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 文化 哲學 歷史 胡蘿蔔刻的小孩兒 2019-08-06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評價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孤獨性格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冷漠,大環境的限制,使美洲革命事業失敗,布恩地亞家族氣氛的冷漠與絕望,是造成他們命運的最終原因。

孤獨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評價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孤獨性格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冷漠,大環境的限制,使美洲革命事業失敗,布恩地亞家族氣氛的冷漠與絕望,是造成他們命運的最終原因。

孤獨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提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築起孤獨的原因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為了穩定的職業、生活與家庭,所以為了個人的安逸,他們給自己的思維設定了邊邊框框。認為改變是不安全的,繼而忘記了夢想,只是為了溫飽而努力掙錢,為了活著而活下去,由於失去了價值觀,所以他們不會去問所處的角色是否適合自己,從而不去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並過著太多的恐懼與不敢嘗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固定的思維囚禁一生。現代社會急功近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總有收穫”,可是今天的人將它解釋為:有投入就有回報,一份耕耘就能夠獲得一份收穫,而且是物質上的。馬爾克斯在書中也對這種思維予以了鞭撻,他用一則預言啟示我們,投入的當下就是你收穫心靈之樂的時機,而大部分的人卻錯過了“投入”所產生的真正“價值”,甚至不懂得何為真正的投入。

《百年孤獨》中的觀點堅決遵循精神自由觀,希望所有人民能團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以此擺脫孤獨,並強調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評價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孤獨性格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冷漠,大環境的限制,使美洲革命事業失敗,布恩地亞家族氣氛的冷漠與絕望,是造成他們命運的最終原因。

孤獨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提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築起孤獨的原因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為了穩定的職業、生活與家庭,所以為了個人的安逸,他們給自己的思維設定了邊邊框框。認為改變是不安全的,繼而忘記了夢想,只是為了溫飽而努力掙錢,為了活著而活下去,由於失去了價值觀,所以他們不會去問所處的角色是否適合自己,從而不去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並過著太多的恐懼與不敢嘗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固定的思維囚禁一生。現代社會急功近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總有收穫”,可是今天的人將它解釋為:有投入就有回報,一份耕耘就能夠獲得一份收穫,而且是物質上的。馬爾克斯在書中也對這種思維予以了鞭撻,他用一則預言啟示我們,投入的當下就是你收穫心靈之樂的時機,而大部分的人卻錯過了“投入”所產生的真正“價值”,甚至不懂得何為真正的投入。

《百年孤獨》中的觀點堅決遵循精神自由觀,希望所有人民能團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以此擺脫孤獨,並強調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從作者角度上來說,人類的意識和思維是主觀性活動,而外界的環境和條件則是客觀世界,兩者如何能夠統一起來,所需要依靠的就是精神獨立。精神本質是一種物質活動,但是它又離不開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百年孤獨》中支持精神獨立才是人們建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評價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孤獨性格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冷漠,大環境的限制,使美洲革命事業失敗,布恩地亞家族氣氛的冷漠與絕望,是造成他們命運的最終原因。

孤獨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提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築起孤獨的原因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為了穩定的職業、生活與家庭,所以為了個人的安逸,他們給自己的思維設定了邊邊框框。認為改變是不安全的,繼而忘記了夢想,只是為了溫飽而努力掙錢,為了活著而活下去,由於失去了價值觀,所以他們不會去問所處的角色是否適合自己,從而不去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並過著太多的恐懼與不敢嘗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固定的思維囚禁一生。現代社會急功近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總有收穫”,可是今天的人將它解釋為:有投入就有回報,一份耕耘就能夠獲得一份收穫,而且是物質上的。馬爾克斯在書中也對這種思維予以了鞭撻,他用一則預言啟示我們,投入的當下就是你收穫心靈之樂的時機,而大部分的人卻錯過了“投入”所產生的真正“價值”,甚至不懂得何為真正的投入。

