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榆中最美“嫂娘”楊翠蘭 35載無怨無悔

自行車 大學 社會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 2017-09-12

原標題:榆中一普通農婦無私撫養年幼的小叔子小姑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兒侄女

最美“嫂娘”楊翠蘭35載無怨無悔

蘭州榆中最美“嫂娘”楊翠蘭 35載無怨無悔

在田裡勞作的楊翠蘭。

在榆中北山,有一位名叫楊翠蘭的農家婦女,用35年的春夏秋冬,同時擔負著一名兒媳、妻子、大嫂和母親的重任。她不僅撫養年幼的小叔子和小姑子,還撫養娘家一對失去雙親的侄兒侄女,其感人事蹟在榆中十里八鄉廣為傳頌。

孝順公婆如親閨女

近日,蘭州晨報記者來到榆中縣貢井鎮呂家峴村採訪。提起楊翠蘭,村民無不交口稱讚。

自1983年結婚以來,楊翠蘭就一直與公婆一起生活。1988年,婆婆被診斷為癌症,楊翠蘭便在醫院陪婆婆住院治療,3個月日夜服侍從未喊累,每日除了給婆婆擦洗身子外,還清理大小便。一起住院的病友們都以為楊翠蘭是老人的女兒,得知是兒媳後,大家都誇老人命好,遇到了好兒媳。

婆婆回家休養的4個月,楊翠蘭除了照料婆婆和一家大小外,還要下地幹活。提起妻子那段時間的辛苦,丈夫韋軍眼圈紅了。“妻子每天早中晚,都要到病榻前安頓好母親,才放心地去幹活。不管多累多苦,她都是微笑著伺候病重的母親,還總是對自己說,聽到媽說今天感覺好多了,她下地幹活也有勁。”

小姑子韋軍梅回憶起母親病重的那段日子,總是要把大嫂楊翠蘭誇讚一番,“母親在蘭州住院的時候,我們兄妹都還小,是大嫂一人伺候的。對待母親,大嫂比我們其他兒女都盡的心多啊。”

婆婆去世後,家族長輩做主分了家。年老體弱的公公被安排到三弟家中,但老人執意要大兒媳楊翠蘭照顧。就這樣,伺候完婆婆又伺候公公,一轉眼又是30年。如今93歲高齡的公公逢人便誇,是兒媳伺候得好,才這麼高壽。

弟妹心中的最美“嫂娘”

婆婆離世那年,小姑子和小叔子都還小,雖然早早就沒了母親,但他們倆卻遇到了楊翠蘭這樣的好嫂子。

1985年,家中最小的弟弟韋軍倉考上了榆中縣第二中學。在照料公婆的同時,楊翠蘭還要張羅一大家子的伙食問題。那時候家裡生活條件很差,每個週末,她都要做好饃饃騎自行車送到40公里外的學校給小叔子。

如今在外工作的韋軍倉,每每提及嫂子,總是感激地說,沒有大嫂楊翠蘭,就沒有他的今天。當時家裡的情況,已經沒有辦法再供他讀書了,他一度產生了輟學回家放羊的想法,是大嫂咬牙堅持了下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她弱小的身子騎自行車送來了不知道跑了多少家才換來或是借來的白麵,幫他完成了學業。這份恩情讓他一生都難以忘懷,大嫂在他們弟妹心中就是最美的“嫂娘”。

如今,每每過年,一大家子30多口人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團聚到大嫂家過年,給大嫂齊唱上一首《嫂子》。

收養孤寡的愛心姑姑

楊翠蘭不僅孝老愛親,還撫養了孃家弟弟留下的兩個失去雙親的兒女。

如今一家人養一個孩子都會叫苦連天,很難想象既要照料一家老小,又要耕種幾十畝山地的楊翠蘭,是怎樣撫養大5個孩子的。5個孩子中有3個是楊翠蘭的親生兒女,兩個是2005年因弟弟、弟媳發生車禍身亡,留下的年僅3歲和5歲的兩個孤兒。

當時很多親戚都勸她,家庭負擔已經很重了,把孩子送人吧。可楊翠蘭於心不忍,將年幼的侄兒、侄女接到了家中。如今楊翠蘭的3個子女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村裡人人羨慕並稱贊她為“大學生母親”。撫養的兩個孩子也很爭氣,一個正在讀大學,一個剛剛升入高中。正在讀大學的楊靜說,“收養我們姐弟倆的大姑、大姑父,在我們身上付出的比他們的3個孩子還要多。在我們心中他們就是親生父母。他們用大愛撫養、培育了我們,長大後我們要好好報答這份養育之恩,也要回報社會。”

在這期間,楊翠蘭還要照顧自己的親生母親孫蘭英。由於弟弟、弟媳車禍身亡,母親悲傷過度,神志恍惚,而兩個妹妹又遠嫁外地,照顧母親的責任便落在了楊翠蘭一人身上。每天她都要做好可口的飯菜送給母親,每日往返四趟去孃家送飯,母親病重時還要晚上服侍,就這樣煎熬了十年後,2016年,母親撒手人寰。

道德模範和致富帶頭人

如今,在榆中北山的十里八鄉,只要提起楊翠蘭,大家都交口稱讚,誇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誇她是當地村民的道德模範。楊翠蘭卻總是說,她只是做了每個子女應做的事情,孝老愛親天經地義。她更應該感謝公公和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2000年時,村民推薦楊翠蘭擔任了村婦聯主任,2007年又被鎮政府推選當了計生專幹和社長。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她與丈夫同耕同種,種植了30多畝百合。看到村裡很多人還擺脫不了貧困,楊翠蘭和丈夫積極向鄰里們推廣傳授百合種植知識,推廣良種,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種地行家”、“農業技術員”。2011年楊翠蘭被評為榆中縣人大代表,2013年被貢井鎮政府推薦為村致富帶頭人。

“楊翠蘭是我們的鄰居,幾十年來她一直孝敬老人,辛苦撫養5個孩子。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幫助,是我們村人人稱讚和學習的榜樣!”呂家峴村村民郝育平說。

文/圖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張學江

相關推薦

推薦中...