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可以預測到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如果爸爸改掉自己懶惰自私的行為,那麼麗麗的情緒也會好起來,而一個媽媽的情緒好壞將直接決定這個孩子的成長。

可是如果爸爸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日積月累的疲憊與失望最終會讓媽媽不能再堅持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與和諧,而不管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的配合,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做家務,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參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對孩子小到飲食穿衣,大到上學教育所有的事都獨自承擔,而且大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媽媽很難保持平穩的情緒,輕則唉聲嘆氣,重則脾氣暴躁,打罵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可以預測到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如果爸爸改掉自己懶惰自私的行為,那麼麗麗的情緒也會好起來,而一個媽媽的情緒好壞將直接決定這個孩子的成長。

可是如果爸爸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日積月累的疲憊與失望最終會讓媽媽不能再堅持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與和諧,而不管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的配合,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做家務,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參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對孩子小到飲食穿衣,大到上學教育所有的事都獨自承擔,而且大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媽媽很難保持平穩的情緒,輕則唉聲嘆氣,重則脾氣暴躁,打罵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要“零吼叫”,但是心理與生理都壓力很大的媽媽們要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孩子呢?

那就是讓爸爸積極的參與進來,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爸爸可以陪孩子玩一會。媽媽餵奶的時候,爸爸可以做點家務讓媽媽多休息一會。

爸爸越是在家庭的瑣事中付出的多,媽媽越容易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在面對孩子時也會更多了一些耐心。而處在氛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將來面對挫折壓力時也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可以預測到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如果爸爸改掉自己懶惰自私的行為,那麼麗麗的情緒也會好起來,而一個媽媽的情緒好壞將直接決定這個孩子的成長。

可是如果爸爸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日積月累的疲憊與失望最終會讓媽媽不能再堅持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與和諧,而不管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的配合,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做家務,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參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對孩子小到飲食穿衣,大到上學教育所有的事都獨自承擔,而且大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媽媽很難保持平穩的情緒,輕則唉聲嘆氣,重則脾氣暴躁,打罵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要“零吼叫”,但是心理與生理都壓力很大的媽媽們要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孩子呢?

那就是讓爸爸積極的參與進來,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爸爸可以陪孩子玩一會。媽媽餵奶的時候,爸爸可以做點家務讓媽媽多休息一會。

爸爸越是在家庭的瑣事中付出的多,媽媽越容易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在面對孩子時也會更多了一些耐心。而處在氛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將來面對挫折壓力時也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這裡的“好”孩子並不單純的指學習成績好,而是指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擁有主動學習的技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提升自己的能力。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可以預測到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如果爸爸改掉自己懶惰自私的行為,那麼麗麗的情緒也會好起來,而一個媽媽的情緒好壞將直接決定這個孩子的成長。

可是如果爸爸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日積月累的疲憊與失望最終會讓媽媽不能再堅持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與和諧,而不管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的配合,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做家務,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參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對孩子小到飲食穿衣,大到上學教育所有的事都獨自承擔,而且大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媽媽很難保持平穩的情緒,輕則唉聲嘆氣,重則脾氣暴躁,打罵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要“零吼叫”,但是心理與生理都壓力很大的媽媽們要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孩子呢?

那就是讓爸爸積極的參與進來,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爸爸可以陪孩子玩一會。媽媽餵奶的時候,爸爸可以做點家務讓媽媽多休息一會。

爸爸越是在家庭的瑣事中付出的多,媽媽越容易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在面對孩子時也會更多了一些耐心。而處在氛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將來面對挫折壓力時也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這裡的“好”孩子並不單純的指學習成績好,而是指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擁有主動學習的技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提升自己的能力。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作為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身體健康,學習好,性格好,可是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樣的孩子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樹立一個好榜樣。有些爸爸告訴兒子要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自己在家卻做起了“甩手掌櫃”。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要跟朋友友好相處,互相包容,自己家裡卻每天都發生爭吵。孩子耳濡目染,又怎麼能成為父母期望的那個“好”孩子呢?

其次,多進行家庭成員都參與的家庭活動,使孩子在爸爸媽媽共同的陪伴下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最後,雖然養育孩子的過程很辛苦,但是爸爸與媽媽不要忘了對彼此的關心。

"

文|小寶

我們看到最美的畫面往往是一個小小的人兒,左邊拉著爸爸的手,右邊拉著媽媽的手。是的,一家三口,代表著家庭的團圓與和美。

我們希望擁有的家,裡面是充滿溫馨和關愛的。可是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擁有這樣的完美。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愛與母愛對孩子成長髮育的好處

玲玲今年五歲了,她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是乖巧中不失活潑,沉穩中不失靈動的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平時,鄰居們經常能看到爸爸媽媽一起帶著玲玲在小區裡散步,陪著玲玲一起玩。

熟悉這一家子的人都會說,“玲玲這麼乖巧可愛,都是因為有個好爸爸好媽媽。”

那麼玲玲的爸爸媽媽到底好在哪裡?

