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高跟鞋'

高跟鞋 時尚 服裝 農村 墨上塵事 2019-07-30
"

穿了三十幾年的高跟鞋,也該退居二線了。五十歲,大半生,過了不服輸的年齡,到了能放下的歲數了,不再執著於自認為美好的事物中,不再糾纏於面子工程,不再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再著迷於時尚途中。放下是一種由量到質的提升,放下的越多,越輕鬆,捨去的越多,越富有。

曾經由於個頭矮,高跟鞋成了“救命稻草”,一年四季不下腳,一穿就是三十餘年,每天保持在挺拔狀態,腳丫子發出嚴正抗議,隨著年齡增長,腰部也負擔過重,痛苦不堪,手腕粗的腳脖子,不堪負重,也在無可奈何地呻吟。

有關高跟鞋的苦難,在女人的世界裡,我想,對誰都一樣,用雙腳打拼天下的時代,高跟鞋撐起了半壁江山,但走起路來只有腳丫子知道有多辛苦。

於我而言,穿高跟鞋,買漂亮衣服,和愛面子好攀比的人一樣,變著花樣一雙接一雙,趕時髦是主題,只為讓別人說一聲好看,其實對自己沒有多大意義。很多時候是“捨命陪君子”,忘了量力而行,壓根沒記起腳是自己的,疼要自己挨,累要自己受,只要瞅準,不論價格,不管軟硬,合不合腳是一碼事,喜歡不喜歡又是一碼事,一律請回家,有時一雙鞋穿爛也沒磨合合適。

"

穿了三十幾年的高跟鞋,也該退居二線了。五十歲,大半生,過了不服輸的年齡,到了能放下的歲數了,不再執著於自認為美好的事物中,不再糾纏於面子工程,不再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再著迷於時尚途中。放下是一種由量到質的提升,放下的越多,越輕鬆,捨去的越多,越富有。

曾經由於個頭矮,高跟鞋成了“救命稻草”,一年四季不下腳,一穿就是三十餘年,每天保持在挺拔狀態,腳丫子發出嚴正抗議,隨著年齡增長,腰部也負擔過重,痛苦不堪,手腕粗的腳脖子,不堪負重,也在無可奈何地呻吟。

有關高跟鞋的苦難,在女人的世界裡,我想,對誰都一樣,用雙腳打拼天下的時代,高跟鞋撐起了半壁江山,但走起路來只有腳丫子知道有多辛苦。

於我而言,穿高跟鞋,買漂亮衣服,和愛面子好攀比的人一樣,變著花樣一雙接一雙,趕時髦是主題,只為讓別人說一聲好看,其實對自己沒有多大意義。很多時候是“捨命陪君子”,忘了量力而行,壓根沒記起腳是自己的,疼要自己挨,累要自己受,只要瞅準,不論價格,不管軟硬,合不合腳是一碼事,喜歡不喜歡又是一碼事,一律請回家,有時一雙鞋穿爛也沒磨合合適。

再見,高跟鞋

我的高跟鞋歷史有點長,十六、七歲,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時期,“喇叭褲,高跟鞋,燙髮頭”,街上彷佛清一色的流行青年。我也不例外,十八、九歲,急切加入到流行色裡面。

起初還在農村,種地當然不能穿高跟鞋,但是看戲,跟集,走親戚,不失時機的換上高跟鞋,挺拔是夠挺拔的,幾十裡山路下來,腳上磨起了水泡,腳趾所受的屈辱,無法言說,那個腳疼啊,沒穿過高跟鞋的人是無法感受的,痛並快樂著。年輕就是資本,有底氣自虐,時尚的高跟鞋夾裹著飽受折磨的腳丫,疼痛成了常態,強忍,同樣成了常態,哪怕痛到咬牙切齒,還是抗議無效。

