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子洲“創業經”

創業 農村 農民 三農 新華網陝西頻道 新華網陝西頻道 2017-08-30
陝西子洲“創業經”

子洲優質山地蘋果喜獲豐收(資料照片)

作者: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劉彤

子洲縣位於黃土高原丘陵腹地,陝西省榆林市南部,全縣95%的國土面積被丘陵溝壑覆蓋,是典型的山區縣。縣內有農田160萬畝,90%為山地。

山多地少,子洲人紛紛外出打拼。“作為勞務輸出大縣,全縣30.5萬人口中有一半外出。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失,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全縣半數以上山坡地長期撂荒。”子洲縣縣長葉慶隆說,“但同時,大量的撂荒土地卻為大規模流轉創造了條件,為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提供了便利。”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近期在陝西省子洲縣採訪時發現,自2014年起,針對生態脆弱、耕地撂荒的實際,當地從改善生產條件、提升勞動技能、完善組織體系、提高農民素質、加強生態治理入手,緊抓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利用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帶動效應,發展山區農業現代化,成效明顯。

立足縣情謀發展

從2014年起,在全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長期接受先進技術和理念薰陶的返鄉創業者不斷增加,“子洲全民創業富縣”思路同時提出。

子洲縣中小企業促進局局長鄭黨鵬說,土地、人才是子洲縣推進全民創業的兩大優勢,子洲縣出臺了鼓勵“大眾創業”、“草根創業”、“能人引領創業”、“精英返鄉創業”的多種引導、激勵、扶持舉措,形成了“人人思創業、家家上項目、村村忙致富、鄉鄉有特色”的創業氛圍。

葉慶隆說,從2014年開始,按照“統籌謀劃、整合項目、各司其職、各計其功”的原則,子洲每年整合部門資金6000萬元,扶持自主創業和返鄉創業。同時,積極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創業企業融資,撬動民間投資,開展以山區農業現代化為主的全民創業。

“為了催生種植、養殖、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上的實體,子洲縣農業等多個部門從產業、基地、品種等多方面對擬回鄉創業的返鄉者進行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務、配套、引導工作,幫助創業者解決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目的就是給大城市提供安全、綠色、健康乃至有機的高端食材和食品,讓農村的相對貧困人口獲得較高的、可持續的收入。”葉慶隆說。

山區農業現代化雛形初現

截至目前,在全民創業的推動下,子洲新增經濟實體2676個,新增就業崗位6500個,撬動社會投資10億元。2016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8.9%。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子洲縣採訪發現,隨著全民創業在子洲縣的全面展開,返鄉從事現代農業生產、帶動農村致富的“能人”不斷增加,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現代農業產業在子洲縣快速發展。

子洲縣水地灣鄉後灣村農民李彩斌返鄉後,成立了九龍山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他為主籌集的資金超過500萬元。他說,現在全村80%的村民都是合作社社員,大家一起努力,建起了26個大棚,挖出了80畝魚塘,栽上了760畝山地蘋果,“合作社大部分項目還未到盈利期。估算下來,一年的純收入大概在八九十萬元。但我對合作社帶動村內絕大部分農戶增收致富充滿信心。”

子洲縣駝耳巷鄉陳大坪村村民陳治海常年在外務工,2014年得知縣裡對創業提出了企業融資、技術培訓在內的多方面幫扶舉措後,考慮到家鄉牧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勢,他返鄉走上了養牛發家的創業之路。他說,縣畜牧局技術人員指導他建設牛舍,購置養殖設備,引進良種,還幫助他協調資金,成立了宏峰養殖專業合作社。“雖然剛剛起步,但現代化的養牛場是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鄭黨鵬說,全民創業實施兩年來,子洲縣誕生了一大批創業大戶。除去傳統畜牧業,現在藏香豬、烏雞、蜜蜂、蠍子、鹿、獾子等一些特種養殖場也逐漸開辦了起來;有機肥加工、粉條加工、雜糧加工、中藥材加工、飼草加工、醋醬釀製、油料壓榨等小廠也開辦了起來。“全民創業帶動農村致富在子洲縣有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陝西子洲“創業經”

栽種核桃(資料照片)

“多贏”探索值得肯定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以全民創業為抓手、以縣域經濟發展為目的、以農民增收致富為典型,子洲縣的探索值得肯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徵兵說,從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上看,目前我國呈現出普通農產品飽和,優質、特色農產品不足的現狀,這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子洲縣利用當地自然稟賦,在空氣、土壤、水三大優勢支撐下,從事黃芪、藏香豬等特色、優質農產品的生產開發,聚集規模效應,契合未來綠色、有機現代農業的發展探索方向。

王徵兵說,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子洲縣緊密結合當地實際,鼓勵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返鄉能人發展山區農業現代化,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出現了農民收入增加的可喜現象。同時,在此過程中進行的山地整治、水電路設施跟進上山等綜合開發,也優化了農村基礎設施,都值得借鑑和推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