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宗慶後:與馬雲相比好尷尬

宗慶後 投資 經濟 馬雲 中國企業報 2017-04-03
牛人|宗慶後:與馬雲相比好尷尬

這已經是72歲的宗慶後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的第15個年頭。迄今,他提出各類議案、建議197件,約26萬字。

黑色夾克配白色襯衣,足蹬黑色布鞋,浙江鄉音未改,這一切都讓宗慶後顯得頗為“老派”,而更“老派”的是,這位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企業家堅信實業救國,只有實業才能真正創造財富。

這也是讓他一度走紅的原因——以傳統制造業代表的姿態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爭下怒懟馬雲。在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對話》節目中,對於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和新資源”五新理論,年過古稀的宗慶後甚為不屑:“除了新技術之外,其他幾個新都是胡說八道。”掌聲一片,董明珠笑道:“感受到了宗總內心的激動。”

幾年來,實虛經濟之爭並非稀奇。2012年,馬雲與王健林就“電商能否取代傳統零售”大辯論,二人對賭一億,且看十年後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是否能佔50%。

雖是玩笑,但實業者在互聯網時代甚是尷尬。

昔日兩次登頂首富之位的宗慶後,也不得不面對娃哈哈的“斷崖式下跌”業績,“娃哈哈表現不怎麼樣,交稅50來個億。”反觀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螞蟻金服集團2016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的就業機會。

牛人|宗慶後:與馬雲相比好尷尬

實體經濟作為國家經濟的基礎,保證國家經濟去空心化。而電商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消費品領域的社會大眾理念,讓實體銷售轉移到互聯網這個更大的平臺。然而在轉移過程中,確實伴生難以規避的現實問題:造謠、假冒偽劣產品、制黑工廠等。在傳統制造業眼中,互聯網作為工具性的中介,並未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量,它的誕生和發展仍然不能改變它的工具屬性。而工具如此“荒誕”的上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一切不免本末倒置。

實業家並非拒絕創新。宗慶後接受採訪時也多次表示:“我們也在擁抱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應該向人工智能方面發展。”《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

實虛經濟的激辯,有時不免頻道錯位。

而宗慶後式實業者也在思索,實體經濟真正面臨的難題到底是什麼?

傳統制造業不得不面臨的難題是,此前依賴人口紅利、粗放式發展方式,已難以生存。大量傳統企業難以適應消費需求,國人寧可將購買力留在國外。而製造業本身負擔較高,勞動力成本也逐漸上升,利潤率漸低,大量社會資金流向新經濟領域,傳統制造業面前多坎坷。

2016年10月27日,宗慶後在新華網思客講堂“宏觀經濟形勢與金融改革創新”論壇上發表演講,對中國經濟形勢、虛實經濟、製造業發展等話題都直言不諱。在實體經濟艱難轉型的當下,我們不妨重溫此篇演講。

以下是演講全文:

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幾點看法

宗慶後

很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新華網主辦的這次思客會,今天論壇的主題是“宏觀經濟形勢與金融改革創新”,本人想就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創新說點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遠遠沒有過去,繼續下行的壓力還很大,因為歐美政府並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政策,僅僅是大量印錢而已。歐洲高福利、高稅收政策導致大家都不願工作了,而且短時間難以糾正;美國高度負債的虛擬經濟下,就業也難以解決。WTO的負面效應也日益顯現,因為WTO最基本的原則是,哪裡成本低就在哪裡生產,發達國家把相關產業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進行廉價生產,發達國家財富創造得少,負債消費得多,等到發達國家出問題了,發展中國家也會受牽連。

中國的經濟一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儘管目前在世界範圍內中國還是一枝獨秀,但畢竟經濟發展的速度放緩了,而且不可否認,我們的經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在從投資、出口為主拉動經濟發展轉向以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邁進的過程中,還有一段路要走,特別是當今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難度較大。

從世界經濟範圍來講,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力量,而不是被動依賴於世界經濟復甦來發展的經濟實體。因而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仍然要立足於自己的發展。我認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問題是能夠解決的,因為我們有黨的英明領導,有能集中辦大事的體制,我認為當前解決的關鍵是分配問題。現在據說中國已有三億人富起來了,僅這三億人就創造了一億人次出國旅遊的紀錄,而且是到哪、哪裡的市場就火了。試想如果還有十億多人也富裕起來,進一步拉動消費,我國的經濟會是怎麼樣?我相信又會進入一個高速的發展時期。

我們經濟發展的遲滯問題與出路在哪裡?

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老百姓收入問題。黨中央已經提出要在2020年讓老百姓收入翻一番,今年又提出精準扶貧問題,要全民進入小康,我認為當前要認真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讓老百姓富起來,特別是中低收入的人群富起來,因為有錢人的消費提升的空間已經很小了。現在關鍵還是要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拉動起這部分人的消費才能真正拉動內需。而且不但要解決他們的收入問題,還要解決醫療、教育、社會保險問題,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地用錢,這才能真正地拉動內需,才能促進經濟的再次騰飛。我認為,財政部門要進行改革,要降低企業與老百姓的稅負,促進經濟發展。用於這方面的赤字負債我認為是能收得回來的,因為經濟發展了,稅基擴大了,稅收也會增長。而老百姓收入提高了,生產發展了,成本也提高了,人民幣肯定會貶值,政府的債務也會減輕,有錢人的財富就會貶值,實際上是平和地進行了均貧富。而我們對外可以使人民幣升值、讓其堅挺,因為我們不靠出口來拉動經濟發展了,這樣我們進口的產品價格就便宜了,我們將會享受人家的勞動成果。如果人民幣堅挺了,世界各國都藏人民幣,把人民幣變成硬通貨了,我想這個好處是不得了的。