原來,平時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媽媽雖然又要照顧玲玲,又要打掃衛生做飯,但是她很理解爸爸在外工作的不容易。而爸爸雖然每天上班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後也會積極承擔起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不管是幫老婆做家務,還是陪玲玲玩,讓老婆休息一會,都沒有怨言。

試問這樣一個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家庭,又怎麼會教育不出一個好孩子呢?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父親與母親各自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們都知道,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和陽剛,而女性比較感性和溫柔。所以在一個嬰兒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父親與母親雖然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各自扮演的角色卻不同。

如果家有男孩,父親會教會兒子什麼是責任與擔當,母親的細心呵護會讓兒子生活的更舒適。

如果家有女孩,父親更多地起到了保護的作用,會讓女兒覺得更有安全感。而母親在女兒的一生當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最溫柔的港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爸爸媽媽扮演的最好的角色就是相互恩愛,這樣的家庭裡走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情緒比較平和,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實驗表明:多數脾氣暴躁,性格哀怨的媽媽是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

我們現在最常聽說的一個詞就是“喪偶式育兒”,即指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爸爸經常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在日常的家庭生活裡,爸爸也很少參與共同的家庭活動,比如做家務,一起遊玩。

好朋友麗麗新婚兩年後,於今年年初剛生了一個寶寶。由於身體原因,老人不能幫忙帶孩子,所以麗麗辭職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個很辛苦的工作,每天都要照顧寶寶的吃喝拉撒,晚上還要給下班回家的老公做晚飯。累的常常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吃飯都能睡著。

可是儘管這樣,老公並沒有理解老婆的辛苦,每天下班回家就嚷著上一天班累死了,飯怎麼還沒好,然後就躺在沙發上開始玩遊戲。既不幫麗麗做飯,也不幫忙照看孩子。

最近小寶寶生病了需要去醫院輸液,可是在家休息的老公寧願睡懶覺也不陪老婆孩子去醫院。當麗麗在醫院一手抱著孩子一手舉著輸液藥瓶的時候,她終於崩潰地哭了起來。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可以預測到這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如果爸爸改掉自己懶惰自私的行為,那麼麗麗的情緒也會好起來,而一個媽媽的情緒好壞將直接決定這個孩子的成長。

可是如果爸爸依然我行我素,那麼日積月累的疲憊與失望最終會讓媽媽不能再堅持維持這個家庭的完整與和諧,而不管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的配合,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做家務,都不是一個人的工作,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的參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媽媽對孩子小到飲食穿衣,大到上學教育所有的事都獨自承擔,而且大多數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在這樣極度疲憊的狀態下,媽媽很難保持平穩的情緒,輕則唉聲嘆氣,重則脾氣暴躁,打罵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的教育要“零吼叫”,但是心理與生理都壓力很大的媽媽們要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孩子呢?

那就是讓爸爸積極的參與進來,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爸爸可以陪孩子玩一會。媽媽餵奶的時候,爸爸可以做點家務讓媽媽多休息一會。

爸爸越是在家庭的瑣事中付出的多,媽媽越容易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在面對孩子時也會更多了一些耐心。而處在氛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在將來面對挫折壓力時也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如何培養出一個“好”孩子?

這裡的“好”孩子並不單純的指學習成績好,而是指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擁有主動學習的技能,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以及提升自己的能力。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作為家長,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身體健康,學習好,性格好,可是他們也許不知道這樣的孩子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樹立一個好榜樣。有些爸爸告訴兒子要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自己在家卻做起了“甩手掌櫃”。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要跟朋友友好相處,互相包容,自己家裡卻每天都發生爭吵。孩子耳濡目染,又怎麼能成為父母期望的那個“好”孩子呢?

其次,多進行家庭成員都參與的家庭活動,使孩子在爸爸媽媽共同的陪伴下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

最後,雖然養育孩子的過程很辛苦,但是爸爸與媽媽不要忘了對彼此的關心。

缺席的父親,暴躁的母親,最終可能導致養成失控的孩子

有句話叫“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可能並不是十分需要物質方面的富裕,他需要的是爸爸媽媽一起愛他,關心他,每天都能看到父母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和諧畫面,受到這樣正面的薰陶,孩子自然能成為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在你的家庭裡,家庭氛圍是什麼樣的呢?父親參與的是否足夠呢?我們一起來討論區討論吧!

----------------------

關注【小寶育兒課堂】,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