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又到了每週一菜譜時間,本週的古菜叫做“燥子蛤蜊”。

蛤?這四個字怎麼讀?

“zào zi 葛力?”“sào zi 嘎拉?”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首先要說一下,我並沒有寫錯字——在我們的周曆中,這道菜就寫作“燥子蛤蜊”。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燥子蛤蜊

圖片來自:《祖宗的食譜》2019年周曆

大家都知道,“燥”字念zao,乾燥的燥。在古代,這個字和臊子的臊相通,也讀sao。

不過現在這種用法並不怎麼常見,所以為了貼合現代用法,以下就統一寫成“臊子”了啊。

蛤蜊不少,正宗的不多

我們學生物分類的,最愛吐槽的就是同物異名、同名異物,最感激的人必須是林奈。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卡爾·馮·林奈,動植物的雙名命名法創始者,他讓每個物種有了唯一的標準名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方言豐富到沒朋友,隔縣都聽不懂。古代的生物命名本就沒有標準,再加上幾千公里的地域差異、方言差異,俗名又極多極亂,所以中文世界的生物名完全是個災區。

蛤蜊,就是最大的重災區。頭疼……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重到什麼程度呢?“蛤蜊”光是讀音就有五六種——葛力、噶力、葛辣、噶辣、葛樂……其實,這倆中國字的正確讀音是“格梨”,然而基本沒有中國人這麼念。

很想打人有沒有......

物種上就更無法描述了——如果你在中國沿海地區的某個小飯館說,給我來盤炒蛤蜊,端上來的“蛤蜊”有可能涉及一百個物種,甚至更多。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別說漁民朋友,就是專門學貝類的專家,你問他哪些物種可以叫“蛤蜊”,我擔保沒一個人能提供標準答案。

所以我今天要說的,也只是個參考答案,和大家心中的理解或多或少有偏差,在所難免,因為“蛤蜊”本就是個“勢力範圍”。

軟體動物門下有一個綱,叫雙殼綱,也叫瓣鰓綱。這個綱裡的動物我們習慣叫貝類。它們的親戚腹足綱動,我們習慣叫做螺類。這兩個綱為海鮮攤的辣炒和燒烤提供了大部分材料。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宏觀上,所有雙殼綱的動物都可以叫蛤蜊。“看,海邊有個大蛤蜊”,只要是雙殼綱,這話就不算有毛病。

當然,很多雙殼綱的類群,我們還有約定俗成的叫法,比如蟶子、生蠔(牡蠣)、貽貝(淡菜、海虹、青口,它們也並不是一個物種哦,這期不細講)、扇貝等等。這些你基本都能認得出,所以一般就不會管它們叫蛤蜊,所以我們先把它們去除掉。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剩下的,從吃貨的角度理解,個體不太大的、兩殼基本長一樣的、扇形的、裡面是不大點兒一坨白白的肉的、一嗦啦就進肚的,這樣的貝類,我們在飯桌上才叫蛤蜊。

艾瑪,讓我歇會兒。

其實在生物學上,有個“蛤蜊科”,海峽對岸一般叫“馬珂蛤科”,這個科裡的物種才是名正言順的正宗蛤蜊。餐桌上常見的比如中國蛤蜊(Mactra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等。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前者俗稱黃蜆子,後者俗稱白蜆子。有人還叫中華馬珂蛤和方形馬珂蛤,也都對。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四角蛤蜊

蛤蜊科還有個特別著名的東西,叫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別以為它是個菜名,它還是一個正經的中文物種名,很多地方也叫車蛤。

西施舌的肉特別白嫩,斧足特別發達,看起來確實像貝殼裡吐出來的一條白皙水滑的舌頭。歷代文人朋友們展開了他們猥瑣而高貴的想象後,於是就定名西施舌了。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西施舌

梁實秋先生曾說:“西施舌不但味鮮,名字也起得妙,不過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觀的部分,專取其潔白細嫩的一塊小肉,加以烹製,才無負於其美名,否則就近於唐突西施了。”

說的多麼清雅啊!但我還是覺得猥瑣。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魯菜極品——西施舌

不正宗的非常多

蛤蜊科雖然實至名歸,但是如果從數量上說,它們只是餐桌蛤蜊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蛤蜊”壓根不是蛤蜊科的。

蛤蜊科的近親簾蛤科是個大戶,佔了半壁江山。比如現在城市裡最流行的夜宵小海鮮——花甲,就是簾蛤科的——然而也並不只一種。

其實花甲就是花蛤,是粵語讀音的寫法而已,並沒有什麼高明的含義,跟六十歲更是沒什麼關係,你儘管敞開了吃,不必負罪。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花甲粉絲

最常見的花蛤是菲律賓簾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小眼花簾蛤(Ruditapes variegatus)。

前者在歷史上並不是很輝煌,不過因為近代養殖的關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常吃的一種蛤蜊,歐美人如果有“蛤蜊”這個概念,大概首先會想到它。

這兩種簾蛤長的比較像,在市場上通常也不區分。也就是說,你買到的一盤炒花蛤裡可能兩種都有,甚至還有別的種。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菲律賓簾蛤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另一種名氣極大的叫文蛤,它們是簾蛤科文蛤屬(Meretrix)的,至少也有四五個物種被吃。

