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李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是什麼樣的?
6 個回答
手机用户6087228089
2017-07-30

李敖對國民黨的批評與批判,是一點都不為過的。包括蔣氏父子,李登輝。所以,李敖是臺灣民主鬥士。李敖的文學水平很高,語言精煉程度雖然自認為超過魯迅。表面上看是這樣,實際不然,魯迅處在白話文形成初期。即便這樣,魯迅語言的詼諧,幽默,諷刺水平之高,非李敖能比。特別是一些虛詞的使用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李敖的罵,缺少魯迅婉轉的水平。其辛辣程度也不及魯迅的回味綿長,恰似茅臺。李敖的罵,就是一般的高粱酒,辣過以後就完了,沒有回味綿長的感覺。

但是,李敖能坐八年牢,他若是政治家,足以當選臺灣領導人。他是學者文人加鬥士,也足以使他英明長久。他能把蔣介石僱傭文人寫的全集讀完,也不容易。說明他是個學者,文人,不能寫不能說不能自由閱讀,被動的看完研究完了蔣介石全集。所以,在反擊蔣氏獨裁的時候,大罵國民黨的時候,更有力了。因為研究透了國民黨的所謂理論,攻擊起來是槍槍命中,國民黨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其檄文的深度仍不及魯迅。魯迅對歷史與現實的認識是深刻的,影響長久的。李敖的影響是短暫的。

李敖個人私生活的灑脫不羈既傷害了局中人也給世人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這消解了他文章的力度和長久度。李敖的反習俗反流行道德也不被人們十分認可。但是,有很多也反的有道理。遺憾的是,李敖正面建設性的文字不多。特別是文學作品,能傳之久遠的不多。那些嬉笑怒罵的文章難以久遠成為經典。

他在臺灣文章史上有一定地位。在學術上更不能傳之後世。

杨早讲史
2017-07-27

高中時讀《千秋評論叢書》、《萬歲評論叢書》、《獨白下的傳統》,痛快淋漓,拍案稱奇;大學時讀《蔣介石研究》、《國民黨研究》、《冷眼看臺獨》,縱橫捭闔,啟智開愚;間中再看看《李敖情書》、《李敖情詩》什麼的,更是非笑罵“這個流氓!”不足以大快人心。

如想了解李敖,不妨讀一讀《李敖快意恩仇錄》。

自1990年代臺灣黨禁洞開,言路漸通,很多臺灣人都以其“民主進程”為自豪。我曾經斷言,在這樣的情勢下,李敖不會再有往日的風光矣!因為養成李敖的土壤已經沒有了,像他這樣的戰士,要的是敵人,是挑戰,是壓迫,是“敵強愈強”,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可是現在誰來挑戰、壓迫、敵視李敖呢?李敖又去和誰戰鬥、奮鬥、纏鬥呢?一個失去風車的堂吉訶德還算什麼堂吉訶德?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李敖是英雄末路的李敖,是明日黃花的李敖,是廉頗老矣的李敖。李敖曾經強調他不看電視,可是先是跑去臺灣某臺開了節目叫“李敖笑傲江湖”,後來又在鳳凰衛視搞《李敖有話說》,在我看來,這是淪為了傳媒的工具,今之李敖,已無足觀。

可是李敖是何等聰明的人!“別人下海,我們上山”,李敖失去了現實中的敵人,但他還有一生的帳要好好算算。李敖一生,足不出“臺”,但在華人文化圈中影響之大,卻決不可低估。他對國民黨,對臺灣社會的批評,或許和我們關係不太,他對傳統文化,對中國歷史的批判,姑且囿於專業範圍內討論,但李敖一生中堅守信念,不屈不撓,與專制權力惡鬥纏鬥,“如怨鬼蛇蠍,二六時中,無時或已”,這樣的姿態,絕對是中國知識分子入世的一種範式,值得借鑑。而且李敖和別人不一樣,其他名人喜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著大家去學習,這個“李”敖卻偏要自己來“言”,金針度人,自撰教材曰《李敖快意恩仇錄》。

