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集體漲價,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

文丨圳論評論員 謝仕亮

“燒錢”難再續命?共享單車集體“漲價求生”。今年4月份以來,多家共享單車平臺先後上調價格,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杭州等地紛紛漲價。以北京地區為例,按照新的計費規則,摩拜單車與小藍單車15分鐘內收取1元,每超過15分鐘加0.5元,那麼騎行1小時要支付2.5元。而哈囉單車,則從每小時2元,調整為每15分鐘1元,也就是說騎行1小時現在需要支付4元,是原來的2倍。雖然總價不高,但共享單車此次漲價幅度卻不小。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

對於漲價,相關共享單車企業有自己的一套說法。據報道,此前,託管小藍單車的滴滴出行迴應稱,新的計價規則是“為了可持續運營和產品服務體驗”,摩拜方面則稱調價是“為了實現健康、可持續運營,繼續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可持續運營”成為兩家共享單車的漲價理由。“可持續運營”說直白一點就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企業的說法不無道理,畢竟,長期虧損造成“失血”過多必然無法持續,平臺適度提價“造血”實現盈利,才能持續為用戶提供服務,也就是說,只有活下去才能更好共享。

事實上,共享單車漲價既是企業經營戰略使然,也是市場因素所致。網約車、外賣等新業態的互聯網經營模式,大多會經歷“燒錢”補貼、低價競爭、爭奪客戶、搶佔市場份額、淘汰出局一批競爭者,然後再漲價營利的發展模式。共享單車也不例外,當整個共享單車市場經歷一次次洗牌,在“剩者為王”的情況下,競爭格局趨於穩定,相應的騎行市場也培養起來了,進入下半場的共享單車,自然要回歸商業理性,重新定位業務性質,按市場規律出牌。要竭力探索贏利之路,價格調整便成了共享單車平臺不約而同的選擇。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

對於共享單車集體漲價,應秉持這樣一種態度:既要以長遠發展的眼光考量,保持一份理性、包容,也要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當然,公眾不必過於憂心共享單車會盲目亂漲價,因為,市場競爭機制決定了共享單車漲價有一個“天花板”,只是,目前這個“天花板”在哪裡,尚需謹慎試探。這意味著,共享單車調價應自覺拿捏分寸,把價格漲幅控制在消費者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因為,如果共享單車漲價幅度超過了用戶的承受能力,性價比過低,自然會被用戶棄用,最終倒逼共享單車按市場規律出牌。

共享單車集體漲價,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

當然,漲價之後,共享單車經營管理需走向精細化,降低經營管理成本,提升運營、維護、調度水平,解決好押金存放、亂停亂放、“殭屍單車”等“老大難”問題。為用戶提供與價格相匹配的更優質的服務,優化用戶騎行體驗,增加用戶黏性,並在租金之外不斷探索車身廣告、數據增值服務等創新盈利點,共享單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才更可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