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詩歌 農民 中國近代史 政治 慶陽反邪 2017-05-07

“高樓萬丈平地起,盤龍臥虎高山頂,邊區的太陽紅又紅,咱們的領袖毛澤東……”這是一支雄壯動聽,唱紅全國的隴東民歌,歌詞比興恰當、極富詩意,經久不衰!但追溯其詞作者,卻使所有的人們都會在頃刻間詫異驚歎——因為,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竟是由環縣曲子鎮劉旗村的一位一字不識的老農民即興朗誦出來的。

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穿越歷史隧道,造訪勞模歷史,將民間記憶寫真回放,於是,他來了——土著而原始,親切而活潑,誠實加能幹,和善且勤勉!哦,環縣人民認識他,陝甘寧邊區人民崇拜他,全國人民景仰他!他,就是孫萬福。

鄉里能娃要有“才”

孫萬福,1883年出生在環縣曲子鎮劉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幼年家境貧寒,未能入學讀書,但他天資聰穎,博聞而強記,即景能吟唱,出口皆成章。那次,十三四歲的孫萬福經過私塾大堂的門口,聽老師在檢查一個學生背誦《幼學瓊林》,那學生結結巴巴了半天卻總是不能流暢背出,老師踱步朗誦起來: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

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

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

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

……

人是最最有靈氣的啊,你這樣拙愚不堪,唉……老師我的悲哀啊……

不覺間孫萬福聽了個完完整整,而且幾天後就在莊裡大戶楊財東跟前探討,他說:“日月五星夠不著,可天能覆物,地能載物,人更是萬物之靈,我也想當個‘靈才’,怎麼著才能像你一樣有羊有地有財有勢呢?”楊財東瞪了眼睛左覷右看辨識了好半天,爾後半驚半懵地哈哈大笑了好一陣:“已經夠了。你能說出這樣的話,就是個不錯的能人了!”

孫萬福沒有討到結果,可他不死心,他要當個能人!於是,鄉村辦社火,他常去扮演“春官”一角,鄉親鄰居過紅白喜事,他也常常去爭著當總管,即景說唱,風趣比興,不但活躍了整個事情的熱鬧成分,而且見機穿插地總要把一些教人禮貌、勸人向善的“說道兒”給糅合進去,每每都能收到令人嘖嘖稱歎的效果,很快,孫萬福在曲子一帶,便真的是小有名氣了。

大起大落促大幹

1929年,饑荒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孫萬福家的全部地產也被典當一空,一家8口人吃了上頓沒下頓。翌年,孫萬福租種了地主家的20畝薄地,除去苛捐雜稅,年獲餘糧不足3石,連基本生活都維持不了。孫萬福常常苦思冥想,卻就是想不出一個具體實在的妙招來。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西征解放了曲子縣、環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曲子一帶世道大變樣,像孫萬福一樣的貧困老百姓,幾乎都由政府給指定、分配了屬於自己的牛羊和土地,他家分得川地20餘畝,牲畜2頭。孫萬福一下子算是翻了身,好一段日子,那種貧與富、有與沒的強烈對比,給了孫萬福至深地感觸。緊接著,毛澤東主席又號召軍隊、百姓自己動手、變工互助、豐衣足食,曲子一帶也都積極響應開來,並很快組織起了變工隊、互助組,大家一道開荒種地,自給助困,支援前線。一種沒有壓迫、人人平等的邊區民主新生活,使孫萬福這個翻身農民打心眼裡喜歡共產黨,熱愛新社會,熱愛毛主席。他高興地吟唱道:

毛主席,他一來

衙門大敞開

誰有苦來誰有冤

一起吐出來

打倒土豪大惡霸

窮人把頭抬

……

接下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精耕細作,務弄田地上,也把全部的熱情都用在了編歌道唱歌頌新生活、新氣象上,每有好的場合集體集會,或示範生產,孫萬福便總是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精耕細作、苦幹實幹的體會、經驗全說給大家,也把興高采烈、甜透心底的美妙感觸分享給大家。其間,他也一定不會少了幾句“深耕淺種,薄地裡上糞,若要不信,糞場子為證!”“深谷子,淺糜子,胡麻種在浮皮子!”“腳踏胡基(鄉言稱土坷垃為胡基)手板耬,兩個眼睛定稀稠”等農諺、警句的說教和傳播,有趣的是,也就是他的這些說教和示範,倒是真的讓那些多年沒有過獨立生產、生活的窮家漢子們受益匪淺。於是,“孫氏農作法”有形無形的成了曲子一代效仿的“至寶”,不少農戶也都在孫萬福的帶領、示範下,精耕細作,深鋤厚壅,苦幹實幹,從而紛紛都取得了“耕一餘一”“耕一餘二”的好結果。

知恩圖報記心間

1939年,孫萬福被村民推選為“優撫”代耕隊隊長和小學名譽校長,他以身作則,拿隊長比任務,把榮譽當責任,連續5年為本村4戶抗日軍烈屬義務耕地250餘畝,除了喝一點軍烈屬們提來的白開水以外,從不在這些人家裡吃一頓便飯,添一點麻煩。烈屬楊奶奶心裡感激不過,打了油炫餅子犒勞他,他一口不吃地給退了回去,說:“你們能上金山的兒子都為黨為國舍了命,我給你們出上這麼一點點苦力算個啥”有了他的帶頭示範,劉旗村的“優撫”工作一年比一年做得紮實,效果也一家比著一家好,受到了曲子縣政府的表揚。他不光經常到學校裡去抹牆補瓦修教室,用心修理課桌椅,還用自家的繩索、木椽、木板等,在環江上架起了8座簡易橋,大大方便了兩岸學生和群眾的渡河。他對窮人家和“優撫戶”的孩子唸書更加熱心,經常上門動員輟學的兒童返回學堂,唸書識字,還常用自己的錢來給那些困難學生買回一些筆和紙、書和本,學生們都喜歡他,親切地叫他“孫爺爺”。不久,《解放日報》為此還發表了文章,熱情洋溢地介紹、頌揚了他熱心公益事業的先進事蹟。

用心傾情幫懶漢

鑑於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好,城鄉不免有一些不良風氣的滋生和蔓延。抽大煙、耍錢賭博的“二流子”常有,為此,孫萬福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也就時時處處地在用心尋覓著相對管用的巧點子、妙法子、好對策。

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看著劉旗村翻身後的一片大好光景,孫萬福老是覺著心裡有使不完的勁。再看個別缺勞少畜戶未擺脫貧困,有的甚至把政府分給的牛羊、土地還偷偷抵債、變賣了再來抽洋菸、耍錢賭博、充當二流子,孫萬福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鄉上、區上的領導人,於是在政府支持下,莊裡就很快組織起了全縣第一個“劉旗變工隊”,變工隊以能人牽頭,想著法兒團結、籠絡莊裡所有肯於投身生產、勞動的百姓,大公無私講奉獻,比拼趕幫促生產,當年就增開荒地400餘畝,多產糧60餘石,從而使那些特殊困難戶都有了飯吃。但是,村上還有5名懶漢二流子,好吃懶做,又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孫萬福不僅不小看、不嫌棄他們,還想著法兒團結他們、鼓勵他們,又常拿自家的白麵饃做獎品,鼓勵、督促、教育他們自食其力,參加生產,自給自足。還自編了《二流子要轉變》的民歌小調來喚醒他們的良知,影響他們自我認識,用心轉變:

二流子,饞又懶

東遊西逛吃洋菸

把好人吃成瘦人

瘦人吃成病人

病人吃成壞人

吃得腿長脖子細

家裡沒有二畝地

公家聽著要反對

鄰家罵你沒志氣

婆娘罵你沒臉皮

又沒面又沒米

娃娃扯住你的衣

因此一心要轉變

葫蘆、煙燈一齊拌

受獎勵,勤生產

多開荒地多種田

……

在他的幫助和教育下,這5名懶漢二流子相繼都變成了自食其力的勤苦勞動者。不久,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也被登上了報紙,傳遍了全邊區。