四九年後,臺灣孤懸海外,中國社會和中國文化在其中的發展,走的是和大陸迥然不同的一條路子。李敖成名極早,身體康健,所以幾乎參與了這種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五十年來臺灣大大小小的社會、文化事件,我們往往都能從《李敖快意恩仇錄》中讀出一種“在場感”。我們看李敖罵國民黨,罵民進黨,罵海外學人,為胡適辨,為雷震辨,為殷海光辨,與胡秋原戰,與徐復觀戰,與臺北高雄臺中市政府戰,兼及一些亦友亦敵、先友後敵、非友非敵的名人,如柏楊、梁實秋、彭明敏、許倬雲等等,大小七十餘次法庭訴訟,煌煌百餘本論戰著作,人稱“文化太保”,真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一個異數!這本書能風靡臺島,侵襲大陸,絕非偶然,而且不管算不算“五百年來白話文第一”,李敖的文字肯定是一流,順,又不濫,好看。

李敖當然不可能討好每一個讀者,曾經有人因為他的一本書上印了“不喜歡李敖,你是弱智”而要起訴作者麼?但是很多人不喜歡李敖,和有時老太太罰隨地吐痰款一樣,不是因為李敖的東西不好,而是由於他“態度不好”。這裡我沒有必要為李敖辯護,因為李敖自己在書裡對此有“李敖式”的認識。他說:

“多少年來,在國民黨堵塞每一種渠道的暴政下,大丈夫“沒有正常的用武之地”,要想出頭,難免要有一些世俗眼中的“花招”、個性、新聞性,但這些招數使出來,你就不可能有“正人君子”的“清望”形象了。……視正常為反常,這種代價,是我們志士仁人不得不付出的。”

這就是“求仁得仁又何怨”。李敖在北大演講時,引過一句陸游的詩叫“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

搞不好還真是這樣,他死了,中國文壇就再也沒有這樣一個人了。

河北人张鹏程
2017-07-26

李敖,1935年4月25日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臺灣作家、中國近代史學者、歷史學家、時事批評家,“中華民國”第6屆立法委員。1949年舉家赴臺,定居臺中。1954年考入臺灣大學法律系,未滿一年退學,之後考入歷史系。1957年在《自由中國》發表《從讀<胡適文存>說起》,引起胡適注意,後任蒙元史專家姚從吾助手,並考入臺大歷史研究所。1961年於《文星》雜誌發表《老年人和棒子》,揭開六十年代臺灣“中西文化論戰”的序幕。1992年與王志慧結婚,育有一子一女。2005年9月訪問大陸,在北大、清華、復旦三所頂尖高校發表“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講。2008年因“中華民國”第6屆立法委員”職務任滿,宣佈退出臺灣省政壇。

父親李鼎彝、母親張桂貞,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其父李鼎彝生於吉林省扶余縣(今扶余市),就讀北京大學時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費,當時便改籍貫為吉林扶余,後來全家的籍貫便被官方統一改為吉林扶余,李敖則自認為其祖先可能來自雲南。根據家中“李氏宗譜”所述,李家遠籍雲南烏撒,後遷居吉林省扶余市(出處《李敖自傳與回憶錄續集》)。1949年舉家赴臺,定居臺中,進入省立臺中第一中學二年級就讀。曾與恩師(地下共產黨員)嚴僑密謀叛逃,高三時他的老師嚴僑(嚴復之長孫,福州市市長嚴琥之子,作家華嚴的兄長,2005年由中國共產黨追認“烈士)被捕。李敖因師生之誼對師母和三個小孩多有關照,並休學在家自修,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臺灣大學(臺大)法律專修科(臺大法律系司法組前身),因興趣不合,主動退學,重考進入臺大歷史系,1959年畢業。

李敖生之日,正是九一八事變後三年七個月,中國東北已在日本軍控制之下,日本軍導演的“滿洲國”也成立了三年多。為不做亡國奴,全家遷到北平,全家共達十九口之多。爸爸仰事俯畜、平輩支援,負擔之重,也就可想而知。可是到北平後就七七事變,國民黨又棄人民而逃,我們又做了亡國奴。

