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稱“日韓信賴關係已崩塌”,美國要日韓同盟“二選一”?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希望日方能反躬自問:有沒有信守自由貿易原則和國際社會通過貿易實現共同繁榮的信念?” 韓國總統文在寅8日警告,如果日本的貿易限制措施致使韓國企業蒙受實際損失,韓國政府也將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此前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稱對韓實施制裁是因為韓國違反對朝制裁決議,但這種說法遭到韓國的反駁。韓日首腦走上貿易戰最前線,顯示出日韓之間的糾紛有可能擴大為全面貿易戰。對此,韓國政府正在總動員,以準備因應最壞情況。同時,抵制日貨現象已開始在韓國“全方位擴散”。《日經亞洲評論》稱,在如今世界面臨越來越大風險的時刻,這對東亞來說是個壞兆頭。

在對韓出口管制方面,日本態度一直很強硬。日本駐韓國大使長嶺安政8日和韓國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委員長尹相現舉行了會談。會談後,長嶺安政表示,日本的出口管制措施“不僅僅是因為勞工賠償問題,兩國間的信賴關係已經崩塌”。

時事通訊社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日晚在富士電視臺節目中提及了韓國的二戰勞工賠償問題,不過他稱日本採取出口管制措施是由於“韓國的出口管理出現了問題”。當被問到他所稱“韓國出口管理出了問題”是否與朝鮮有關時,安倍沒有直接回答,只是稱“如果韓方拿不出證據證明韓國切實履行了出口管理規定,我們就不能對其出口”。

日本《朝日新聞》8日稱,安倍政府顯示出了對韓國的強硬態度。日本對韓國採取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原因是韓國法院判決日企就二戰時強徵勞工進行賠償。鑑於7月21日是日本參議院選舉日,安倍政府因此採取強硬態度以期獲得更多選票。

韓國《中央日報》稱,安倍旨在以韓國“違反對朝制裁”為藉口,給日本以事關“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對韓出口,同時煽動國際社會對韓國的“不信任”。報道引述一名日本消息人士的話稱, “對於安倍來說,這些措施是在經過韓國撕毀‘慰安婦’協議、做出徵用勞工判決、發生雷達瞄準事件後,日本最終拔出的利劍,不可能在短期內就收回”。也就是說,日本很可能會對韓國採取第二輪、第三輪乃至第四輪制裁措施。

“安倍用毫無根據的理由攻擊韓國”,韓國《朝鮮日報》8日稱,韓日糾紛已經超越了貿易糾紛,演變成安全摩擦。外交界擔心,在經濟和安保方面,韓美日聯盟正在瓦解。

“安倍針對韓國的出口管制措施是特朗普式的政策”,《日經亞洲評論》以此為題稱,日前召開的G20大阪峰會在宣言中表示要“努力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性”的貿易和投資環境,作為東道主,安倍政府的行動如何與此承諾共存引發疑問。安倍的兩面派政策,流露出的虛偽程度,甚至會讓美國的“貿易勇士”都感到羞愧。報道稱,在7月2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之前,安倍此舉似乎能吸引選票,但對日本毫無益處。實際上,日本和韓國不應成為特朗普的代理人,而應共同努力建立經貿安全網,以減輕保護主義帶來的衝擊,在危及兩國經濟的虛無主義貿易戰中生存下來。

日本共同社7日稱,美國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希拉·史密斯表示,最近日韓關係的惡化與過去截然不同,已接近無法修復的地步。她警告稱,美國與日韓分別建立的同盟關係可能陷入無法發揮作用的狀態,會帶來東北亞安全體系被削弱的根本性變化。她說,除了歷史認知方面的差異外,日韓關係惡化更主要的原因是國家利益不同。日本企圖維持對朝鮮施壓,韓國則積極爭取放寬對朝鮮制裁,日韓戰略利益相距甚遠。史密斯稱,現在已出現美日同盟和美韓同盟二選一的零和狀態徵兆,對於美國的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狀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