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國家文化戰略的新使命

經濟 藝術 十三五 交通 光明網 2017-06-25

長沙全面推進文化消費試點工作

光明網長沙6月23日電(記者禹愛華)“國家文化消費試點是文化部、財政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國家改革行動;是新常態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支撐、推動文化供給側改革的新抓手、實現2020年戰略目標的新路徑。”

23日上午,長沙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推進會舉行,國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綜合處處長王娜代表文化部表示,“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長沙圍繞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推進惠民便民措施、提高文化消費便捷度、促進文旅體商融合發展、加強宣傳發動營造社會氛圍等方面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6年6月,長沙躋身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試點為期兩年。這是長沙繼成功進行全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試點、當選“2017東亞文化之都”後,又一個肩負國家戰略的文化實踐品牌。

2016年,長沙文化產業產值約2500億元,增加值約為810億元,佔GDP比重達8.7% 。這個“階段性成效”令人稱道,更期待未來發展。會議提出:通過兩年試點,即到2018年,要實現文化消費體系更加完備、產品更加豐富、服務更加優質;居民文化消費理念更加科學、意識更加強烈、習慣更加合理;社會文化消費氛圍更加濃厚、環境更加優化、滿意度更加提升,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政策措施。同時,全市文化消費總量、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和消費滿意度均實現大幅提升,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增長率要達到10%,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支出比例為18%,對文化產業促進作用明顯,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900億元,佔GDP比重達9%以上,全面帶動旅遊、住宿、餐飲、交通、電子商務等相關領域消費。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傅才武在題為《從消費側發力引領文化供給側改革,實現新常態下文化改革發展的動能轉換》的發言中表示:“通過試點,刺激消費,擴大有效供給,形成以文化消費引領文化供給側改革、實現雙側協同改革的制度通道。藉助信息技術,進行我國文化管理體制改革,在傳統管理體制之外建立另一個‘政府+微信平臺’的信息管理結構,形成‘十三五’全國文化行業改革發展‘新動能’”。 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凌之在會上表示:“省會長沙既是我省文化產業強市,更是文化消費強市,是一座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的快樂之城、幸福之城。”肖凌之對長沙文化消費試點工作提出三點希望:1.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做出滿意工程,樣板工程和品質工程。2.試點工作要政企聯動,推出一批文化項目的自豪工程。3.試點工作要惠及群眾,做出幸福工程。要結合長沙的具體實際探索出一條可推廣、可複製、管長遠的工作路徑,形成有長沙特質的試點樣本,讓中央滿意,為全省各地、州、市推出範本。

為全面完成試點任務,充分發揮文化消費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會議動員全市上下,要以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經濟社會升級發展的新姿態,深入推動文化供給側改革,激活擴大文化消費的內生動力,創造國家文化消費的“長沙模式”、“長沙樣板”。

會議提出了試點工作“五大任務”:1.建設項目實體,強化發展支撐力。2.壯大市場主體,發力文化供給側。 3.夯實產業載體,打造經濟增長極。 4.創新業態本體,增強消費成長性。5.鏈接消費導體,增強市場活躍度。所有這些,都不是空洞口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已經可見和不久將要實現的宏大願景,也是長沙文化消費新的經濟增長極和獨特的文化旅遊勝地。

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快速形成消費市場,使馬欄山視頻創意聚集區、炭河古城、華誼電影小鎮、新華聯、美麗中國、梅溪湖國際藝術中心、湘江古鎮群、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等重大項目形成新型文化集群,引爆井噴效應。努力實現文化+旅遊、文化+科技、文化+教育、文化+會展、文化+體育、文化+設計和文化+互聯網,使消費要素達到高度整合、消費方式豐富多樣,形成強力競爭優勢,為長沙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釋放文化改革的活力。為此,長沙文化消費將按年投入5000萬元以上,包括:1.每年保持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3000萬元的年度預算。2.根據文化部、財政部試點工作所需資金的要求,市政府每年安排文化消費試點專項經費600萬元,其中市財政安排400萬元,從文化產業引導資金中安排200萬元。3.各區縣(市)每年投入文化消費資金100萬元以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