那時,包括男青年,也有不少穿高跟鞋的,不過,沒有女式那麼高。有些更時髦的男青年,流行色還搭配一條洗得發白的牛仔褲。

物極必反,“長頭髮,高跟鞋,喇叭褲”,後來嚴打時也成了打擊對象。過了青春洋溢的八十年代,男青年有所收斂,很少看見街上有此流行色。而女青年,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燙髮頭,高跟鞋,喇叭褲。往後,由喇叭褲改變成小西褲,幾經週轉,來來回回變著花樣,但總是不離高跟鞋,再後來,高跟鞋配裙裝,這一配便是幾十年。裙裝和高跟鞋一樣,好看,不實惠,又是自虐傾向,大西北的天氣不給面子,常年氣溫低,在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年齡,美麗凍人是不言而喻了,長期暴露腳踝,老了才嚐到了苦頭,風寒溼痺不請自來,一裙遮千醜帶來了“絕代風華”,也帶來“曠世災難”,這種美的不自然,是背道而馳的結果。

人到五十自來舊,再沒多大心思去趕時髦去攀比。穿什麼,滿臉都是舊社會的模樣——灰頭土臉。儘管很多時候不承認已經變老,但一照鏡子,體態臃腫,面如黃婆,皮膚略鬆弛下垂,保養得再好,也是一副老態,與二十八相差甚遠。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彷佛猛然睡醒了:活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什麼不再掐指頭細數,搭配哪件不再是站在鏡子前左右掂量,什麼場合該穿什麼顏色什麼款式,從刻意到了隨便、隨意、隨性。

最近幾年不再有西裝革履、筆挺筆直的強迫症,除了脫掉高跟鞋,換上了平底鞋,夏季上腳的基本是老北京布鞋,還喜歡上了純棉麻休閒服,棉麻採天地之靈氣,吸汗透氣性好,貼身又舒服,搭配旅遊網鞋或繡花鞋,也挺時尚啊,中國人嘛,長一張中國臉,穿中國服,蹬中國鞋,再合適不過了。

"

穿了三十幾年的高跟鞋,也該退居二線了。五十歲,大半生,過了不服輸的年齡,到了能放下的歲數了,不再執著於自認為美好的事物中,不再糾纏於面子工程,不再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再著迷於時尚途中。放下是一種由量到質的提升,放下的越多,越輕鬆,捨去的越多,越富有。

曾經由於個頭矮,高跟鞋成了“救命稻草”,一年四季不下腳,一穿就是三十餘年,每天保持在挺拔狀態,腳丫子發出嚴正抗議,隨著年齡增長,腰部也負擔過重,痛苦不堪,手腕粗的腳脖子,不堪負重,也在無可奈何地呻吟。

有關高跟鞋的苦難,在女人的世界裡,我想,對誰都一樣,用雙腳打拼天下的時代,高跟鞋撐起了半壁江山,但走起路來只有腳丫子知道有多辛苦。

於我而言,穿高跟鞋,買漂亮衣服,和愛面子好攀比的人一樣,變著花樣一雙接一雙,趕時髦是主題,只為讓別人說一聲好看,其實對自己沒有多大意義。很多時候是“捨命陪君子”,忘了量力而行,壓根沒記起腳是自己的,疼要自己挨,累要自己受,只要瞅準,不論價格,不管軟硬,合不合腳是一碼事,喜歡不喜歡又是一碼事,一律請回家,有時一雙鞋穿爛也沒磨合合適。

再見,高跟鞋

我的高跟鞋歷史有點長,十六、七歲,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時期,“喇叭褲,高跟鞋,燙髮頭”,街上彷佛清一色的流行青年。我也不例外,十八、九歲,急切加入到流行色裡面。

起初還在農村,種地當然不能穿高跟鞋,但是看戲,跟集,走親戚,不失時機的換上高跟鞋,挺拔是夠挺拔的,幾十裡山路下來,腳上磨起了水泡,腳趾所受的屈辱,無法言說,那個腳疼啊,沒穿過高跟鞋的人是無法感受的,痛並快樂著。年輕就是資本,有底氣自虐,時尚的高跟鞋夾裹著飽受折磨的腳丫,疼痛成了常態,強忍,同樣成了常態,哪怕痛到咬牙切齒,還是抗議無效。