文蛤是蛤蜊裡的貴族,非常鮮,當然也比較貴。一般都蒸煮或者做湯,要是辣炒就有點糟踐鮮味了。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文蛤蒸蛋

還有一種市場上稱作大文蛤的,其實並不屬於文蛤屬,而是綴錦蛤(Tapes Literatus)。多數情況你買到的綴錦蛤也是混在文蛤或者花甲隊伍裡的,漁民一般不單分出來,飯館老闆就更不會了。

青蛤,也叫環紋蛤(Cyclina sinensis)也是常見的大宗蛤蜊,這貨比較難看,味道口感也一般,屬於蛤蜊當中質次價廉的一掛。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青蛤

還有小型的蛤蜊,市場一般稱海瓜子,體型比較長,味道非常鮮美。北方的海瓜子通常是虹光亮櫻蛤 (Moerella iridescens),南方則主要是凸殼肌蛤 (Musculus senhousei)。

山東煙臺地區比較個性,管縱肋織紋螺 (Nassarius variciferus)叫海瓜子,其實根本不是貝類,一望即知。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虹光亮櫻蛤,北方海瓜子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凸殼肌蛤,南方海瓜子

無獨有偶,海南名產芒果螺,大名叫波紋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一看就是蛤蜊,根本不是螺。

真是混亂。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辣炒芒果螺

圖片來自:全景網

太多了,說不過來。比如蚶科的毛蚶也叫毛蛤、鳥蛤科的n種鳥蛤、紫雲蛤科的n種等等,都是常見的蛤蜊。

有個廣泛被北方朋友認為是蛤蜊的東西,就是鮑魚。看鮑魚殼扁扁的,確實有點像貝殼。其實人家是螺,完全不是蛤蜊。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吃過或見過活鮑魚的話,就挺容易分辨的了

圖片來自:123rf.com.cn

蛤蜊最佳伴侶:豬油

以上已經說了兩千字,全是“蛤蛤蛤蛤蛤”的物種羅列...

關於蛤蜊的話題太多,也太深奧,照這樣講下去不是我們一貫的風格,但能稍微指導一下各位吃貨,讓你們瞭解自己吃的是啥,我們也就算達到目的了。實在記不住也沒關係,蛤蜊好吃,你使勁兒吃就完事了。

接下來說點你們最關心的——蛤蜊怎麼吃。

我個人理解,蛤蜊的吃法無非兩種——輕口的和重口的。輕口者,蒸、煮、做湯、蛋羹等類,取蛤蜊的鮮甜,原汁原味,自然情趣。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原汁原味蛤蜊湯

圖片來自:123rf.com.cn

重口就比較適合內地和北方的朋友了,比如辣炒、五香、蔥姜、醋烹之類。這些做法一來是適合內地口味,不顯得過於清淡;二來對於不是太新鮮的食材,也是揚長避短了。

在重口系列的做法裡,有一種“蛤蜊伴侶”不得不提,就是豬油。別看豬油單看上去油膩膩白花花的,一旦放在菜裡,往往有畫龍點睛的奇效。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豬油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尤其是蛤蜊類,口感比較寡,有一點點豬油的加入來調和五味,在鮮甜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香,讓蛤蜊口感更加完美。甚至在南方,連蒸煮海鮮的輕口做法也喜歡放豬油,看來的確是民間普遍的認知了。

我們今天介紹這道臊子蛤蜊,是元代的菜譜。那時還沒有辣炒的概念,甚至還沒有辣椒,可能豬油和海鮮的配搭也不流行。

但是這道菜,一定要用肥瘦兼具的臊子,同時用酒和花椒來調味,這都是懂得烹飪道理的做法。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雖然這道菜是以煮為手法,不過從目的上看,我們完全可以把這道菜理解成元代的“豬油辣炒小海鮮”,在幾百年前應該也是非常前衛的做法呢!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燥子蛤蜊

圖片來自:《祖宗的食譜》2019年周曆

原料:

五花肉100克、蛤蜊500克、黃酒30ml、黃醬10克、花椒5克、蔥10克、砂仁5克、鹽5克、澱粉5克、醋5克

步驟:

1.五花肉切成小骰子塊,用黃酒醃製20分鐘後,下沸水焯至變色撈出。

2.五花肉加入黃醬拌勻後,醃製10分鐘,再加入花椒、蔥、砂仁、鹽、醋備用

3.澱粉調成糊狀備用

4.將醃好的五花肉下鍋煸炒,再加入少量水,水開後加入澱粉糊,等湯汁濃稠後關火備用

5.蛤蜊洗淨後下沸水汆熟,撈出,去殼只留肉,碼放於深盤中

6.將五花肉滷澆在蛤蜊肉上即可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在你的家鄉

“蛤蜊”怎麼念?

號內搜索

《博物》微信公眾號開通“號內搜索”服務啦!

只要進入“博物”公眾號首頁,點擊左下方菜單欄中的“精彩內容”,再選擇第一項“號內搜索”,即可進入搜索頁面。輸入你想要查看的關鍵詞,所有相關往期內容都能看到哦。

蛤蜊!噶力?噶辣?葛樂蛤蜊!噶力?噶辣?葛樂

撰文 | 信浮沉

微信編輯 | 高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