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也應有分寸

自行車 美文 浮煙雨塵 浮煙雨塵 2017-10-31

直言也應有分寸​人際交往中的能把握分寸是一種智慧和能力,這需要不斷修煉。

話講得直白了,會讓人感到平鋪直敘而沒有一點掩飾和委婉,講話直白只會給自己帶來苦果,還會把自己套進“禍端”的牢籠,所以直言也應有分寸。

從前,有一個說話很直爽的人,什麼事情他都照直說,所以,不管他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這樣,他變得一貧如洗,無處棲身。

最後,他來到一座修道院,指望著能被收容進去。修道院長見過他問明瞭原因以後,認為應該尊重那些熱愛真理、直來直去的人。於是,把他留在修道院裡安頓下來。修道院裡有幾頭牲口已經不中用了,修道院長想把它們賣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麼人到集市去,怕他們把賣牲口的錢私藏腰包。於是,他就叫這個人把兩頭驢和一頭騾子牽到集市上去賣。

這人在買主面前只講實話說:“尾巴斷了的這頭驢很懶,喜歡躺在稀泥裡。有一次,長工們想把它從泥裡拽起來,一用勁,拽斷了尾巴。這頭禿驢特別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們就抽它,因為抽得太多,毛都禿了。這頭騾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幹得了活兒,修道院長幹嗎要把它們賣掉啊?”

結果買主們聽了這些話就走了。這些話在集市上一傳開,誰也不來買這些牲口了。於是,這人到晚上又把它們趕回了修道院。

修道院長髮著火對這人說:“朋友,那些把你趕走的人是對的。不應該留你這樣的人!我雖然喜歡聽人直言,可是,我卻不喜歡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對的實話!所以,老兄,你滾開吧!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去吧!”就這樣,這人又從修道院裡被趕走了。

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是可悲的,付出的代價是慘痛的,試想,如果他不用過於直白的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而是用委婉的語言表達,那所產生的效果就“另當別論”了。

事實上,語言過“直”過“狠”,倒往往容易讓人感到尷尬,效果未必好。至於非原則問題,說話就更不必“針尖對麥芒”,而恰到好處的委婉表達,則常可達到消除怨怒、化解矛盾的效果。“說話可讓人跳,也可讓人笑”,講的就是要注意說話的藝術。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待人處事都是比較注重說話藝術的。但也有一些人,不但不善“婉言”,而且說話還往往“冒黑煙”,像噴出火藥似的傷人。比如,在公共場所,有的人被他人磕碰了一下,第一反應就是沖人怒目而視,迸出一句“眼睛瞎啦”之類的惡語來;有些勸誡性告示,也讓人覺得沒好氣,像“此處嚴禁停放自行車,違者放氣”等等。

其實,很多事情,只要換個委婉點的說法,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同樣是勸人不要亂停自行車,說成“為了你和他人方便,請勿在此處停放自行車,謝謝合作”,就比“違者放氣”平和得多。某平交道口一位值勤人員叫住一超速行駛的汽車駕駛員道:“師傅,悠著點,火車大哥都在叫你等等哩。”這句婉言,若換成“你開這麼快,找死啊!”那可能讓雙方都不愉快。

一個善於說話的人,做事時一定會避其鋒芒,即使覺得某人幹得不好,也不會直言相對。那些忠直的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他們太過魯莽了。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自己的鋒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

太直白的說話容易吵醒別人,也容易打擾這個相互讚美的世界。

並不是所有的話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適合拿來公開談論,直言不諱。要塑造成功的人生,就須懂得掌握說話、做事的分寸,要牢記“直言取禍,婉言和諧”。

人際學堂:

1.說話是比劍更鋒利的武器,說話太直白認真,會減少你的個人魅力。

2.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舉手投足都要有分寸,過於直言會讓人產生厭煩的感覺,會對日後的人際交往產生很大的障礙。

3.“婉言”不是無原則的“和稀泥”,而是要以誠相待,把話說得“好聽”一些,讓人易於接受一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