那時,包括男青年,也有不少穿高跟鞋的,不過,沒有女式那麼高。有些更時髦的男青年,流行色還搭配一條洗得發白的牛仔褲。

物極必反,“長頭髮,高跟鞋,喇叭褲”,後來嚴打時也成了打擊對象。過了青春洋溢的八十年代,男青年有所收斂,很少看見街上有此流行色。而女青年,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燙髮頭,高跟鞋,喇叭褲。往後,由喇叭褲改變成小西褲,幾經週轉,來來回回變著花樣,但總是不離高跟鞋,再後來,高跟鞋配裙裝,這一配便是幾十年。裙裝和高跟鞋一樣,好看,不實惠,又是自虐傾向,大西北的天氣不給面子,常年氣溫低,在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年齡,美麗凍人是不言而喻了,長期暴露腳踝,老了才嚐到了苦頭,風寒溼痺不請自來,一裙遮千醜帶來了“絕代風華”,也帶來“曠世災難”,這種美的不自然,是背道而馳的結果。

人到五十自來舊,再沒多大心思去趕時髦去攀比。穿什麼,滿臉都是舊社會的模樣——灰頭土臉。儘管很多時候不承認已經變老,但一照鏡子,體態臃腫,面如黃婆,皮膚略鬆弛下垂,保養得再好,也是一副老態,與二十八相差甚遠。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彷佛猛然睡醒了:活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什麼不再掐指頭細數,搭配哪件不再是站在鏡子前左右掂量,什麼場合該穿什麼顏色什麼款式,從刻意到了隨便、隨意、隨性。

最近幾年不再有西裝革履、筆挺筆直的強迫症,除了脫掉高跟鞋,換上了平底鞋,夏季上腳的基本是老北京布鞋,還喜歡上了純棉麻休閒服,棉麻採天地之靈氣,吸汗透氣性好,貼身又舒服,搭配旅遊網鞋或繡花鞋,也挺時尚啊,中國人嘛,長一張中國臉,穿中國服,蹬中國鞋,再合適不過了。

再見,高跟鞋

人到五十,該享受清閒和舒適了,對辛苦半生的自己說聲抱歉。什麼穿著合身舒服,就穿什麼。脫掉高跟鞋的自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休閒感,不再因流行式樣夾腳的疼痛每晚泡腳後按摩,時不時削釘痂。不再有步行幾裡跛腳前行的痛苦,不再有忍疼跳舞回來後的欲哭無淚。隨意人生是多麼的高貴,出自靈魂的貼合,放縱骨骼的舒緩,輕裝上陣是對生命的敬畏,一件棉麻衫足以身心滿意。

五十歲,大半生,不再匆匆去趕潮,不再有靈魂的強迫,慢節奏是必不可少的需求。知天命的年齡,少了貪慾,多了隨性,一杯清茶足以喝出瓊釀玉液的感受,粗茶淡飯是養命佳餚。清,淡,欠,是後半生追求的另一道景觀。置身世外,潛心滿足心靈的需要,管他誰穿什麼鞋,世事本與己無關,何須耿耿於懷瞎操心。

穿著我的平底鞋周遊世界,身體與靈魂同時上路。閒暇時,夾一本書,或躺,或坐,讀別人的故事,咽自己的風塵。

有人說,真正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五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的確,過了五十,到對自己負責任的年齡了,猛然回首,稀裡糊塗大半生,痛中有歡樂,苦中有期望,疲於奔命,忍氣吞聲,所有的曲折負重,都成了談論人生的資本。後半生,明明白白的活,糊里糊塗的過。當懂得命運是定數時,不再痴迷不悟,不再自尋煩惱。當知道萬物有自然規律時,不再逆道而行,善始善終是高標準的要求。放下身外之物,修煉內在品質,不再痴迷,不再糾結,不再刻意。對辛苦了半輩子的自己好一點,彌補一下缺失的愛,像愛自己的腳一樣,給自己放寬政策,過一把高質量的隨意人生,但不放縱邋遢。

