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宮崎駿,我們大多不陌生宮崎駿先生的動畫電影之所以廣受歡迎,一方面是他雖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但孩子們從他的動畫中擴展了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成年人則在宮崎駿的動畫中尋找到了回憶往昔的感動。宮崎駿曾說,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正因為如此,他渴望孩子們從這些虛擬的作品中獲得真實的感動,另一方面宮崎駿的每一部動畫都有著許多無限可能的想象空間。我們能夠通過宮崎駿構築的另一個世界裡,看見一絲淡淡的愛情元素存在電影中。

瞭解宮崎駿,吉卜力和他的夥伴們功不可沒


很多人熟知宮崎駿的作品,卻不太瞭解宮崎駿背後的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和高畑勳先後進入東映動畫製作公司,兩人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動畫長片嘗試之後遇到了鈴木敏夫,當時還是一家動畫雜誌負責人的鈴木敏夫因為一次採訪事件結識了高畑勳和宮崎駿,本是“說不到一起去”的三人陰差陽錯成立至日後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

製片人西村義明曾說,“如果不是高畑勳發掘了宮崎駿和久石讓,並指導了鈴木敏夫,就沒有日後的吉卜力工作室。”雖說高畑勳謙虛的否認自己的傑出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高畑勳在工作室中的地位。

早期的宮崎駿雖然有了《幽靈公主》、《天空之城》的原稿和構思,但卻並不受到當時日本社會的認可,甚至一度有人評價宮崎駿的作品“透著一股泥巴味”。而經由鈴木敏夫、高畑勳等人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宮崎駿的動畫得以付諸於世並廣為流傳。可以說鈴木敏夫作為宮崎駿背後的男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瞭解宮崎駿,吉卜力和他的夥伴們功不可沒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我們大多有了解,即便酒在深巷之中,好酒之人也能聞著酒香照過來,利用的就是口碑宣傳這個途徑。但一些人將這個名言套用在產品營銷上,卻未免有點過時了。一方面,以前你的酒質量再好,別人模仿不了,經過時間的累積也會被他人模仿,另外,在現在的社會,酒好,客戶不一定相信。因為沒有相關的推廣和宣傳,客戶在不知道不了解的前提下也不會貿然購買。所以日本的動畫電影也是如此,如今鼎鼎大名的宮崎駿先生也曾經歷過賣不出去的慘狀,可見,一瓶好酒、一部好作品的廣泛流行不僅需要本身質量過硬,還需要宣傳、發行推廣等方面的諸多推力。

瞭解宮崎駿,吉卜力和他的夥伴們功不可沒

如果說,宮崎駿是那個盛產美酒的人,把這些“美酒”推廣出去的人就是鈴木敏夫,被大家戲稱為“宮崎駿背後的男人。”《幽靈公主》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吉卜力工作室發行案例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吉卜力對待動畫電影的態度就是對票房不設限,認為只要收回製作成本,收支平衡即可。但是在《幽靈公主》企劃案初期,鈴木敏夫就明確制定了票房目標。一方面在於《幽靈公主》的體裁上與當時日本流行的截然不同,屬於古裝劇題材,此外,捉襟見肘的製作預算也是一大攔路虎。鈴木敏夫果斷的設立《幽靈公主》的票房目標是60億日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就是3.5億,而當時日本國產電影的最高票房也才僅僅有59億,大家不禁懷疑,鈴木敏夫真的不是在吹牛嗎?

瞭解宮崎駿,吉卜力和他的夥伴們功不可沒


首先他提出了“宣傳費等於分賬收入”的法則,在他看來,如果想獲得60億的票房收入,只要花60億的宣傳就可以了。雖然剛聽到的人都大吃一驚,但結果是,多年雜誌測算銷售數量所培養的數字敏感性,讓鈴木敏夫感受到雜誌和電影宣傳的同一性。因此鈴木敏夫所做的是通過特有的廣告效果測定法,將所有宣傳效果都累加換算金錢;此外,在宣傳文案方面,吉卜力工作室有個特有的方法論,就是電影在完成之前就要完成廣告文案。為什麼要這樣的安排呢?因為一般的廣告文案,是展示給顧客看的。但是鈴木敏夫希望提前設置文案能起到標杆的作用,這樣才能準確的把控好引導觀眾的風向標;此外,當時的日本電影往往吸引的是本國觀眾,而鈴木敏夫則希望的藉由“迪士尼”這個國際化品牌的東風,讓更多國外人也能瞭解吉卜力,瞭解日本動畫電影。所以藉由迪士尼,吉卜力的多部作品開始在美國上映。

在電影宣發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有些誤區,認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觀眾肯定喜歡。處處講“精準營銷”,但實際上卻是對牛彈琴,還有的認為強強聯手一定成正比,動不動就是什麼幾大院線聯合出品,但這種方式也存在一個弊端,就是每個公司都有著自己的發行方式,如果強行糅合,必定會產生各種不服。就像有人曾說過,強強聯手未必成倍強大,因為兩強相爭必定有所損傷。

瞭解宮崎駿,吉卜力和他的夥伴們功不可沒


宮崎駿和其所在吉卜力工作室出品了各種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我們也感受到了鈴木敏夫幕後操作的不俗能力,但真的就沒有失敗經驗嗎?《我的鄰居山田君》就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滑鐵盧之作。鈴木敏夫的初衷本來是想表達黑色幽默的電影,當時日本電影都是以一本正經為主,他覺得這樣類型的電影沒準會打破日本觀眾千篇一律的審美。讓《我的鄰居山田君》票房慘淡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作商,這就導致了發行這個鏈條中斷,所以電影成為了吉卜力第一部出現赤字的電影。

可以說,一部好作品的廣泛流行不僅需要本身質量過硬,還需要宣傳、發行推廣等方面的諸多推力。

動畫電影在宣發過程中,迎合大眾本身是沒有錯的。目前的動畫電影口碑崩塌的責任其實八成都算在宣發上面,比如製作人員認為“我喜歡的就是觀眾喜歡”的邏輯,這種錯誤嚐嚐會導致宣傳點的偏離或者發行策略的扭曲。在鈴木敏夫看來,要充分理解這個時代,就要不斷地趕赴各個現場,與不同的人接觸,聽取他們的意見。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不一定要靠程式化的宣傳,新穎獨到的宣傳或許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鈴木敏夫始終認為製作人應該最感興趣的,是做電影和宣傳的過程中與各類人相遇,大家一起愉快地抬著名為電影的神轎子前進。這樣通過大家的一起拼命努力,到達某一階段電影與時代產生深刻共鳴。那種時刻,那種體驗充滿了醍醐灌頂之後的神清氣爽感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