脆悅耳的鈴鐺聲。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這裡是桃花源景區的最高處。佇立峰頂,眺川窺谷,我不禁感嘆,好一個美麗景緻。東面,一灣碧水倒映著層層梯田,水中鵝鴨戲水,岸邊垂柳依依;西面,蓮荷漫池吞川,百米長廊盤旋,玉帶橋橫臥蓮湖,十里桃林遍佈溝溝坎坎;南面,零河蜿蜒而下,懷抱著紫陽古街、亭榭水閣;北面,兩塬夾峙間,青瓦樓臺,星羅棋佈,花木林帶,滴紅流翠,更有遠處田園村舍,若隱若現。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如果說陶公筆下的桃花源給世人以超美的藝術想象力,那麼渭南桃花源則以真實的體驗給人靜美的視覺文化享受。在鋼筋水泥早已成為建築主角的今天,渭南桃花源採用中國園林建築最原始的純木建造、榫卯結構,無疑是給遊客們打造出了當今旅遊景點少有的“良心大餐”。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渭南桃花源以自然地形為依託,將仿古建築、關中人文景觀完美合璧,利用零河溝道中依樑、借坡、臨墹合理佈局,千畝桃園環抱的湖光山水,池塘橋廊,盡情的詮釋了桃花源的完美意境,也道出了景區名稱的由來。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建築,不但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景觀,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渭南桃花源龐大的仿古建築群,完全拋棄鋼筋水泥的堆積與重組,紅松實木的斗拱榫卯勾心鬥角,青磚素瓦打造的馬頭牆、壁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關中風情的四合院、.馬鞍橋古樸別緻,韻味十足。景區南端的紫陽古街,盡顯明清風格,店鋪林立,商幡招展。遊人至此,相必飢腸轆轆,咥一碗油潑燃面,吼一嗓秦腔眉戶,豈不美哉樂乎?!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新桃花源記

作為一處閣樓林立、碧水繞城、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民俗文化園為人們呈現的是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好去處 。春來桃花吐豔,夏至荷花滿塘,秋到蘆花紛飛,冬臨踏雪尋梅,已不再是理想中的渴望與奢求。

新桃花源記

站在這足以使人穿越時空的桃花源裡,我不禁遐想,假如白居易重回故土,一定會發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感嘆;倘若王維雲遊至此,必然會吟唱“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的讚美。

從古人的美文中走來,在這片仰韶文化遺址的土地上,我追索千年桐油古道馬蹄騾鈴的遺響和桐油的味道;在精雕細琢的馬頭牆下,我解讀中華文明給這片厚土留下的真諦;在色彩斑斕的彩繪圖案中,我感悟傳統文化給當代美學所產生的內涵;在古戲樓高亢激越的秦腔板眼裡,我聆聽關中人大氣豪放的最美音符。

建築再宏偉,也只是個驅殼,而文化才是靈魂。渭南桃花源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並不僅僅是為了博得遊客們的眼球,更重要的是為後人留下點實實在在的東西,給人們以精神衝擊和文化薰陶。我想,這不正是桃花源建造者們的初衷嗎?!(圖/文 李增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