錢多不如壽長。健美不如健康。生命的意義在於質量,讓自己活得舒服一點是最大的仁慈。活好當下,體會當下,感悟當下。五十歲後,在衰老的路上才漸漸長大,對好多事已是力不從心,興趣索然。收斂一下愛管閒事的個性,五十後,稜角不再鋒芒,隨遇而安是再恰當不過的說辭。

從與高跟鞋分手做起,再見,我的青年時代。往後餘生,關於高跟鞋,不再是生活的主角,那些陪伴我走過四十年華的高跟鞋,已成為歷史的最後一頁,偶爾可以翻看,但不執著加碼。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接受平緩的老年時代到來,從平底鞋開始。穿一身休閒服,過小半生休閒人生。

"

穿了三十幾年的高跟鞋,也該退居二線了。五十歲,大半生,過了不服輸的年齡,到了能放下的歲數了,不再執著於自認為美好的事物中,不再糾纏於面子工程,不再計較於得失之間,不再著迷於時尚途中。放下是一種由量到質的提升,放下的越多,越輕鬆,捨去的越多,越富有。

曾經由於個頭矮,高跟鞋成了“救命稻草”,一年四季不下腳,一穿就是三十餘年,每天保持在挺拔狀態,腳丫子發出嚴正抗議,隨著年齡增長,腰部也負擔過重,痛苦不堪,手腕粗的腳脖子,不堪負重,也在無可奈何地呻吟。

有關高跟鞋的苦難,在女人的世界裡,我想,對誰都一樣,用雙腳打拼天下的時代,高跟鞋撐起了半壁江山,但走起路來只有腳丫子知道有多辛苦。

於我而言,穿高跟鞋,買漂亮衣服,和愛面子好攀比的人一樣,變著花樣一雙接一雙,趕時髦是主題,只為讓別人說一聲好看,其實對自己沒有多大意義。很多時候是“捨命陪君子”,忘了量力而行,壓根沒記起腳是自己的,疼要自己挨,累要自己受,只要瞅準,不論價格,不管軟硬,合不合腳是一碼事,喜歡不喜歡又是一碼事,一律請回家,有時一雙鞋穿爛也沒磨合合適。

再見,高跟鞋

我的高跟鞋歷史有點長,十六、七歲,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時期,“喇叭褲,高跟鞋,燙髮頭”,街上彷佛清一色的流行青年。我也不例外,十八、九歲,急切加入到流行色裡面。

起初還在農村,種地當然不能穿高跟鞋,但是看戲,跟集,走親戚,不失時機的換上高跟鞋,挺拔是夠挺拔的,幾十裡山路下來,腳上磨起了水泡,腳趾所受的屈辱,無法言說,那個腳疼啊,沒穿過高跟鞋的人是無法感受的,痛並快樂著。年輕就是資本,有底氣自虐,時尚的高跟鞋夾裹著飽受折磨的腳丫,疼痛成了常態,強忍,同樣成了常態,哪怕痛到咬牙切齒,還是抗議無效。

那時,包括男青年,也有不少穿高跟鞋的,不過,沒有女式那麼高。有些更時髦的男青年,流行色還搭配一條洗得發白的牛仔褲。

物極必反,“長頭髮,高跟鞋,喇叭褲”,後來嚴打時也成了打擊對象。過了青春洋溢的八十年代,男青年有所收斂,很少看見街上有此流行色。而女青年,外甥打燈籠照舅(照舊),燙髮頭,高跟鞋,喇叭褲。往後,由喇叭褲改變成小西褲,幾經週轉,來來回回變著花樣,但總是不離高跟鞋,再後來,高跟鞋配裙裝,這一配便是幾十年。裙裝和高跟鞋一樣,好看,不實惠,又是自虐傾向,大西北的天氣不給面子,常年氣溫低,在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年齡,美麗凍人是不言而喻了,長期暴露腳踝,老了才嚐到了苦頭,風寒溼痺不請自來,一裙遮千醜帶來了“絕代風華”,也帶來“曠世災難”,這種美的不自然,是背道而馳的結果。

