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特幣和區塊鏈發展可能會步履蹣跚

資訊 XIAOH 2018-07-24

今年5月,比特幣黃金市場遭受了51%的衝擊。據Quartz報道,一個擁有足夠計算能力的市場參與者能夠控制基礎分類賬並進行欺詐。據報道,其他加密貨幣也遭到了類似的攻擊。

這類事情會徹底摧毀加密貨幣市場嗎?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的Eric Budish認為不會。他對比特幣等市場的潛在攻擊者提出了激勵措施,他得出的結論是,保護比特幣的分散網絡——區塊鏈——將需要大量的持續成本,這可能只會限制比特幣的增長。

就連那些把比特幣視為一時風尚的人,也常常稱讚區塊鏈,認為這是一種開源的數字分類技術,是電子記錄保存的一個突破。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的創新之處在於創造了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一個缺乏中央集權的數據庫(如政府、法院或銀行)有信心;相反,記錄要由匿名的“礦工”進行驗證,這些“礦工”創建了一條經過驗證的交易軌跡或鏈。

交換比特幣時,有關交易的信息被組合成一個塊。礦工競相解決計算上的激烈問題,獲勝的礦工在鏈條上添加了一個塊,而其他礦工則驗證新的交易是否準確。所有的礦商都保留了交易鏈的副本,使區塊鏈成為一個可驗證和可信任但最終分散的數據庫。

這個過程是一個重要的計算機科學創新,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它是如何工作的呢?Budish認為,比特幣的未來存在著令人擔憂的爭論。

他首先問的是,在比特幣錦標賽上,有多少計算能力的礦工正在購買和投入使用。答案多少是這取決於礦工得到多少工資。礦商競相獲得價值約10萬美元的比特幣(以最近的價格計算),每10分鐘就會有一次獎金。每一個礦工對競爭投入的計算能力越強,她的勝算就越大,但每一單位的力量產生獲勝的抽獎券的可能性就更小。Budish把這比作“高頻交易軍備競賽”,即貿易公司投資數億美元,希望能在幾毫秒內擊敗競爭對手,成為交易所的匹配引擎。

然後他詢問用戶為保持這個系統的安全付出了多少錢。安全是保持礦工誠實的代價——他們需要能夠從挖掘中獲得更多,而不是操縱鏈和攻擊系統。另一方面,進攻的代價必須高於利益。

這些費用與採礦量有直接關係。直到最近,比特幣主要被用於相對較小的、通常是非法的交易——例如購買毒品、假身份證或計算機部件。但如果比特幣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有意義的部分,交易量就會大得多,攻擊的誘惑也會增加。

但是,當欺詐金額上升時,防範欺詐的成本也會上升。這種增加是線性的,而在其他類型的安全性中則不是這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