我認為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經濟上要充分放開、搞活。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就是靠對外開放、中央對地方放權、中央對地方讓利發展起來的,但後來對經濟又集中管起來了,把企業管死了。黨中央、國務院開展了審批制度改革,要求把該市場管的事仍交給市場管,該政府管的事政府管好。但至今為止,審批制度改革尚沒有真正全部落實。說取消前置審批,但是企業真正要營運,後面還是要一道道地去審批,仍舊有那麼多的審批制度,讓企業動彈不得。我認為審批制度改革實際上也很簡單,政府把各項指標定好,符合標準就去做,達不到標準就接受相應懲治,而且國家執法人員也要落實崗位責任制,負責檢查、監督一批企業。一旦企業違規違法了,不但要處罰企業,分管執法人員也要連帶負責。這樣既減少了審批,搞活了企業,同時也管好了企業,改變目前審批難的問題,避免給腐敗分子創造尋租機會。、

虛擬經濟不能搞過頭,否則會損害實體經濟。我認為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重要的平臺和工具,它的正路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實體經濟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而現在互聯網企業不少是虧本的,美國的基金還大量投入。所謂的燒錢買流量,實際上花錢壟斷了一部分市場,把市場壟斷後再提價賺錢。在整個過程中,破壞了實體企業的價格體系。實體企業為了銷售產品不得不降低成本,降低質量,甚至有的無法經營下去而關門。我認為虛擬經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希望政府對電商管起來、要徵稅。對互聯網經濟也要管起來,讓其健康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實體經濟需要“放水養魚”了

我認為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這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本、富民之本。因為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若不創造財富哪裡有虛擬經濟、金融行業的生存之地,不創造財富國家百姓如何生存。我認為中央現在主要抓兩件大事,一是強軍發展國防力量,免得被人欺侮;二是發展經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奔向小康社會。這兩件大事都要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例如清朝末期GDP佔全世界30%以上,也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閉關鎖國沒有參與工業革命,GDP增長靠的是絲綢、瓷器、茶葉,沒有洋槍、洋炮,八國聯軍三萬多人把慈禧太后打得落荒而逃。現在中央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製造業,我認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民富國強必須要花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及高端製造業。目前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實體經濟稅費負擔較高,資金成本、人工成本太高,利潤率太低,因而導致生存不下去、及沒有人願意幹。實體經濟對國家貢獻很大,現在應該讓其休養一段時間,要放水養魚了,少收點稅,取消一些費。另外資金成本對民營企業來講也比較高,現在銀行把錢貸給國有企業,標準利息甚至還下浮、然後國有企業再把貸款貸給民營企業賺利差的比比皆是。我認為應該一視同仁。同時銀行的貸款利息太高,把企業利潤都賺走了,企業活不下去了,反而變成壞帳了。因此適當降低點利息,希望國家不要給銀行過高的利潤任務,也不要光對民營企業的壞帳追責。實際上金融也是依附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沒有實體經濟金融業就像沒有水的魚。至於人工成本高,我認為也是應該的,不斷提高老百姓收入,使人民生活更幸福是我黨的宗旨,但按現在企業的盈利水平要提高員工收入是相當困難的。我認為企業可以實現全員持股,一則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與責任性,二則也能讓員工得到分紅收入,進而提高員工收入。同時政府也要設法降低五險一金的稅率,提高個稅的起徵點,不要讓企業給員工漲工資,結果大部分又被國家收回去了,實際上得不到收入的增長。目前退休工人的收入比在幹活的年輕人收入高的現象要改變,否則不利於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

降低投資成本,現在工業用地也需要招拍掛,而且全國的土地都被國土資源部定了價,現在工業用地需要幾十萬、上百萬/畝,水、電、氣都是國有壟斷企業。要把水、電、氣接入工廠都需要高額的費用,而且審批各道環節尚需要不少報告,什麼環評、能評、清潔生產等一系列的審批均要費用,如此高的投資成本而盈利又無把握誰還敢貿然投資?就是這樣政府也不願意把土地給工業製造業,因為做房地產地價更高。目前房價過高留不住人才,年輕人買不起房,不能安居樂業,影響社會穩定,農民買不起房很難實現城鎮化,真的是後患無窮。現在買地的錢是銀行的,造房的錢是銀行的,買房的錢也是銀行的,綁架了銀行,我認為不能再擴大這個泡沫了。

金融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於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更要在資金上予以支持。銀行要對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更加深入瞭解,對於被淘汰的企業與產品不管是國營還是民營都不要盲目貸款,對國有與民營企業要一視同仁,適當降低貸款的利率。同時我認為銀行是否可以與強勢企業共同籌辦風險投資基金。現在美國掌握了大量的高新技術,實際上這些技術都不是美國開發的,而是美國風險基金從全世界買來的,而且是從初創就買來的,很便宜,但他買了十個如果有一兩個成功了、上市了,就把成本和利潤賺回來了。我認為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這種辦法,能掌握更多的高新技術,促進我國製造業的彎道超車高速發展。

大家都在看

-------------------

本文選自財經國家週刊,編輯:如水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文章來源。如您需要修改獲取授權,歡迎後臺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經濟進退、行業冷暖、牛企動靜、觀察者發言,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