人到五十自來舊,再沒多大心思去趕時髦去攀比。穿什麼,滿臉都是舊社會的模樣——灰頭土臉。儘管很多時候不承認已經變老,但一照鏡子,體態臃腫,面如黃婆,皮膚略鬆弛下垂,保養得再好,也是一副老態,與二十八相差甚遠。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彷佛猛然睡醒了:活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什麼不再掐指頭細數,搭配哪件不再是站在鏡子前左右掂量,什麼場合該穿什麼顏色什麼款式,從刻意到了隨便、隨意、隨性。

最近幾年不再有西裝革履、筆挺筆直的強迫症,除了脫掉高跟鞋,換上了平底鞋,夏季上腳的基本是老北京布鞋,還喜歡上了純棉麻休閒服,棉麻採天地之靈氣,吸汗透氣性好,貼身又舒服,搭配旅遊網鞋或繡花鞋,也挺時尚啊,中國人嘛,長一張中國臉,穿中國服,蹬中國鞋,再合適不過了。

再見,高跟鞋

人到五十,該享受清閒和舒適了,對辛苦半生的自己說聲抱歉。什麼穿著合身舒服,就穿什麼。脫掉高跟鞋的自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休閒感,不再因流行式樣夾腳的疼痛每晚泡腳後按摩,時不時削釘痂。不再有步行幾裡跛腳前行的痛苦,不再有忍疼跳舞回來後的欲哭無淚。隨意人生是多麼的高貴,出自靈魂的貼合,放縱骨骼的舒緩,輕裝上陣是對生命的敬畏,一件棉麻衫足以身心滿意。

五十歲,大半生,不再匆匆去趕潮,不再有靈魂的強迫,慢節奏是必不可少的需求。知天命的年齡,少了貪慾,多了隨性,一杯清茶足以喝出瓊釀玉液的感受,粗茶淡飯是養命佳餚。清,淡,欠,是後半生追求的另一道景觀。置身世外,潛心滿足心靈的需要,管他誰穿什麼鞋,世事本與己無關,何須耿耿於懷瞎操心。

穿著我的平底鞋周遊世界,身體與靈魂同時上路。閒暇時,夾一本書,或躺,或坐,讀別人的故事,咽自己的風塵。

有人說,真正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五十歲是人生的分水嶺,的確,過了五十,到對自己負責任的年齡了,猛然回首,稀裡糊塗大半生,痛中有歡樂,苦中有期望,疲於奔命,忍氣吞聲,所有的曲折負重,都成了談論人生的資本。後半生,明明白白的活,糊里糊塗的過。當懂得命運是定數時,不再痴迷不悟,不再自尋煩惱。當知道萬物有自然規律時,不再逆道而行,善始善終是高標準的要求。放下身外之物,修煉內在品質,不再痴迷,不再糾結,不再刻意。對辛苦了半輩子的自己好一點,彌補一下缺失的愛,像愛自己的腳一樣,給自己放寬政策,過一把高質量的隨意人生,但不放縱邋遢。

錢多不如壽長。健美不如健康。生命的意義在於質量,讓自己活得舒服一點是最大的仁慈。活好當下,體會當下,感悟當下。五十歲後,在衰老的路上才漸漸長大,對好多事已是力不從心,興趣索然。收斂一下愛管閒事的個性,五十後,稜角不再鋒芒,隨遇而安是再恰當不過的說辭。

從與高跟鞋分手做起,再見,我的青年時代。往後餘生,關於高跟鞋,不再是生活的主角,那些陪伴我走過四十年華的高跟鞋,已成為歷史的最後一頁,偶爾可以翻看,但不執著加碼。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接受平緩的老年時代到來,從平底鞋開始。穿一身休閒服,過小半生休閒人生。

再見,高跟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