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的另一面

各位看官,前幾天俊博先後分享了對唐僧、孫悟空和豬八戒的看法,今天解讀下沙僧。

談起沙僧,估計看官認為他是個耿直老實boy,只會說“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等四句話,可是當你翻開原著你會發現,這個耿直boy也有世故的另一面。

沙僧的另一面

首先,給大家分析下,沙僧真的武力值很低嗎?其實並不是的,

我們看看原著中對收服沙僧這段描寫:八戒與他來來往往,戰經二十回合,不分勝負。悟空打個唿哨,跳到前邊,原來那怪與八戒正戰到好處,難解難分。看家沒?豬八戒與沙僧戰鬥是難解難分,一時間分不出勝負,有人說豬八戒也是戰五渣啊,其實豬八戒的戰力是很強的,在高老莊一回中,悟空和八戒可是鬥了一夜啊,原著寫到:悟空和八戒二人,自二更時分,直鬥到東方發白。

看見沒?豬八戒和悟空鬥了近一夜才覺得打不過,而沙僧能和豬八戒打的難分勝負,那麼一比較沙僧的戰力絕對不弱。而且人家以前是捲簾大將,原著對沙僧的過去交代的很清楚: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看見沒,人家以前是給玉帝當貼身保鏢的,這水平能差嗎?所以沙僧在取經路上不是不能打,而是不願意,為啥呢?因為他知道出了事有孫悟空頂著的,他只需要取經成功,免除飛箭穿心之苦就行。

沙僧的另一面

除此之外,在大戰紅孩兒這段,當悟空知道結拜大哥牛魔王是他爸時,是啥狀況?

原文寫到:行者聞言,滿心歡喜。喝退了土地、山神,卻現了本象,跳下峰頭,對八戒、沙僧道:“兄弟們放心,再不須思念。師父決不傷生。妖精與老孫有親。”啥意思啊?就是說紅孩兒是我親戚,沒啥大問題,哥我很開心。

對比一看沙僧呢?沙和尚笑道:“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那裡與你認甚麼親耶?”

看見沒?和悟空相比,沙僧明顯對人情世故很是瞭解,甚至於對人心揣摩的更深。

沙僧的另一面

沙僧做捲簾大將時,主要侍奉玉帝,乾的是服務領導的買賣,因此對領導心思是瞭解不淺。在盤絲洞這段,唐僧非要去自己化緣,悟空和八戒咋表現的?原著寫到:”行者笑道:“你看師父說的是那裡話。你要吃齋,我自去化,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八戒道:“師父沒主張。古書云:有事弟子服其勞,等我老豬去。”悟空和八戒都不同意,而且都搶著去。

對比來看沙僧,原著寫:沙僧在旁笑道:“師兄,不必多講,師父的心性如此,不必違拗。若惱了他,就化將齋來,他也不吃。”看見沒,沙僧發現唐僧很想自己去化緣,和悟空和八戒的表現完全不同,十分地順從領導,自服務領導方面造詣頗深。

沙僧的另一面

綜上所述,沙僧絕不是簡單的耿直boy,相反,他還是個世故圓滑的人,但是他對取經意志堅定,從沒想過散夥,能有效緩和其餘三人衝突,協調矛盾,在取經團隊中也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但也因為他過於世故圓滑,在隊伍中出力較少,尤其是有本事卻耍滑頭不肯積極作為,所以最後孫悟空成佛,沙僧只是個羅漢,從羅漢到佛可就不容易了。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鑑注意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常言到話有三說巧說為妙,但也不能忘記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才有位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