慰軍作詩當模範

1942年,“大生產”運動在曲子縣蓬蓬勃勃開展了起來,孫萬福十分積極。他不但常常把自己40餘年耕種莊稼的經驗介紹給鄉親,千方百計鼓勵百姓多增產、多打糧。還自己開荒50餘畝。加上歷年的開荒和分到的川地,共種糧田180餘畝。為了多施肥,他堅持每天早起拾糞,一年拾到精肥500多擔,加上勤墊畜圈茅廁,他家的糧田肥足苗壯。當年,全家6口人,產糧40餘石,達到了“耕一餘一”。1943年,全家7口人,年收糧60餘石,飼草2萬餘斤,瓜菜3000餘斤,棉花12斤,達到“耕一餘三”。為了報答共產黨的恩情,他家連續兩年超交公糧700餘斤。

孫萬福非常熱愛八路軍,被稱為最積極的擁軍模範。他把自己的20畝川地長期借給三八五旅種糧種菜。每逢過年過節,他還提上黃酒、豬肉、雞蛋、蔬菜等慰問部隊的戰士。他還充當義務“老師”,幫助駐地部隊的戰士們開荒種糜子,年終收穫達到了百餘石。

1943年11月,孫萬福被推選為勞動英雄,光榮地出席了陝甘寧邊區在楊家嶺召開的勞動英雄表彰大會,在勞模會上,孫萬福數次向與會代表們介紹了他的農作方法。《解放日報》以《孫萬福講農作法》為題,向全國介紹了他的經驗,不少人從他那裡學會了種菜、種瓜、種煙等方法。

11月9日,孫萬福與其他勞動英雄,在楊家嶺西北局辦公廳,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的親切接見。當毛澤東主席與英雄們近距離談話時,孫萬福激動地用兩手緊緊地抱住了毛主席的肩膀說:“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賬也還了,地也贖了,牛羊也有了,這都是您給的。沒有您,我們這些窮漢子趴在地上,一輩子也站不起來。”他越說越激動,感情破閘而出,即興朗誦道:

高樓萬丈平地起,

盤龍臥虎高山頂,

邊區的太陽紅又紅,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天上三光日月星,

地上五穀萬物生,

來了咱們的毛主席,

挖斷了窮根翻了身。

為咱能過上好光景,

發動了生產大運動,

人人努力來生產,

豐衣足食吃飽飯。

邊區人民要一心,

枯樹開花耀眼紅,

千年枯樹盤了根,

開花結籽靠山穩。

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當他一口氣朗誦完了幾首詩歌后,與會的英雄們都驚喜萬分。毛主席拍著孫萬福的肩膀問他是不是個秀才。他望著毛主席回答說:“我一字不識啊!”,毛主席聽他一字不識,對這位農民詩人的天才和氣質大為驚歎!與會代表們也響起了經久不息的鼓掌聲。後來,這首《高樓萬丈平地起》的詩歌被改名為《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按照隴東民歌的風味譜了曲,很快唱紅了邊區,也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人們都稱他為“農民詩人”。周揚得知這個消息後,親自到延安大學的“歡迎勞動英雄大會”上拜訪了孫萬福,叫他即興朗誦詩歌,他又一連吟誦出了好幾首詩:

咱們毛主席比如一個太陽,

比如東海上來一盆花,

照到咱們邊區人民是一家。

比如空中過來一塊金

邊區人民瞅到一條心。

勞動英雄積草囤糧,

朱總司令賀司令統軍養馬。

先運糧,後行兵,

各個軍隊都是二十幾的小英雄。

背槍上馬,才是人強馬壯,才能作戰,

打日本鬼子,打頑固分子,才能打勝仗。

半輩子福——務樹木,

眼前的福——壓糞土。

七十二行——莊稼為強;

一粒歸地,萬籽歸倉。

勞動英雄,秋夏二令,

做得大大的樂他一場。

打下來先完這一點救國公糧,

剩下來的餘糧吃起來比人家都香。

周揚聽後,嘖嘖稱讚孫萬福是一個很有詩意的人,比某些職業的詩人還高明。又說:“孫萬福算得是一個優秀的詩人。”