青年時期考入臺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後來改為法律系司法組)。九月十四日入學。李敖暑假後歷史系三年級。三月一日在《自由中國》第十六卷第五期發表中學舊作《從讀<胡適文存>說起》。暑假後歷史系四年級。七月畢業。九月九日去鳳山陸軍步兵學校,受第八期預備軍官訓練。官拜少尉排長,下野戰部隊,足跡遍臺灣南部。1961年開始向《文星》雜誌投稿,大力提倡“全盤西化”,並宣揚自由主義思潮,反對中國國民黨獨裁,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努力 (其第一篇稿子是《老年人和棒子》 。二月五日在澎湖退伍。六日上船,抵臺中。十五日北上,十七日租下臺北新生南路三段六十巷一號“四席小屋”。六月十五日搬到新店獅頭路十七號“碧潭山樓”。八月十八日考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一年級。十一月一日在《文星》第四十九期發表《老年人和棒子》。三月十九日自動在歷史研究所休學。

九月一日出版第一本書--《傳統下的獨白》。十二月一日在《文星》第九十八期發表“我們對國法黨限的嚴正表示”,批評國民黨。十二月二十六日,雜誌被封殺。四年的《文星》風雲告一段落。八月十日再度入獄。入獄後即開始每月出版一冊《李敖千秋評論叢書》,一直不斷。二月十日出獄,發表有關司法黑暗、監獄黑暗文字,並陸續為許多冤獄抱不平,引起行政院院會、中外輿論、電視、立法院以被迫害者的重視。在國民黨立委溫士源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傳後一週,新竹少年監獄即發生空前大暴動。

文如其人。李敖是特立獨行的怪傑。他精通文史,學貫中西,以其雜文反封建、罵暴政、揭時弊,呼籲政治民主,鼓吹言論自由。其文談古論今,驚世駭俗,以思想的敏銳、見解的獨到、談吐的坦蕩而自成一家之言。李敖的雜文如刺向專制暴虐者的劍、燒向醜惡人事和偽道學偽善者的烈火,但他談論兩性之情又是溫文爾雅、真誠嚴肅,一點也不玩世的。李敖的作品以文字尖銳、不留情面著稱。如其散文以及評論文章等,常常會引起爭議:例如曾評價余光中“文高於學,學高於詩,詩高於品”、“一軟骨文人耳,吟風弄月、詠表妹、拉朋黨、媚權貴、搶交椅、爭職位、無狼心、有狗肺者也”,並認為其言論粉飾了蔣介石當政時期國民政府的專制行為,這些評價引起的反應不一。李敖性格特異獨行,與眾不同。年輕時就因不滿舊喪禮體制,就敢當著兩千人的面表現出了“吾往矣”的氣概,令“吊者”十分不悅。而為人驚詫的最突出的兩點就是他的自大與好色。李敖李敖自稱:“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早就立好了我的牌位。”其自大自吹擂,令提倡謙虛的國人為之耳目一新。

人生154587454
2017-07-28

李敖在海峽兩岸都很出名。一開始對他的瞭解僅限於聽說他是一個敢於同國民黨政府鬥爭的文人,敢說敢為,外號“李大嘴”。直到後來有機會陸續讀了他的一些著作和文章後,便油然而生了敬意。不得不佩服他的國學功底和文學才華。他白話文中的語言和技巧確實高超,總是能有你意想不到語句出現,而且你會覺得用在此處特別合適及得體。文中的語言辛辣而又直接,總是能直戳要害,頗有些魯迅的文風特點。儘管他才華橫溢,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好像與他的水平和貢獻不符。我認為與他的性格有關,中國人講究謙遜,而他卻有點持才傲物,不善委婉。難免會得罪人,特別是得罪同行,也就造成了他在文壇的孤立。其實細想一下,同樣的想法別人也有,只是沒說出來罷了,而他卻是毫不留情和毫不虛偽的說說出來而已。恰恰這一點也是我最佩服他的所在。如果在文壇上魯迅是一面旗幟的話,那李敖就是一員鬥士。

王不二
2017-07-22

單純地把李敖作為文人或者知識分子看待都有失偏頗,鑑於其生活的環境,其人生經歷,只能說李敖是一個怪人,奇人。李敖究竟是以民族社會為己任的作家,還是譁眾取寵的文化流氓,自有待歷史公斷,非我等所能判決。至於在文壇的地位,舉個例子,如果把中國文壇比作班幹部,那麼李敖只能當個體育委員。

光明在前62735002
2017-07-30

李敖大概會有如下地位:一、反臺獨。二、揭露兩蔣一直到馬英九。三、吹牛,如五百年來寫白話文的前五名都是李敖。四、文學上沒名,人死了,過幾年就沒人看其作品,因為實在沒有多少文學價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