《百年孤獨》中的觀點堅決遵循精神自由觀,希望所有人民能團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以此擺脫孤獨,並強調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從作者角度上來說,人類的意識和思維是主觀性活動,而外界的環境和條件則是客觀世界,兩者如何能夠統一起來,所需要依靠的就是精神獨立。精神本質是一種物質活動,但是它又離不開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百年孤獨》中支持精神獨立才是人們建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當這本著作穿過歷史長廊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就很難理解它的重要作用和非凡意義。回頭想一下我們國家,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後,雖然近代常有變革,但是人們的思想依然沒能脫離傳統思想的束縛,“知”和“行”誰為第一性的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答案,《百年孤獨》的中心思想對此做出了回答,並且激勵人們勇敢實踐,創造新的生活。

"

我一直認為:文化的力量是感人的,好的書籍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求知者的眼前發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它始終如是。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這本作品的創作背景是1830年至十九世紀末,那個時候,哥倫比亞處於社會動盪期,幾十次內戰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通過主人公充滿坎坷的生涯充分的影射出了當前社會統治者的貪婪,政客貴族的虛偽,以及民眾的麻木不仁,文章中布恩迪亞家族瀰漫著絕望的孤獨,雖然幾經努力,想要把分散的力量整合,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這也反映出了作者對社會充斥的狹隘思想深感無奈。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宛如一本家族傳記,記錄了布恩地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坎坷歷程。擺脫不了的宿命一直圍繞著這個家族,布恩地亞家族代代相同的名字彷彿也在呼應著這逃不掉的孤獨。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循環的圈子裡生活。整個小說的佈局也在循環中構架情節,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人物還是情節都在循環在圈裡,同樣的命運給家族帶來深深孤獨的同時也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布恩地亞家族的成員自出生以後都帶著孤獨冷漠的性格,就像書中描述的那樣:“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所有人經歷過同樣的命運之後又回到了命運起點,給人深深的悲涼感。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馬爾克斯在評價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時候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孤獨性格的背後反映的是當時社會的冷漠,大環境的限制,使美洲革命事業失敗,布恩地亞家族氣氛的冷漠與絕望,是造成他們命運的最終原因。

孤獨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而實際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落後和愚昧為伍。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書中提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築起孤獨的原因是為了追求安全感,為了穩定的職業、生活與家庭,所以為了個人的安逸,他們給自己的思維設定了邊邊框框。認為改變是不安全的,繼而忘記了夢想,只是為了溫飽而努力掙錢,為了活著而活下去,由於失去了價值觀,所以他們不會去問所處的角色是否適合自己,從而不去努力改變自己充實自己,並過著太多的恐懼與不敢嘗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固定的思維囚禁一生。現代社會急功近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付出總有收穫”,可是今天的人將它解釋為:有投入就有回報,一份耕耘就能夠獲得一份收穫,而且是物質上的。馬爾克斯在書中也對這種思維予以了鞭撻,他用一則預言啟示我們,投入的當下就是你收穫心靈之樂的時機,而大部分的人卻錯過了“投入”所產生的真正“價值”,甚至不懂得何為真正的投入。

《百年孤獨》中的觀點堅決遵循精神自由觀,希望所有人民能團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以此擺脫孤獨,並強調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從作者角度上來說,人類的意識和思維是主觀性活動,而外界的環境和條件則是客觀世界,兩者如何能夠統一起來,所需要依靠的就是精神獨立。精神本質是一種物質活動,但是它又離不開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百年孤獨》中支持精神獨立才是人們建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關鍵。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當這本著作穿過歷史長廊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去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就很難理解它的重要作用和非凡意義。回頭想一下我們國家,在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後,雖然近代常有變革,但是人們的思想依然沒能脫離傳統思想的束縛,“知”和“行”誰為第一性的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答案,《百年孤獨》的中心思想對此做出了回答,並且激勵人們勇敢實踐,創造新的生活。

命運輪迴中的百年孤獨

對一個國家來說,獨立的指導思想作用無可取代,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未嘗不是如此。一個人,即便對未來有再多的規劃,如果思想只是依附於外界,那麼多大成就也只是傀儡而已,只有我們以開放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以獨立的姿態在實踐中成長成熟,生活才能得到改觀,工作才會取得成績,夢想才會實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