孫萬福的這些詩歌,用淳樸的感情,把他對黨和領袖的深厚情誼,對邊區新生活的熱愛和喜悅,對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的深切愛戴,都一下子糅合了起來,迸發了出來,隨即引起了在場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也轟動了延安文藝界。1943年12月26日,周揚在《解放日報》第四版的頭條位置,以《一位不識字的勞動詩人——孫萬福》為題,大篇幅地報道、頌揚了孫萬福。從此,“勞動詩人”、“一字不識的勞模作家”等美名,就在隴東乃至全國流傳了開來。

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這次大會期間,孫萬福榮獲了邊區甲等勞動英雄稱號,獲得獎金2萬元(邊幣)。

革命精神世代傳

陝甘寧邊區幸福美好的生活,艱苦創業的勞動和鬥爭,特別是蓬勃興起的新秧歌運動,給孫萬福的民歌創作增添了無盡活力。這次勞動英雄代表大會之後,孫萬福又創作了許多發自內心的讚歌。其中有頌揚毛主席豐功偉績的《歌唱毛主席》,有頌揚邊區美好生活的《邊區人民要一心》《我們邊區象清泉》等,有頌揚邊區黨政軍幹部的《馬專員》《王旅長》《趙縣長》《自衛軍》等,有配合政治運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抗戰劇團》等。他用獎金買了十幾輛紡車,發動劉旗村的婦女紡線線,還鼓勵大家說:“我六十幾了,已經是偏西的日頭,還能當個勞動英雄,你們年輕人像剛出山的太陽,誰個不是虎背熊腰,就都應該爭取當個勞動英雄……”他的話贏得了大家強烈的鼓掌聲,於是大家一邊紡線線,一邊哼唱著他編的民歌,他的詩歌,以飽滿的激情歌頌了人民領袖的光輝形象,讚揚了革命幹部、戰士為人民鞠躬盡瘁的英雄業績,無情抨擊和咒罵了壓迫人民、破壞革命的階級敵人,不但政治熱情高、思想性強,而且具有極高的形象思維理念和比興藝術水平,大家唱起來也感覺格外的來勁。

一時間,在孫萬福的帶動下,環縣湧現出了不少謳歌時代革命歲月及解放運動的革命民歌創作者,先後創作的革命民歌有《毛主席象太陽》《做軍鞋》《心裡好寬暢》《上前線》《人窮心裡紅》《是你救了我的命》《亮星上來天亮了》《今天我們才富起來》等數十首。一首《妹十七哥十八》的歌兒這樣唱到:

礆畔上紅柳開白花

妹妹十七哥十八

紅柳叢中說心裡話

二人悄悄把誓發

跟著紅軍鬧革命

瞞著村裡財東家

……

而長篇抒情民歌《揚燕麥》則這樣細表:

正月裡來正月正

毛主席號召鬧變工

你幫我來我幫他呀

大家拾柴火更紅。

二月裡來刮春風

送糞出牛把地耕

你出牛來我出力呀

大家夥兒擰成一股繩。

十一月里人不閒

抽空子搭夥去定邊

馱一回鹽來賺一回錢

賺得的錢來鬧共產。

臘月裡來一年滿

擁軍優屬呀記心間

家家戶戶的都慰軍呀

慰勞咱紅軍做貢獻。

這些民歌的創作和唱紅,揭開了環縣信天游嶄新的一頁,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上,都表達了環縣人民熱愛共產黨,熱愛毛主席,熱愛邊區,支持、相信、依靠共產黨,依靠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的真摯深情。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我國民俗文化寶庫中的一大寶貴遺產,成了廣大勞動人民懷念歷史、感念曾經、謳歌新生活的一大掩卷長思的革命歷史新畫卷。

1944年7月13日,老當益壯的孫萬福,在涉水環江為“變工隊”買油的途中,被湍急的洪水奪去了生命。終年61歲。這位大半輩子吃苦受難,暮年生活卻發出熠熠光彩的勞動英雄和農民詩人,和他用一腔真情所創作的許多詩歌一樣,都長久地留存在了人們永恆的記憶和景仰當中。

孫萬福:環縣農民詩人 邊區勞動模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